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这本书里有什么?

· 一把能够完成复杂任务的钥匙

· 先做加法,再做减法

· 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

该如何来读这本书呢?

一、把大象装进冰箱

信息素养不像阅读、写作等常见的能力,大多数人头脑中不太知晓其清晰的流程。试想当你面对一个搜索任务,一篇文献综述,一次数据分析时,你会从哪里入手?是否能把复杂任务分解?

所以,本书会不断强调流程和步骤。有别于其他搜索书籍大多围绕信息类型和检索工具编写,本书的章节逻辑是从问题出发,按照信息利用生命周期编写。从信息认知、分类、检索、评估到整合与再生,串起的是信息素养所必须训练的所有能力,其实也是你面对一个个或简单或复杂的信息任务(比如做项目、写论文、写商业计划书、做旅游攻略、寻医问药……)时的基本流程。我希望大家看完这本书,拿到的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而是真正能完成复杂任务的钥匙。

书中也随时会教大家一些具体的流程,比如第二章“破案”中“找一个”的“五步搜索法”;第三章“主题”中“找一批”的“八步检索策略”;第六章“演练”中解剖数据库的一般方法;第八章“整合与再生”中系统性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报告的撰写步骤。请熟记流程并经常练习,要知道创新永远基于规则,这句话的通俗说法是“熟能生巧”。

二、做一个优秀的“工具人”

系统地了解流程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图书馆员拉姆奇曾说:“意外收获在发掘有趣的相关资源中非常重要,这不断地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资料检索到底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项艺术?人们总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理性而又条理,但是,因为情况总是不尽相同,所以人们并不能绝对地规范方法。研究者在一段时间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发散的思维(包括运气)都推动着资料检索的进展。”

我特别“爱”这段话。长久以来,信息素养教育很少从论文、资料、工具、信息源这些常见关键词中抽离出来,强调对搜索方法和信息工具的认知和情感。所以,这本书中会用十几个或有趣或科学的案例来表达这些。比如第二章“破案”中的“一句张冠李戴的马克思名言”“飞在夜空的美丽数字”“最温暖的大数据”等搜索案例会一再告诉你,搜索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迭代过程,你需要有足够的热情和耐心,一切将搜索视为可以一步到位找到所需信息的想法都是认知和情感不足的表现;再比如第五章“演练(上)”中“科学家的午餐会”“屠呦呦的礼物”等综合案例会告诉我们,信息检索与我们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深度息息相关,绝不仅仅是掌握单纯的信息技能和方法,不然,一个检索词的提取就是最大的考验了。

三、信息源的“加法与减法”

信息源一直是搜索中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不少人认为,只要拥有了足够的信息源,搜索任何资料将一往无前。但为什么提供信息源的教材、自媒体如此之多,却没有让我们的搜索轻车简从、信手拈来?

还记得吗?小时候老师是不是经常会告诉我们,看书得先把书看“厚”,再把书看“薄”,意思是先了解知识的前世今生、细枝末节,然后抽离出来,内化输出,这样才能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而面对信息源也是如此。我在第五章“信源”中会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先做“加法”,建立多维信息源的理念和渠道,再做“减法”,在铺天盖地的算法推送中突围,为自己挑选一些不同场景的靠谱信息源,然后根据任务迅速勾勒出对应的思维导图。

四、文末彩蛋

本书每一章的文末都将重点推荐信息源。首先,对每章所用到的检索工具做一个汇集和介绍,比如学术数据库、网络资源、纸质工具书、软件等,这也是一个将书读“厚”的极好办法;其次是给出一些综合性的习题,可以根据本书提供的简单的思路,一步步实践。 of2dHRhBAY84rKbcNjyzJ1IJzOopn7Ia0vwFZOtRGd7Bmn0lzRd6L2fxl5kxuZS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