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二诸侯年表(节选)

〔导读〕

《十二诸侯年表》以年为经,以国为纬,摘录春秋列国大事。上起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下迄孔子卒后二年周敬王崩,即公元前477年,一共365年。中国历史连续不断的确切纪年始自本表,司马迁功不可没。

《十二诸侯年表》共有十四栏,依次对应:周、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因此列在首栏。本表记事多取材于经过孔子删定的鲁史《春秋》,因此将鲁国排在第二,同时也有推崇《春秋》“当一王之法”之意。本表实录十三诸侯,而名为《十二诸侯年表》,不数鲁,原因也在于此。

司马迁在本表的序言中首先概括了西周厉王以后周王室衰微、诸侯力政、政由五伯的历史局面。接着概述孔子作《春秋》以制义法的经过,以及后世传授、注解《春秋》的著作。最后,司马迁点明《十二诸侯年表》效《春秋》而作,为求“综其终始”“一观诸要”的目的。

〔原文〕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 ,至周厉王 ,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曰:呜呼,师挚见之矣 !纣为象箸而箕子唏 。周道缺 ,诗人本之衽席 ,《关雎》作 。仁义陵迟 ,《鹿鸣》刺焉 。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是后或力政,强乘弱,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国迭兴,更为伯主,文武所褒大封,皆威而服焉。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势,亦著八篇,为《虞氏春秋》。吕不韦者,秦庄襄王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及如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可胜纪。汉相张苍历谱五德,上大夫董仲舒推《春秋》义,颇著文焉。

〔译文〕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每当读到周厉王时,没有哪次不掩卷叹息的。说:哎呀!师挚看到了周室衰败的预兆啊。商纣王用象牙做筷子,箕子便发出悲叹。周室王道衰微,诗人根据夫妇之道创作了《关雎》。仁义之道衰落,《鹿鸣》对此加以讽刺。到了周厉王,因为他憎恶听到别人讲自己的过失,公卿们害怕被杀,结果造成了祸乱,厉王就出逃到彘邑,暴乱从京师发生,于是出现了召公、周公共同执政的“共和”局面。此后有的诸侯以武力相征伐,强国欺负弱国,起兵征伐,不再向周天子请示。但他们又利用周王室的名义,通过征讨成为盟主,天下政令先后听从五位霸主,诸侯恣意横行,胡作非为,不合法度,弑君的乱臣和杀父自立的逆子愈加多了起来。齐、晋、秦、楚诸国在西周时还是很小的国家,封地有的百里,有的五十里。晋国依仗河内、河东、河南三地,齐国凭借东海,楚国靠着江淮,秦国利用雍州,各据险要,四国先后兴盛,轮流成为霸主。文王、武王所褒赏分封的大国,都因畏惧而臣服。因此孔子宣扬王道,求见七十多位国君,却没有哪位任用他。孔子故此西行参观周朝王室,编次古代的历史资料,根据鲁国史记编撰了《春秋》,上限始于鲁隐公,下限终于鲁哀公西狩获麟,删简文辞,去除繁复,以此制定人们行动的规范,王道完备,人事周全。孔子七十高足弟子口耳相传,留下孔子所传《春秋》的旨意,因为有些讽刺隐讳贬抑的文辞不能用文字展示。鲁国君子左丘明担心那些学生各自理解不同,又人人认为自己的理解正确,违背了孔子的原意,所以根据孔子所作的史书,把孔子的微言大义以及相关资料详细表述罗列出来,编成了《左氏春秋》。铎椒是楚威王的太傅,因为楚王不能遍读《春秋》一类的书,便摘取有关成败兴衰的资料,终定四十章,作《铎氏微》。赵孝成王时,他的相国虞卿上采《春秋》史料,下览近代之事,也著书八篇,编为《虞氏春秋》。吕不韦是秦庄襄王的相国,也上览上古历史,删取《春秋》,收集六国时期的史料,写成八览、六论、十二纪,编为《吕氏春秋》。至于荀卿、孟轲、公孙固、韩非这些人,也各自纷纷摘取《春秋》的内容来著书立说,这类书多得不可胜数。汉朝丞相张苍以历谱的形式编排金木水火土五德相继而王的资料,上大夫董仲舒发挥《春秋》大义,也写了不少文章。

〔注释〕 ①《春秋历谱谍》:记载春秋时代的天子诸侯年历、宗族世系的书。谍(dié),通“牒”,谱册。②周厉王:名胡,西周第十位君王,事迹详见《周本纪》。③废:弃,放下。④师挚(zhì)见之:谓师挚看到了厉王时周室衰微的征兆。此师挚当为周太师,与《论语·泰伯》所载师挚非一人。⑤纣(zhòu):商纣王,商代最后一位君王,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周武王伐灭。事迹详见《殷本纪》。象箸(zhù):象牙做的筷子。唏:哀叹。⑥缺:衰微。⑦本:根据。衽(rèn)席:卧席。此指夫妇之道。⑧《关雎(jū)》:《诗·国风·周南》篇名。《关雎》是《诗经》的首篇,也是《国风》的第一篇。《毛传》谓此诗为“咏后妃之德”;三家诗认为是刺诗,《鲁诗》说是周康王大臣讽刺康王晏起之诗。《毛诗后笺》则认为“康王时人歌《关雎》以为讽谏”,盖陈古以刺今。⑨陵迟:衰微。⑩《鹿鸣》:《诗·小雅》篇名,也是《小雅》的第一篇。内容是写贵族宴会的。《鲁诗》以《鹿鸣》为刺诗。司马迁认为它与《关雎》一样,也是讽刺诗。刺:讽喻。恶(wù):憎恶。作:兴起。厉王遂奔于彘(zhì):厉王好利暴虐,严厉监控国人言论,前841年,国人暴动,把厉王流放到彘(故址在今山西霍州)。奔,出逃。京师:京都,西周都城镐(hào)京,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共和行政:从厉王出奔到宣王执政,中间有十四年时间,由周公、召公共同执政,故号共和。一说这段时间是由共伯和代行政事,故称共和。力政:以武力相征伐。政,通“征”。乘(chéng):欺凌。兴师:起兵打仗。请天子:请求天子批准。挟:持。这里有利用的意思。义:指名分。会盟主:即盟主。由:听从。五伯(bà):指春秋五霸。说法不一,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伯,通“霸”,诸侯盟主。恣(zì)行:放纵横行。淫侈(chǐ):放纵。淫、侈同义。不轨:不合法度。贼臣:指弑君之臣。篡(cuàn)子:杀父自立之子。滋:愈加。成周:即洛阳,西周成王时周公旦所建,在今河南洛阳市洛龙区东北。春秋周敬王四年(前516)迁都于此。这里指西周初年始封诸侯之时。微:小。阻:凭恃。下文“负”、“介”、“因”与此同义。三河:汉代以河内、河东、河南三郡为三河,在今山西南部、河南西北部黄河两岸地区。东海:指今渤海、黄海。江淮:指长江与淮河。雍(yōng)州:古九州之一,约当今陕西中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内蒙古西南部一带。固:险要。迭兴:相继兴起。迭,更互,轮番。更(gēng):交替,轮流。文武所褒(bāo)大封:文王、武王所褒赏分封的大国,如鲁、燕等。威:通“畏”,畏惧。干(gān):干谒,求见。七十余君:据《孔子世家》,孔子周游列国,所过十余国,这里是夸张的说法。周室:周王朝。论(lún):编次。史记旧闻:指古代的历史资料。兴于鲁:指根据鲁国史记。次:整理编纂。上记隐:《春秋》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哀之获麟:《春秋》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西狩获麟之事。约:简约精练。烦重:冗长繁复。制:制定。义法:指人们行动的规范。浃(jiā):周遍。七十子之徒:指孔子的高足弟子。《孔子世家》:“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传指:孔子所传授的《春秋》含意。指,通“旨”,意旨。褒讳挹损:指《春秋》有所隐讳和贬抑。褒讳,偏义复词,重点在“讳”。挹(yì),通“抑”。异端:说法各不相同。各安其意:都认为自己的理解正确。具论其语:把孔子的微言大义及所据史实一一表述、罗列出来。具,详尽。楚威王:战国时楚国国君,名熊商,前339—前329年在位。傅:师傅,老师。《春秋》:以下凡称“春秋”,或泛指春秋时期的史料,或兼指《左传》《公羊》《谷梁》等传文,多不是孔子《春秋》的专名。《铎氏微》:《汉书·艺文志》春秋类有《铎氏微》三篇。书称“铎氏微”,暗示其中含有“微言大义”。赵孝成王:战国时赵国国君,名丹,前265—前245年在位。《虞氏春秋》:《汉书·艺文志》儒家类有《虞氏春秋》十五篇,与此云“八篇”不同,或是刘向校书时多出七篇。秦庄襄王:战国末期秦国国君,名子楚,前250—前247年在位。尚古:上古。拾:取。六国:齐、楚、燕、韩、赵、魏。这里指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吕不韦招集门客所撰。荀卿:名况,卿为尊称,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晚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荀子》一书。孟子: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周游列国,晚年与弟子合著《孟子》。公孙固:战国时齐国人,《汉书·艺文志》有《公孙固子》一篇,已佚。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弟子,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捃摭(jùnzhí):摘取、采集。胜:尽、全。纪:通“记”,记载。张苍:秦代为御史,精通律历数算,后随刘邦反秦,汉文帝时任丞相,事迹详见《张丞相列传》。张苍著《终始五德传》,谓帝王以金木水火土五德的次序相继而王,周而复始。上大夫:周代大夫爵分上中下三等,汉代泛称秩二千石的高级官员为上大夫。董仲舒:汉武帝时期著名学者,治《春秋》公羊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推演,发挥。

太史公曰:儒者断其义 ,驰说者骋其辞 ,不务综其终始 ;历人取其年月 ,数家隆于神运 ,谱谍独记世谥 ,其辞略,欲一观诸要难 。于是谱十二诸侯,自共和讫孔子 ,表见《春秋》《国语》学者所讥盛衰大指著于篇 ,为成学治古文者要删焉

太史公说:儒学之士重视裁定义理,纵横家施展文辞技巧,都不致力于汇总历史发展的终始本末,历谱家只从史料中抽取年月时日,阴阳术数家偏重于研究天命循环,谱牒家单单记载帝王诸侯的世系和谥号,这些著作的文辞过于简略,想要从中全面了解各方面的要点非常困难。因此我谱列十二诸侯的有关资料,从共和开始到孔子为止,以表的形式展现《春秋》《国语》学者所评论的历史盛衰大要,写在此篇之中,给致力于研究古代文献的学者择取要点。

〔注释〕 ①断:裁定。义:义理,道理。②驰说(shuì)者:奔走游说的人,指纵横家。骋:发挥。③务:致力。综:会合,总聚。终始:事物发展的全过程。④历人:历谱家。⑤数家:指阴阳术数家。隆:偏重,推崇。神运:天命循环。⑥世谥(shì):世系和谥号。⑦欲一观诸要难:谓不易从上述各家中的任何一家书籍里同时看到各方面的重要记载。⑧讫:同“迄”,到。⑨表见:以表的形式展现。见,同“现”。讥:评论。大指:主旨,大要。⑩成学:为学,治学。治古文者:研究古代文献的人。要删:删繁取要。 1TRaNanucBAnrHHfRB5Lq67UDgMYpXfcja63pfW5yKyttXw+XM958yNsSPIKrnF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