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和郑旦临去吴国的头天晚上,范蠡观天象,什么都没看到。原来,几天前西施把他的五彩衣洗坏了,范蠡感动之余,不由得哀叹,这么上等的丝绸,怎么能用棒子打呢。西施洗衣服时,显然还是用洗粗布的老办法。可见,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多么顽固。范蠡本想告诉西施,丝绸不是这么个洗法,应该用手轻搓,洗完了还不能拧(免得出褶皱),然后晾在背阴处慢慢地吹干。但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这天,本来是勾践召见范蠡,看范蠡半天不来,勾践非常生气。范蠡只好跟勾践解释,说他在观天象时看见了丹乌,勾践半信半疑。又过了一天,文种带着西施和郑旦跟勾践道别。西施来了这么久,越王还没来得及见呢。当时勾践在柴堆上呼呼大睡,听说西施她们来了,赶紧披衣起床。勾践自以为修炼得可以,但西施的美貌仍然让他心头一惊,果然倾国倾城啊,难怪范蠡这阵子疯疯癫癫的,像变了一个人。但勾践脑子里掠过的头一个念头,就是这样的美人,夫差肯定会中计Q 一个每天惦记报仇的人,不会有时间去想别的。
在老邹的剧作中,再现了当时的场景。勾践的唱词是这样的:啊,她们是这样的明艳(唱了好几遍),像明月下饮水的小鹿,像雨后飞出的燕子。接下来的情景,显得有些滑稽,西施注意到君王眼中要流出的泪,可能还闻到了轻微的口臭。王后在一旁提醒,别忘了你复仇的誓言。范蠡的话则像是质问:难道国家的兴亡,真的要靠这种办法?
范蠡送西施上路,临分别时,西施把那颗琉璃还给范蠡,嘱咐他下次烧的时候当心点儿。范蠡回答:长毋相忘。这句话击中了西施的泪点,西施当场就哭了。如果之前告别的时候是君王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西施流眼泪这回的确是真的。按照比较八卦的说法,西施的眼泪滴落在琉璃上,这就是琉璃的所谓来历。琉指的是西施流下来的眼泪,璃当然指的是范蠡啦。流离,这就是琉璃真正的意思。当然,不是说在他们之前没有琉璃,只不过叫法不一样,就不在此挨个列举了。不管怎么样,范蠡看到那颗琉璃瞬间发生了变化,它不但变得更加剔透,颜色似乎也在流动,仿佛就像真的融化了一样。
话说西施走后,勾践虽然心中也有些失落,毕竟美人难得。但他还是安慰范蠡说,没关系,西施不在还会有东施的。范蠡听了恨得牙痒,他心想这件事关你蛋疼。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勾践确实有他的预见性,其实在若干若干年前,东施就出现了,当然她从西施那儿只学来了病病怏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