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精神病学电影分类

精神病学电影可以分为两大类:现实主义电影和浪漫主义电影。

1.现实主义电影

现实主义电影立足于现实,力求准确描绘精神障碍,综合考虑题材、精神病学元素的成分和功能后又可分为五小类。

(1)描绘院内生活:这类电影中也有一些聚焦了患精神障碍的主人公,但专门分出这一类是因为它们都把精神病院作为一个特殊的舞台来运用。患者因为精神障碍有着别样的生活,那么精神病院也就成为这种别样生活的缩影。其中一类是描绘院内或院外的精神障碍患者群像的,如《癫佬正传》《尼斯·疯狂的心》,另一类是注重阐发这个场地的象征意味,如《飞越疯人院》等。

(2)以患者生活为主轴:这类电影是精神病学电影的核心部分和代表作品。之所以划分出这一类,是因为这些电影将某一精神障碍患者作为主人公,将他们与疾病相关的生活作为电影主要内容。因为这个特点,片中出现的精神症状比较丰富、分量比较大,而且常常让这些症状在内心表现和情节冲突中发挥作用。这类电影多以现实中的患者为原型来构思,或者是按照某个病的典型病例来塑造人物,所以总体上比较贴合临床实情。这类电影中有不少得到了医学顾问的指导,也有不少能够看得出编导在对照教科书和诊断标准来塑造形象,有一些甚至能把精神障碍的某些独特的病理特点表现出来。因为电影独特的视听效果,无意中成为非常好的临床教学材料。代表作如《我是山姆》《叫我第一名》《伴我情深》《从心开始》《丹麦女孩》《头痛欲裂》等。

(3)精神障碍名人传记片:这类电影相当于“以患者生活为主轴”的变体,只是主角的原型来源于患精神障碍的名人。这类电影本质上还是要把传记故事讲好,只是从精神障碍的角度来切入。因为这些名人具有非凡的业绩和伟大的精神,这类电影都很注意借着精神症状去阐述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同样还是因为有传记片的底子,相比于“主轴”片多为数天到数月的时间跨度,这类电影常常涵盖传主的一生,有些甚至能回溯到其童年经历,能为理解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提供充分和全程的背景。代表作如《国王的演讲》《美丽心灵》《铁娘子》等。

(4)描绘别样人生,角色暗合精神障碍:这类电影常用颇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方式来展现一个畸形的人生或者一个极端的精神状态,撕开了人生温情脉脉的面纱,露出令人惊心动魄的真相。就像一个精神科医生突然遇到的生猛家伙,需要细细考察其是否有以及为何种精神障碍。这类电影入选是因为发现主人公和某一个精神障碍或精神症状有暗合之处,正因为这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的原生性,以及这类案例本身就是复杂深刻的人物,所以对于症状判定、鉴别诊断和精神世界的理解,在精神科医生之间还有许多继续讨论的必要。该类电影和“主轴”片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此,编导关心的是这个畸形的人本身,而不在意这个人符合何种精神障碍患者的典型形象。这类电影往往是比较小众、思想深刻、批判性强、情感基调灰暗的艺术电影,代表作如《超脱》《生于七月四日》《离开拉斯维加斯》《阿飞正传》等。

(5)为推动剧情而借用精神障碍:精神病学元素在这类电影中出现的分量较少,往往只是被拿来发挥某个具体而局限的作用,这个功能也常常能够被其他元素所替代。编导对描绘症状和患者本身兴趣不大,也几乎不会去挖掘症状背后的意义或内心世界。所以这类电影的重点在于分析精神障碍元素所发挥的具体功能。和前述的“主轴”片、“传记”片、“别样”片将患者作为主人公不同,这类电影中患者常常作为配角出现,戏分大为减少,描绘时也不甚用心,常常有脸谱化的倾向。代表作如《不一样的天空》《火柴人》《恋恋笔记本》等。该类电影是精神病学电影的边缘部分,本书中列举的该类电影已经是分量和功能尚足称道的,还有数量庞大、仅与精神病学元素略微相关的电影,无法一一列举。

2.浪漫主义电影

浪漫主义电影既然是天马行空的,那么已然是立足于精神病学元素的功能,所以依据功能分为两类。

(1)在构思上采用精神症状的隐喻意义:由于该类电影将精神病学的隐喻功能、主题构思和元素做了天马行空、迷离奇幻的运用,所以不能要求电影对精神病学有翔实的反映,也不能结合电影中的内容来讲解和科普精神病学知识。对该类电影的研究重点是,考察它们对精神病学内容如何进行艺术化运用,这些运用有何高明之处,还有哪些巧妙的运用方式,还有哪些精神症状可供挖掘,等等。在“构思隐喻”这类电影中,表面上常常不易看到与精神病学元素的关系,这些隐喻是复杂的、隐秘的、多元的,从这些精神症状的隐喻能引出一些深刻的哲学话题。在精神病学电影中,这类电影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是最高的,它们数量比较少,每部影片都独具特色,所以本书更注重对每部电影的细读。代表作如《梦旅人》《楚门的世界》《头脑特工队》《遁入虚空》等。

(2)将精神障碍作为一种奇幻元素而运用:从发挥具体功能而言,该类电影与“借用”片有相似之处,但总体来说发挥的功能要重要得多,有些甚至能支撑起电影的主旨或总体情节,所发挥功能的方式也更加浪漫奇崛,其中有不少神来之笔,精神病学元素在其中就是电影“白日梦”特性的良好范例——精神障碍是现实中可能的事物,但引出了许多不可能的情节。这类电影常常利用大众对于精神病患者的误解、恐惧、夸大和浪漫想象来支撑起一些奇幻的设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该类电影中存在的症状错误表现、形象过度脸谱化、迎合大众猎奇心理和浪漫想象、丑化和嘲笑患者等问题也比较明显。代表作如《阿甘正传》《K星异客》《黑楼孤魂》等。 AfQhTgA63jLmC00490TB8fyNreD2/E90QYnpZgE8tyFD6Sd9Tfu/KBd5RlfteCD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