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云南陶器

春秋战国时期云南地区的陶器以泥质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还有少数夹砂红陶和夹砂棕陶。常见器形,做炊器的首要是鬲、釜、甑,做食器的首要有豆、盂、盘,做盛器的首要有瓮、盆、罐(见图2-2)。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纹饰更为简略,首要有粗绳纹、瓦旋纹。能够看出,春秋战国时期陶器不只种类削减,并且纹饰单调,大约是因为其时的陶器手工业的首要劳动力被用于出产更为先进适用的原始瓷去了。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用陶又有了新进展,出现了方形或长方形薄砖,这是我国修建用砖之始。同时,陶水管、板瓦、筒瓦、瓦当大量出现。特别要注意,春秋战国时期的瓦同西周的瓦有显著不同:与西周时期的瓦相比,春秋战国时期的瓦略小且稍薄;春秋战国时期的瓦基本上没有瓦钉(或叫瓦鼻),少数用瓦钉的瓦,也不是如西周时期的瓦把瓦钉固定在筒瓦的内面、板瓦的外面,而是把瓦钉制成带有钉帽的单独构件,在板瓦或筒瓦一端挖一个小圆孔,使用时将瓦钉经过瓦上圆孔刺进房顶上以固定瓦;筒瓦或瓦当的一端呈现了稍小于瓦头的瓦榫头,便于两个筒瓦相接处更为契合。

图2-2 战国至西汉双耳陶罐(丽江市博物馆藏品)

春秋战国时期的云南的建筑陶器发展较快,云南的白族和彝族的先民们在洱海地区繁衍生息,他们依照当地的自然环境,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渔猎活动,开始了早期的农耕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就决定了他们的房屋建筑具有固定性(而不是像蒙古族的蒙古包那样有可移动性),有了当地的半地穴式住房。早期的民居也有土掌房、碉楼、杆栏建筑,木板楞房屋等的土木式建筑。这是早期的本土型住房。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洱海冲积层不断扩大,白族先民们从山上移居到山脚坝子,建造“白族民居”。

2023年2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其中,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为探索滇文化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遗址地处滇池东南岸,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大型湖滨贝丘遗址,由大量尾部被敲破的螺蛳壳与灰土层交替堆叠形成,遗址内的螺蛳壳面积之广、堆积之厚、数量之多,蔚为壮观,令人惊叹。2021年以来,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晋宁区相关单位进行了主动性发掘,揭示了从距今上万年的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时期丰富的文化遗存,出土的陶器很有特点,商代以罐、釜、钵为组合,两周时期以罐、釜、钵、盘、器座为组合,出土的陶以餐具为多。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的考古发掘,为研究古滇陶瓷文化起源提供了最新材料。 YVx+29nuUR4ZizGZ95ceh2pF1JsPRpPTuhCM/YsnA8ym1HLFviP3iV9jdNYKg8z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