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滥/觞”

有人为了使行文造句显得古雅,喜欢在文章中用点文言典故,本来这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好事,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值得褒扬。但是,如果没弄清文言典故的本意,糊里糊涂地错用、误用,那就显得有点弄巧成拙了。

比如“滥觞”(làn shāng),明显是个文言词语,如果不明其本义,就不宜滥用。据《汉语大词典》,“滥觞”一词大致有四个意思:一是谓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二是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三是对事物的影响、涉及;四是犹“泛滥”:过分。

考究“滥觞”一词的实际运用情况,一般来说,主要是前三个义项存活于实际生活运用中。第四个义项,早已被“泛滥”一词取而代之。

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化大抵滥觞于殷代”“中国古诗由《诗经》滥觞”。但不能说:“互联网时代,信息滥觞带来的弊端难以细数。”这里的“滥觞”实际就是“泛滥”。

在具体区别上,“泛”就是“滥”,“滥”就是“泛”,二者之间可相互转注。但“觞”则不然,“觞”不是水,而是酒杯。酒杯之涓涓细流仅可发端,黄河之奔涌狂澜方可“泛滥”成灾。 VGKt1xySAsDJFaCQmgILEyLxfAT+Va85AvtAlKoUAW7tW+OolqNGppL3k3hnYdP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