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用理性与智慧引导自己

当我们努力去做这一点时,就是在渐渐灭除“人欲”。而不断地灭除“人欲”遵循“天理”,就是在做《大学》里所谓的“正心”。在朱熹这里,“心”分为两种,一种是“道心”,一种是“人心”。如果说,“人心”就是对外界事物产生的被动、机械的感觉和反应,那么,“道心”就是理性与智慧。

朱熹认为,“人心”应该听命于“道心”,他说道: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乃善。此外朱熹还用一个比喻说明了这一点,他讲道:道心犹柁也,船无柁,纵之行,有时入于波涛,有时入于平安,不可一定,唯有一柁以运之,则虽入波涛无害。这就是说,他觉得我们应该用理性和智慧引导自己。其实说起来,感情用事并不一定就是不好的,倒霉了才不好,而“人心”之所以不好,就在于有倒霉的危险。古人说:人心惟危。就是这个意思。

对于朱熹所说的这一点,我非常赞同,我一直自诩是个充满理性的人,也觉得凭借理性做事,要比感情用事好得多,但是我却控制不住自己,有时候明明知道后患无穷,却还是要那么做,结果就常常要倒霉。基本上来说,只要我脑子一热去做了一件事,那么不出三天就会流露出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正由于此,所以我非常认可朱熹的观点,并觉得这是极具意义的。

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得先“诚”。《大学》里面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因此,要让“人心”听命于“道心”,我们首先就得“诚”。在给《大学》中的这句话做注解时,朱熹就明确写道:诚意者,自修之首也。意思是说,“诚”是修身首要关注的一个重点。

朱熹讲“诚”,注重的是我们内心要真实,他说:诚者,合内外之道,便是表里如一,内实如此,外也实如此。又说:如事亲以孝,须是实有这孝之心,若外面假为孝之事,里面却无孝之心,便是不诚。这些话说的非常好理解,简而言之,“诚”就是真性情,就是你内心怎么想的,按照这想法来做,便是“诚”。这历来就是儒家所注重的,所以在《大学》里面就有,孔子在讲“礼”的时候,也特别注重,认为“礼”的前提,就是真性情,也就是“诚”。

现在提到真性情,我们往往会想到“率性而为”这个词,其实,“率性而为”是指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做,所以在这之前我们先要弄明白什么是自己的本性。现在大多数人往往漏了这一个重要的环节,对自己的本性一无所知,直接就去做了,公然作恶,不顾廉耻,还由此以为别人都在装,是伪君子,就数自己最坦诚,并觉得这是率性而为。其实这根本就不是率性而为,这是为所欲为。

朱熹讲“诚”,与我们惯常理解的不同,一开始他就为它划定了范围。朱熹说:诚是理。所以,“诚”完完全全都是善的,真正的“诚”会和“天理”丝丝相合,不可能存在一毫的恶。不过,尽管“是非之心”是我们本来就具有的,但是在判定我们的内心是不是真诚的时候,也仍然会有差错。所以,在“诚”之前,我们必须得先“致知”,而“致知”之前,我们又必须得先“格物”。 HLgliLEBPZ7UGsyKYgT8PCaDf1Up7FADQ5sxVQ1axMf+QvlMILhFy+ow4DxkJCG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