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6 多举手,多互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兰兰今年读小学四年级。

班上的同学很活跃,课堂上的氛围很好,同学们互动的积极性很高。班上有几个同学性格活泼开朗,课上有什么问题都会大胆举手提问,回答问题时也很勇敢,即使答错了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也不会难为情,还会跟着大家一起笑。在他们的带动下,兰兰和其他同学也渐渐放开了,整个班级的气氛越来越好,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

当老师在课堂上问“大家听懂了吗”时,如果没有学生提出疑问,老师会默认大家能够听懂目前的内容。但事实上,有些学生根本没有完全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但他们又不敢当众说出自己的问题,怕被老师责怪、被同学笑话。这样不仅难以跟上老师的思路,也难以判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问题都憋在心里,只会越攒越多,时间长了,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

如果学生提问多、互动多,那么老师就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就会相应地调整讲课内容,适当进行课外拓展。长此以往,同学们自然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所以,各位同学一定要大胆提问,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不论是提出疑问,还是回答问题,都要养成与老师互动的习惯。学生回答问题后得到表扬,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提出疑问后,老师及时解答,可以保证学习的效果。学生对课程有兴趣,就会激发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成绩,自然而然就爱上了学习。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越多的学生,思维越活跃,创造性也越高,很多人在日后有了不错的成就。所以,各位同学要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我们可以邀请父母共同阅读下面的方法,让父母帮助我们培养课堂上提问、互动的好习惯。

一、保护求知欲,培养孩子提问的积极性

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孩子从4岁起会进入产生疑问的高发期,每天会有很多的疑问,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到“如果……会怎样”,孩子那些五花八门的问题会让父母难以招架。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父母会随便给出一个答案糊弄了事,有些父母会让孩子闭上嘴巴,还有些父母甚至会责备孩子问题太多。这样的行为对孩子的求知欲会产生致命性的打击,很可能让孩子因此产生“有疑问是错误”的想法。等到孩子进入学校,肯定也会害怕向老师提出疑问,更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

为了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喜欢问问题的天性得以保留,请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多点耐心。在孩子提出问题时,可以先不急着回答,让孩子自己尝试回答提出的问题,答对了给予鼓励,答错了给出正确答案。

二、父母先解答,再检查

很多父母在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喜欢直接提问或检查答案,如果看到错题,或者遇到孩子答不出来的情况,就会不自觉地开始烦躁。

其实他们不知道,有时孩子也知道自己答得不对,这是因为孩子对问题不理解,或是知识点没有完全掌握,所以没有办法答对。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的批评和责备,而是需要他们给予帮助。可父母往往没有给孩子问出口的机会,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不愿意再提问。

所以,孩子可以和父母沟通、商量,自己提前整理一天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让父母耐心地听完自己的提问。父母给出解答后,再检查其他的功课。孩子和父母都应该明白,学不好没有错,学不好还不去问、不去想才是不对的。

三、孩子先思考,再询问

有些同学说,自己之所以不敢提问,是怕问出来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意义。其实在问任何问题之前可以先思考,再提问,便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如果产生了疑问,自己可以先在书上找找答案,或者再听老师讲一讲。有时候只是因为没反应过来,或者老师的讲解不够详细而产生了疑问,如果不思考就提问,可能会问出太简单的问题或是没有意义的问题。如果自己看过了书,也思考过了,还不能得到答案,那么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提问。

事实上,不论问题简单与否,老师都不会批评一个喜欢问问题的学生。

四、循序渐进,培养自信

我们都知道,人的性格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有些学生确实胆子比较小,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发言。这样的学生可以给自己建立一个奖励机制,以培养自信。

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争取每周能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一次,再慢慢调整为每周在每一门课上与老师互动一次,然后争取每天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一次,最后做到随时可以大胆地举手发言。每完成一个目标,可以给自己一个小奖励,比如买一支笔或是喜欢的零食。 bLr3y1t3MvH3c2jkZ1m4JrnXPMjjeU4vey8NRmv5j8gP3nV3jGmeQRpjoYmWTt9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