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1971年,匈亚利物理学家嗄伯获得了诺贝尔奖。嘎伯的贡献是“全息”的经典概念,其理论最初形成于得奖前的23年间,当时嘎伯等发现波前再现的两步无透镜成像现象,提出了“全息”的概念,从而发明了光学全息术。全息照像的成像方法与传统的照像方法完全不同,它记录的是来自物体光波波前的信息,然后用该信息再现物体的像。它既记录反射光波的强度(振幅),又记录反射光波的相位。传统的照片只能记录物体反射光波的振幅大小,无法记录相位的差别。用激光照射全息图就能够看到极其逼真的三维图像,这是得之于全息图记录了波前内的所有信息。当全息照片碎裂成小块儿而每一小块儿碎片又再现时,仍能见到整个物体的图像。即是说,每一碎片儿都是整体的缩影,它贮存着整体的全部信息。

嘎伯的科研成果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影响波及到了中国的生物界。我国学者张颖清在研究生物的物体与相对独立部分之间的相关性时,发现生物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特性与生物的整体相似,它贮存着生物整体的信息,是生物整体的相对缩影。这种相关性与全息照片的科学道理相类似,张教授把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全息现象。当生物全息现象又移植到我的有关望诊等人体的表象探讨之中,便形成了“体象学”的理论框架基础。

人体所表露出来的各种信息有体表可视体象、解剖可视体象、可感觉体象、可理解体象、可分析体象、可测定体象、可比较体象、可辨别体象、可计算体象、可计时体象、可定量体象、可定性体象、可录像体象,其中许多信息超出了中医望诊的解释范畴,于是便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叫做“体象学”。而体象背后隐藏着的,则是每个人的体质(疾病)。改善体质,调理养生,则是现代人非常关注的话题。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每个人都在紧迫的时间里不断前行,为此付出的是健康的代价。“大病上医院,小病自己看”,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就医新观念。如何才能认清自己的小病?如何不让小病发展成为大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把小病解决掉?如何在家里协助医生缓解自己的大病?

这本书会送给你一双“慧眼”,生命健康自我解读,机体病变自我确认,健康调理自我导航,人生价值自我实现,勘破病变端倪,驶达健康彼岸。体象作为人体生命自组织状态的外显系统,只要加以了解,人体的健康信息符号便不再玄乎其玄。

本书将疾病常见体象进行了仔细归类,并且提供了相应的调理方法,包括精神调理、生活调理、饮食调理、运动调理及按摩调理等。将疾病扼杀于萌芽状态,帮助人们更快更准确地判定机体可能出现的状况,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调理,这就是编写此书的初衷。

每一部书的作者无不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成为完美之作,编辑此书过程中,虽然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力求科学全面,而且一再修改,但疏虞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前辈与同道不吝赐教,也欢迎广大读者指正。 bIOSamaeCmWr+OjBS6locfxmVprW3znHYIm27hcKDEBrJiimriU9bk+Jmi15alz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