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涎”

“看到看到要过年”了。想想家家户户精心准备的过年美食,多少有点“垂涎欲滴”。今天就说“涎”(xián)吧。

“涎”是一个颇有意思的汉字。从造字学角度讨论,这一个字数千年来,竟然先后相继用了三种造字方法。

一是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的“涎”字是一个象形字,像一个人张着大口,从中流出许多口水的样子。

二是会意字。小篆的“涎”字由金文蜕变而来,“口”下的四个小点变成了“水”字,成为一个“从水,从欠”的会意字。“欠”是一个人流口水或打呵欠的样子。“水”和“欠”合起来,表示人流口水,这便是“涎”了。

三是形声字。楷书的“涎”字“从水,延声”,变成了形声字,乃是重起炉灶,后起的俗字字形。

“涎”的本义指“口水、唾液”。比如,“垂涎三尺”常用来比喻对他人食物或物品的欲求。“涎皮厚脸”一词,则用来比喻厚着脸皮跟人纠缠,惹人厌烦的意思。二者都是“涎”字本义的使用。显然,这个“涎”字虽贯穿数千载岁月,但其基本意思却似乎恒久未变。 km2fSwvJ5YxknpSaUsY/Al+KsMQAekTZoIVghFbfMdiRejXgvQIPi7gVB79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