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的理据性,研习汉字以来,笔者本人已逐步习惯从理据性角度重新理解、认识每一个字,但却一直没有弄清楚“加减乘除”的“乘”的造字原理。趁如今余闲稍多,遂稍加琢磨。
据各类字典和学者的研判,多数学者认为:“乘”(chéng)是一个会意字,就是会意人爬上树。甲骨文的“乘”是“木”上有一个“大”,“大”即“人”。这幅图画表示的意思是:“人”升上树梢,爬树。金文一变,添画双脚,近似两个“止”字。篆文又变,双脚更明显,两腿却省掉。最后,隶变成“乘”,认不出来了。
考证“乘”字在具体运用中的发展变化,我们可知,其本义虽是爬树,字义却逐渐扩大。即凡是“自低升高”乘风千里,皆可曰“乘”,如“乘车/乘船/乘飞机”。加减乘除的“乘”,就是“数目成倍升高”。
与“乘”相关的词语有:“出乘/搭乘/无隙可乘/有隙可乘/下乘/上乘/小乘/乘数/被乘数”等。
此外,我们必须注意到,“乘”作量词时读“shèng”,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辆”,“战车一乘”即“战车一辆”;古时一乘(辆)战车四匹马。因此,“乘”还有“四”的意思,如“乘矢/乘壶”即“四支箭/四把壶”。
最后,还要注意一下与“乘”字形相似的“乖”字。“乖”也是一个会意字。“乖”的中间是“羊头”;“北”则是二人相背,会意二人意见相左。如“乖戾/乖乖/卖乖/嘴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