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平民军事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是一个实力强劲的大国,它的邻居鲁国在与齐国当邻居的几百年间,可是没少吃苦头。齐国动不动就与鲁国开战,鲁国不像齐国那样国力雄厚,能在战后迅速恢复,而是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国力,这让鲁国的百姓苦不堪言。

当时“礼崩乐坏”,列国之间纷争不断,夸张一点来说,它们就像一群精力充沛的斗士,动不动就要“约架”。齐桓公当上春秋五霸之一后,又打算和鲁国打一仗。根据当时的战争礼仪,齐国先给鲁国送去一份交战书。上面明确写着,我们齐国要在公元前684年的春天,到长勺这个地方摆开阵型。你们做好准备,咱们掐一架。

此时的齐桓公,可以说是整个春秋时期的霸主,他根本想不到自己会栽在一个小人物的手上。执掌鲁国的是鲁庄公,他看到齐桓公送来的战书,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无论贵族还是士大夫,都对如何解除战争危机毫无头绪。

战书已下,这一战已无法避免,此时要做的就是拿出一个胜算比较高的作战方案。如果此战失败,鲁国必定损失惨重,甚至遭受灭国之灾。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名叫曹刿的农民,主动来到鲁庄公身边,希望自己能够对这件关乎鲁国危急存亡的大事发表一点看法。

当时的等级观念非常强,曹刿的很多农民朋友都劝说他不要去,这些大事自有大人物来解决,咱们平头百姓,还是老老实实做咱们的农民吧。可是曹刿却说:“这些大人物平时养尊处优,好像满腹经纶,但实际上有很多都是目光短浅的人,指望他们来定夺国家大事,那国家一定是没有希望的。咱们老百姓也会跟着遭殃。”

曹刿坚持要见鲁庄公,他独自一人来到了王宫。鲁庄公听说有人来献计,也顾不得曹刿的身份是农民还是贵族,立刻召见,询问策略。还没等心急的鲁庄公开口发问,曹刿反而先说话了:“您准备靠什么来战胜齐军呢?”

鲁庄公说:“我平时很大方,对所有人都很好,好东西也都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些都是小恩惠,光靠这个可不行。”

“我对祖先和神灵都非常尊敬,按时祭祀,每次祭祀的时候贡品都摆放很多。”

“这个充其量只能说你对神鬼讲信用,可那些神鬼不一定也能守信来帮助。”

虽然曹刿出身低微,还对鲁庄公信奉的祖先出言不逊,但他的言辞很有道理。

于是鲁庄公继续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可能做不到每一件都明察秋毫,但是我一定追求公开、公正、公平。”

这个回答令曹刿满意了,他说:“这一点的确很重要。您能够想到百姓的疾苦,就一定能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来鲁国还是有希望的,那么我们也是有胜算的,所以请您出战的时候一定带上我。”

鲁庄公问道:“你到底有什么高招?”

曹刿笑了,他知道鲁庄公对他还不够信任,便说:“战场上一定要见机行事,所以咱们两个坐在同一辆战车上,到时候我一定让您满意。”

鲁庄公只好答应。

很快齐鲁两国约定的“掐架”时间到了,双方来到了指定地点,准备开战。

齐国的大将鲍叔牙认为在这场战斗中,齐国必胜无疑,对面的鲁国不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比不上齐国。于是,齐国军队准备妥当之后,鲍叔牙立即命令大军行动,擂鼓进军。鲁庄公本来就心里没底,看到齐国大军杀过来了,就想命令军队冲锋,抵挡齐国的进攻。曹刿马上拦住鲁庄公,并让鲁庄公下令,让军队不要轻举妄动。

齐国大军越来越近,已经杀到眼皮底下了。鲁庄公的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但是他答应了要听曹刿的话,只能让军队暂时原地不动。齐国军队看鲁国军队没动静,于是退了回去,没过一会儿,战鼓又起,齐国军队再一次冲锋。曹刿继续让军队原地不动,齐国军队见对方还不动,只能又退回去。

不得不说,当时打仗还是很讲规矩、懂礼仪的。就像中世纪的欧洲战场一样,双方站成一排,一起开枪,至于谁中枪倒地,完全听天由命。春秋时期的战争需要双方都摆好阵型,相互冲锋,所以鲁国军队不动,齐国军队也不好直接攻击,以免落下一个偷袭的恶名声。

鲍叔牙见鲁国军队没动静,认为他们没有胆量交战,于是扬扬自得地让军队继续冲锋,打算吓破他们的胆。齐国士兵的想法估计和鲍叔牙一样,认为鲁国是胆小怕事。所以第三次冲锋时,齐国军队已经没有了斗志。他们认为冲锋仅仅是为了吓唬鲁国,没打算进行战斗。

没想到,这次鲁国应战了。就在齐国军队无精打采之时,鲁国军队全军出击,如狼似虎,像一把利剑,径直插入齐国军队。齐军根本没想到鲁国有胆量反击,所以没有做任何准备。一时间齐军内部大乱,仓皇而逃。

这下鲁庄公可高兴了,本以为鲁国没有胜算,结果却打了一次胜仗,这必须要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啊。他刚想下令,曹刿又一次站出来了:“您先别着急,让我观察判断一下。”曹刿在战车上望了望齐国的溃军,又下车看了看地面,充满信心地告诉鲁庄公是时候追击了。

结果可想而知,鲁国军队大获全胜,齐军大败。而这一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战后,鲁庄公的脑子里全是问号:曹刿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能让这弱国军队战胜强国军队?此时,曹刿说出了一句名言:“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意思就是,打仗靠的是士气,齐军第一次擂鼓进军,齐国军队士气高涨;齐军第二次擂鼓进军,齐国军队的士气就大不如前了;等到第三次擂鼓进军,齐国军队已经没有多少士气。齐军三鼓之后,士气大落,而我方士兵却士气高涨。这个时候我们一鼓作气地杀过去,当然会赢。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一鼓作气”的由来。鲁庄公脑子里的问号依然很多:“那我想要追击的时候,你为什么阻止我呢?还有,你那个时候上上下下地在看什么呢?”

曹刿耐心解释:“齐国是个大国,我们必须谨慎对待。我担心齐国退走是在用计谋引诱我们,所以不敢让军队追击。然而,我看到他们的军旗东倒西歪,车辙一片混乱。这个时候我才确定,齐国真的是全线溃败,所以阵线很乱。因此我才敢让您追击。”鲁庄公恍然大悟,他开心得不得了,连声称赞。

一向喜欢攻击邻国的齐国,终于遭遇了大败。鲁庄公能够以弱胜强,主要是因为鲁庄公为人和善,面对曹刿这样的平民也能够耐心听取意见。这样的国君,必得人心。其次,曹刿的确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进军,什么时候该按兵不动,以及什么时候该主动追击,时机把握得刚刚好,就连很多带兵打仗的将军也未必能在战术的运用上做到如此炉火纯青。

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在今天看来齐国军队的行为让人难以接受。明明是一个强国打一个弱国,胜负早就决定,却偏偏打输了。齐军冲过去,见鲁国军队没动又退回来。退回来干什么?直接冲过去,鲁国军队的阵线或许就彻底乱套了,到那个时候被追击的就不是齐军而是鲁军了。结果呢,齐军看鲁国军队没动,竟然冲锋两次,退回来两次,不得不说这是鲍叔牙指挥上的失误。

曹刿一直怀疑齐国诈败,实则设有埋伏,其实这种想法是多余的。齐军作为一个强国来攻击鲁国,根本就没想过自己会失败,更不会设一个局等鲁国军队来钻。在齐军的想法中,这就是一场有赢无输的战斗,没必要搞那些小计谋。从某种意义上说,曹刿多心了。

当初曹刿见到鲁庄公,一开口就问他准备靠什么赢得战斗。而鲁庄公的一番话也的确很有道理,鲁庄公待人和善,体贴士兵,并且认为祖先会保佑自己和鲁国。

曹刿却认为,这些都不行,靠这些只能等着挨打。因为曹刿看出来,在鲁庄公心中,这场战斗还是常规的“礼乐”制度中的战斗,但是曹刿要打的,是一场创新性的战斗。

按照当时的战争礼仪,齐军冲锋后,鲁国军队是不应该按兵不动的。可能当时齐军也没想那么多,单纯觉得鲁庄公耳朵不好,没听到齐军的呐喊声,于是多次冲锋。

就好比双方约架,人家都挑衅了,并且气势汹汹地走到你面前,按照剧情发展,你应该忍不住出拳和人家打起来。结果你还是不动,这就有点奇怪了。再看看后来的情况,齐军溃败逃跑,鲁庄公立刻就想追过去。为什么鲁庄公这么着急?因为按照当时的战争礼仪,如果对方逃跑,并且已经离自己50步开外,那就不能再追了,再追就是违反游戏规则。显然,曹刿可不在乎这个。

曹刿确认齐军真的被吓退,没有埋伏,这才让鲁庄公下令追击。这个时候齐军早就跑到50步之外了。那个时候齐军可能还想,这群鲁国人怎么还追啊,这不符合游戏规则吧?最后的结果是,鲁国军队追出了30多里。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双方来约架,说好了不带武器,说好了我认输你就别追。结果我空手而来,你手拿棒球棒,追着我打了几公里。你的确赢了,围观的人们看你不遵守游戏规则而取胜,于是纷纷效仿你,也不再遵守游戏规则。就这样,战争礼仪荡然无存,这也是礼崩乐坏的一种表现。

但不得不说,这场仗还是很精彩的。曹刿作为一个农民军事指挥家,成功地让史官把他的名字写入了史书。而历史,似乎也因为有像他这样的人引发的无数小故事,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ikym/HnAyrFktp2nqrqRrQ2fvnM+/InT+m/XWJGUZb/+FqkI6R6yHr3pXldqGId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