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论:
神兽崇拜及古代文明的精神
——兼论研究方法的要点

一、形象与概念

今人所知的天空,是由约四分之三的氮气、四分之一的氧气所组成的大气层,其中亦含有少量稀有气体、杂质以及动物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简言之,天空乃是气化物质,而大地由沙、泥、土、石等物质组成,河潭则有水以及各种杂质矿物。

但对古人而言,天空、土石、水域各界都是充满神兽的神祕世界。现代人虽然知道鸟类、昆虫、蝙蝠在天空中翱翔,却绝不会把这些动物视同于天空,也不会以虫、鸟的行为来解释气象。而在古人的精神世界中,却以为天空就是神兽的世界,一切气象都是神兽的表现:飘云,是具有靈性的神物在空中曼舞;而风吹云散,则是另一种神物的能力。云彩,是天界的活动;而雷电暴雨,是因为神兽正在吐火、泄水。

张光直先生曾提出:“商人相信大自然的现象都有靈性的观点,但其靈不必有任何偶像化后的样貌。” 循此看法,即商人认为自然的云雨现象,本身就具有靈性。但我们若观察商人的礼器,便可知此说尚不够准确,因为两商信仰中充满了神兽崇拜,礼器上常有夔龙在云层中的纹饰,表示夔龙即管理甘露的天神。虽然汉代思想中已有非偶像化的“神气”概念,然而在民间仪式中,仍继续举着神龙的造型游行、舞雩祈雨。笔者认为,这些民间仪式以及后世思想家的神气化生概念,皆滥觞于商代信仰,前者保留了礼仪的形象,后者则使古代信仰哲理化。

我们可以从商周礼器的纹饰、甲骨金文的记录,以及后期神话文献等各方面资料中,观察到当时人们对昊天神兽的崇拜现象。这些龙、凤、虎等神兽,皆被视为天神,它们不仅是气象的管理者,也是古人神祕精神观念的象征。

笔者搜集了许多关于中原及相连地区的青铜文化礼器资料,发现其纹饰都指向共同的创作母题。此一创作母题一直延续到殷周文明,一方面塑造出变化万千的形象,一方面则更加写实地显示出其内藏的神祕意义。后世的研究者从中能了解,古代信仰的重点基本上是围绕着“双嘴夔龙”的核心形象而展开。直至两周时期,礼器纹饰的演变亦显示出信仰上所产生的变化。若我们将礼器纹饰的创作母题,拿来与传世神话作对照并加以解读,则可以更加厘清纹饰中内含的隐义,并了解这些传世神话的上古根源,也更能明白这些双嘴夔龙在先民信仰概念中建构出来的神祕力量,以及信仰的内容和演化脉络。

此外,代表信仰的纹饰母题也衍生出了几种器形的构图以及饰带上的神祕符号,将这些神祕符号与古文字相比,使研究者得以探求某些古字象形意义的来源,例如甲骨文的“神”字,就是从双嘴夔龙所构成的神祕符号演化而来。因此笔者认为,中华的神靈观念,应是源自上古对双嘴夔龙的崇拜,甲骨卜辞和青铜器铭文也可从旁补证中华巫觋信仰中对双嘴夔龙崇拜的关键性。此种崇拜应滥觞于新石器晚期的农耕文明中,直至青铜时代的后石家河文化(三苗与夏的统治时期)以及盘龙城文化所代表的商文明,已能明显看出一贯的脉络,此一崇拜影响了商周信仰的整体发展进程。换言之,礼器造型、古字符号、甲骨金文的记录、神话记载,都彰显出同一个神祕母题。因此,我们根据这些研究资料,即可推知上古巫觋信仰的重点,以及中华文明神靈观念的渊源。

在文明起源的探讨中,神靈观念一向居于问题的核心,然而学术界对于先民神靈观并没有一致的看法。本书今拟尝试探讨此问题。以下将更进一步明确地说明,上编所采用的对上古信仰考证方法的要点。 EXyeIMgKVlppVmyWYTvJtk8kslq/bo3PzB20jQQ/QYE4CtcNz26/4G7AoCUVjuV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