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草原上的琴声与狼嚎

陈峥
福建省少儿图书馆儿童阅读研究室主任

当“五月花号”木制帆船开进鳕鱼角,白人开始了对美洲大陆的垦荒式征服。印第安人和白人为了土地资源的争夺战从十七世纪持续到十九世纪,无数富有冒险拓荒精神的白人前往美洲西部寻找新的家园,《草原上的小木屋》中父亲带着妻女迁徙到西部草原开垦定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

作家劳拉·英格斯·怀德出生在西进运动时期美国的一个拓荒者家庭,为寻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她从小跟着父母长途跋涉,足迹几乎遍及美国西部。直到多年后,六十五岁的怀德女士在女儿的鼓励下提笔书写自己的童年故事,先是写下《森林里的小木屋》,描述一家人在森林中安居乐业的温馨故事;接着,她为父亲走出森林奔赴远方未知草原的胆量而深感敬佩,又写下《草原上的小木屋》,先后创作出版了“小木屋”系列九本书,荣获纽伯瑞奖等重要文学奖项,备受全球读者好评。

让怀德女士相隔多年仍印象深刻的,是前往大草原路上九死一生的经历,是定居草原的艰辛;是草原壮丽的风光,更是一家人相依为命的生活画面。故事以小女孩劳拉的视角展开,对她来说,这是爸爸说走就走的一趟远征。出发时正值冬末,冰雪覆盖大地,而他们的森林小屋里炉火温暖,亲人们住在周围。那时已经到了美国西部拓荒后期,大森林里人满为患——伐木者打扰了他们清静的生活,爸爸和妈妈商量后决定卖掉森林小木屋,告别亲人,踏上未知的征途。

荒蛮草原上有自由的野生动物,还有陌生的印第安人,路途寒冷而遥远,充满艰险。一路上,他们曾侥幸走过冰块即将裂开的湖面,划着木筏漂过宽阔的密苏里河;曾陷在山谷的泥地里饥寒交迫,也曾渡过迅猛涨水的溪流差点儿人马都被冲走……终于找到了可以落脚的草原营地。在他们定居的过程中,险象环生:不期而遇的狼群的围攻、挖井时被毒气熏倒、突如其来的草原大火、盛夏里来势汹汹的疟疾……但这一切并未阻挡劳拉一家对美好生活的追寻。

爸爸是所有拓荒者精神的集合——他充满了责任感,一心为家人带来更开阔、更幸福的生活,凭借强大的动手能力和实干精神为家人搭建起了结实美丽的小木屋,小木屋里有烟囱、有摇椅、有舒适的大床,小木屋外还有爸爸和朋友一起挖出的一口深井,甘甜的井水清凉无比。爸爸胆大心细,曾在森林里被五十匹狼包围,还“若无其事”地和狼共行好长一段路,直到狼群离开。当天夜里,狼群包围了小木屋,狼嚎声炸响在耳边,爸爸持枪保护家人的同时,竟然还抱起劳拉到窗口“欣赏”狼的模样。爸爸是一家人强大而坚定的守护者,他用切实行动将无畏的勇气传递给了劳拉姐妹。当危险来临,她们拒绝缩在角落,而是选择勇敢直面。而妈妈,则是让小木屋变成真正的“家”的核心。妈妈无论在行程中还是在草原定居后,都坚持洗净晒干家人的衣服,用炉火加热熨斗熨平衣物。当阳光透过缝隙照射在小木屋的地面上,原木的香气弥漫开来,而各种野味的肉香、玉米饼的焦香、蓝莓干的果香……这一切香气也在妈妈的辛勤劳作下弥漫开来……当陌生的印第安人闯入家中,妈妈沉着冷静,化险为夷,毫不慌乱。妈妈用温柔的力量维护着家的安宁,让小木屋里的生活焕发出幸福的光辉。

劳拉一家人带到草原来的,除了生存工具之外,还有不容忽视的琴声和礼仪——小提琴是爸爸最珍爱的物品,即使每天再劳累,他也要拉起小提琴哼唱上一曲。优美活泼的歌曲在书中时时可见,让我们为劳拉一家捏把汗又松口气后,在音乐与微笑中迎来宁静的夜晚,迎来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而妈妈时刻注意提醒女儿们用餐礼仪,哪怕是在荒无人烟的草原上。也许,琴声和礼仪在爸爸妈妈心中,是根深蒂固的修养。而在阵阵狼嚎声过后,悠扬响起的琴声正是荒野草原中尤为珍贵的文明之光。

草原风光旖旎,星光璀璨,草原的生活美好到了极点,也艰难到了极点,在大自然面前,劳拉一家人是那么渺小,随便哪一个危险都会要了他们的命。然而无论遇到什么危险,“放弃”两个字从未在他们的脑海里出现过。草原上一家人勇敢乐观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ar3CbyGfAUhifU3Me+sQrxAQMuJdD2T611HjBfFjsicy18SZMga3PniDGfTf/mf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