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7.“果/裹”

年轻时背诵《诗经·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的声音似犹在耳畔,而今由俄乌之战引发的诸如“粮食危机”之类的话题炒得正热,遂想到“稼穑”。现如今,国人中的许多人饱暖之余,早已不知“稼穑”之艰辛,“不稼不穑”是大多数人的生存常态,挥霍甚至浪费粮食也成为一种常态。但是,人们似乎亦不应忘记,“居安思危”,是我们人类得已延续的基本前提。倘一旦粮食出了问题,那可真是要饿死人的。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那一场大饥馑,至今仍残存于笔者们的记忆中。

因此,今天就说说“稼穑”。“稼/穑”都是会意兼表声的汉字,其右偏旁均为表声兼表意。

“稼”(jià)篆文由“禾”和“家”组成。“禾”,禾苗;“家”,家里的,不是野生的,是人工种植的。“稼”,人工种植禾苗,因此,“稼”必须劳动。《说文解字》释为:“在野曰稼。”即在野外劳作叫作“稼”。《礼仪·少牢礼》:“宜稼于田。”田地适合种植庄稼。“稼”的引申义有“庄稼”。

“穑”(sè)篆文由“禾”和“啬”组成。“啬”,甲骨文像装粮食的仓库。“穑”,收割庄稼,将谷子存在仓库里。《说文解字》释为:“穑,谷可收曰穑。”收割谷子叫作“穑”。

“稼”与“穑”合起来,大致有以下理解:①《毛传》:“种之曰稼,敛之曰穑。”种,种植;敛,收割。“稼”,春天种植庄稼;“穑”,秋天收割庄稼。“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想要收获,就必须劳作。春天不“稼”,便无秋天的“穑”。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无论农业社会还是现代社会,“稼穑”都是社会和谐、天下太平的根本。

因此,谨记“稼穑”之艰辛,珍惜每一粒粮食,当为世人须臾不可或缺的生存意识。 z8MiKdx3Uqm/eC7mS0kNlyFRuFKywWDIOmIJeWclBzBa56XRTny9rhq0kqHzdZ4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