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马来西亚槟榔屿的贵族

要了解辜鸿铭,我们必须撇开对他的成见,以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他,这样才能看懂他。现如今我们看辜鸿铭,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调侃的心态,津津乐道他的一些趣闻,而忽视了背后的文化含义。我们投射在辜鸿铭身上的目光,是站在当代人的立场上的,或者是延续了“五四”知识分子的偏见。往往我们提起辜鸿铭的时候,先入为主地就会给他定位,给他贴上一系列标签。

只有放下这种态度,对辜鸿铭才能有一个深入恳切的了解。辜鸿铭于1856年7月19日出生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祖籍在福建厦门,祖先大约是在康熙乾隆年间漂洋过海的。辜鸿铭出生于南洋,在西洋求学,青壮年时期在北洋政府做官,娶回来的姨太太是东洋人,所以他又自称东南西北人。因为酷爱《易经》,晚年他又自号“汉滨读易者”。

辜鸿铭的曾祖父名叫辜礼欢,早年也是一个穷苦的劳工,靠打渔为生。在1786年的时候,英国殖民者赖特率领一支船队抵达槟榔屿,他们在岛上插上国旗,把槟榔屿更名为威尔斯王子岛,然后就说这岛是自己的,谁不服就打谁。就这样槟榔屿成了英国人的殖民地。原本这里是荷兰人的地盘,荷兰人竞争不过英国人,只能把目标转移到印度尼西亚那边,英国人由此入住槟榔屿。

赖特登岛的时候,辜礼欢作为代表,向赖特赠送了一张渔网。虽然这份礼物非常轻微,但却让赖特感到惊喜不已。他是来抢劫的,这样居然都有人欢迎他,肯定是他万万没有料到的。这让他觉得,辜礼欢实在是太好了。后来赖特在槟榔屿站稳脚跟后,就把辜礼欢委任为首任“甲必丹”,让他成了当地人的首领,职责主要是帮着英国殖民者处理当地人之间发生的一些小的刑事案件。

辜礼欢从此改行经商,开辟胡椒园,投标酒税,生意做得非常成功,成了当地十分有威望的一个人。去世时留下8个男孩、3个女孩。其中的辜龙池,就是辜鸿铭的祖父,在当地政府中任职,一生颇有建树。

辜鸿铭的父亲名叫辜紫云,供职于槟榔屿一处橡胶园中,与那里的英国牧师布朗关系十分融洽,后来被委任为橡胶园的负责人。对于辜鸿铭的母亲,我们知道的资料就很少了。辜鸿铭从来没有谈起过他的母亲。周作人曾指出,辜鸿铭的母亲是欧洲人,我们并不能够确定这件事,不过这确实是很有可能的。看辜鸿铭的长相,眼睛、眼窝、鼻子等等,明显都有一些西洋人的特征。

辜鸿铭对中国、对中国文化、对中国政教的热爱,这是有目共睹的,那些拼命批评辜鸿铭顽固的人,也不会去否认他的爱国心。这与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他生于南洋,中国对他这样的华侨家庭来说,是一个遥远的梦。华侨虽然远走海外,但是并没有忘记祖国,反而因为离开了,使他们对祖国的眷恋更加深厚。辜鸿铭从小就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因此对中国一直都充满向往之情。

据《马来纪年》上讲,很久以前,马来西亚还没有中国人,当时那里被印度人占领。印度要各国向他们纳贡,所有的国家都臣服了,可中国人居然完全不睬他们。这让印度人非常愤怒,他们决定率领大军去攻打中国。印度那时率领的大军足有120万,这让中国皇帝觉得,还是不要和印度打仗比较好。

大臣们为皇帝出谋划策,几个年老的大臣想出了一个计谋。他们带着一支船队,来到了马来西亚,船上载着一棵大树。印度人见到之后十分惊奇,问他们从哪里来?他们说,自己是从中国来的。印度人问,中国离这里有多远?他们说,他们也不知道中国离这里有多远,总之,他们来的时候年纪还小,现在已经满头白发了,船上的树是当时落下的一粒种子,如今都长成了参天大树。印度人听了这话,大吃一惊,收起了想要攻打中国的想法,班师回印度去了。

这个故事其实是瞎编乱造出来的,中国人最初来到马来西亚,其遭遇是相当悲惨的。沿海的一些渔民为了生计,想要外出谋生,结果被成群结队地骗上海船,贩卖到了马来西亚。不过这么悲惨的经历大家是不愿意说出来的,于是编造了一个神奇的故事。辜鸿铭听着那故事长大,因此对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敢神往不已。

因为热爱中国,辜鸿铭从来都说自己是中国人,虽然在当时中国孱弱不堪,但他仍然以身为中国人而自傲,仍然认为中国文明优于西方文明。

在1867年,辜鸿铭十岁前后,与他家交好的布朗神父带着他去欧洲求学。布朗夫妇没有生育孩子,他们一直想要一个,据说几年来他们走遍了全世界,要找一个聪明孩子,可惜都没有找到。辜鸿铭出生之后,布朗夫妇看他聪明伶俐,高兴得如同唐僧取到了真经似的,立即把他过继为自己的孩子,并决定带他到欧洲去,接受当时最先进的教育,好好锻炼他,把他培养成材。

虽然辜鸿铭就此要离开家乡,不过他的父亲辜紫云还是同意了。离开前他叮嘱辜鸿铭,不管以后他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他都要记住,他是一个中国人!这一点辜鸿铭是记住了,从他后来的做法可以看出,他记得是多么牢。此外辜紫云还叮嘱了辜鸿铭两件事,一是不能进耶教(基督教),二是不能剪辫子。不过这并不确切,有资料表明,辜紫云自己可能就是一个基督教徒。

辜鸿铭跟着布朗夫妇离开了马来西亚。布朗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他对工业文明的鞭挞是相当严厉的,但是,与其说他保守,不如说他相比经济的强盛来说,更注重人类文明的发展。布朗虽然是一个商人,但归根结底,他是一个神父。他是通过神学的管道获取地位的,这和工业文明之中人们通过经济的管道获得地位不同,两种不同的管道势必会引起冲突。

在当时,西方社会也确实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资本主义的制度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漠和利益化,社会失去了公正,道德渐渐沦丧。为了利益,人们都不择手段,国家甚至出动军队,发起战争,侵略别国,以此使得利益最大化。西方的社会,经济的确是高度发达的,但是背后的精神和文化危机,却也相当严重。这引起了许许多多人的忧虑,布朗就是其中之一。

相比西方来说,布朗更喜欢中国,他觉得中国文化是相当卓越的,正好可以医治西方社会的弊病。那时候西方国家都想着侵略中国,在中国攫取最大的利益,但是西方的学者,却更愿意向中国学习,从中国的文化之中汲取养料。布朗就是这样期待辜鸿铭的,他带辜鸿铭到欧洲求学,但是这还不够,等辜鸿铭学完之后,还要再回到中国去学习,贯通中西文化,从而给世界指出一条正确的路。 5lMXXpYWkDplm3aw0tU/M2QAYWHakhP8bQjIwWlYvknlv/jThiPWfLw+oySixDm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