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公冶长篇第五

共二十八章

5.1 子谓公冶长 :“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 ,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注释〕

① 谓:评价。公冶长:孔子弟子,齐国人,名长,字子长。 ② 妻:作动词用,下同。 ③ 缧(léi)绁(xiè):以绳捆缚之义,代指监狱。 ④ 子:女儿。

〔今译〕

孔子评价公冶长:“可将女儿嫁给他。他即使曾被下到监狱,也并非他的罪过。”于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解读〕

唐文治《论语大义》:“此篇论人,或以德行,或以才学,或以心术,皆以一二语为定评,非可轻心测之也。读此章‘虽在缧绁’二句,则长平日之谨守礼法可知矣。”

5.2 子谓南容 :“邦有道,不废 ;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① 南容:孔子弟子,鲁人,姓南宫,名适(kuò),字子容。② 废:不被任用。 ③ 戮:辱。 ④ 兄:孔子之兄,名孟皮。

〔今译〕

孔子评价南容:“国家有道之时,他不会无所作为;国家无道之时,他也不会遭受刑辱。”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解读〕

南容明哲,乱世可以保身,夫子亦许之。

5.3 子谓子贱 :“君子哉若人 !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

〔注释〕

① 子贱:孔子弟子,鲁国人,姓宓,名不齐,字子贱,小孔子三十岁。 ② 若人:此人。 ③ 斯焉取斯:上“斯”指子贱,下“斯”指君子之德。取,取法。

〔今译〕

孔子称赞宓子贱:“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但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宓子贱又从哪儿去汲取这样的品德呢?”

〔解读〕

《韩诗外传》卷二:“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于子贱,子贱曰:‘我任人,子任力。任人者佚,任力者劳。’”

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 ?”子曰:“女 ,器也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

〔注释〕

① 赐:子贡之名。 ② 女(rǔ):同“汝”。 ③ 器:有用之材。也:疑问语气词。 ④ 瑚(hú)琏(liǎn):宗庙盛黍稷之器,外饰以玉,乃器之贵重华美者。

〔今译〕

子贡问:“(夫子觉得)赐怎么样呢?”孔子说:“你是一件有用之器。”子贡问:“什么样的器呢?”孔子说:“你是宗庙里那种盛黍稷的瑚琏。”

〔解读〕

芬格莱特(Herbert Fingarette)考察这段话,指出宗庙礼器的神圣性不在其材料,而在于参与了神圣的典礼,“由于在礼仪活动中的角色,个体的人由此也具有终极的尊严、神圣的尊严。……孔子思想的中心主题也不是个体的‘充分发展’,而是人性在人类礼仪行为中的充分展开”。(《孔子:即凡而圣》)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 。”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 ,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释〕

① 雍:孔子弟子,冉雍,字仲弓,鲁国人。佞(nìng):善辞令。 ② 御:应对。给(jǐ):善辩。 ③ 屡:不断。

〔今译〕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可是缺乏口才。”孔子说:“(仁德之人)为何一定需要口才?以能言善辩对付人,只会不断讨人厌。冉雍是否具备仁德,我不确定,但仁者为什么非要有口才呢?”

〔解读〕

黄式三《论语后案》:“颜子如愚,冉子不佞,皆志在求仁,而发于容貌辞气之间,乃有醇朴浑厚之度也。”

5.6 子使漆雕开仕 。对曰:“吾斯之未能信 。”子说

〔注释〕

① 漆雕开:孔子弟子,姓漆雕,字子开,鲁国人。 ② 斯:出仕。 ③ 说(yuè):同“悦”。

〔今译〕

孔子建议漆雕开出仕。漆雕开回答:“我对于出仕还不能自信。”孔子听了很高兴。

〔解读〕

皇侃《论语义疏》引范宁曰:“孔子悦其志道之深,不汲汲于荣禄也。”康有为《论语注》:“漆雕子以未敢自信,不愿遽仕,则其学道极深,立志极大,不安于小成,不欲为速就,宜乎为八儒之一大派也。”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

〔注释〕

① 桴(fú):竹排,较筏更小。 ② 材:通“哉”,叹词。

〔今译〕

孔子说:“大道不能行,我想乘桴漂流于海。门人中能跟随我的,大概只有子路了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又说:“子路呢,比我还勇敢,(不过)这没什么可取的。”

〔解读〕

乘小桴泛巨海,恐无可济之理。夫子志在行道,死而后已。子路勇于赴道,夫子并不轻许,故作此语。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 ,百乘之家 ,可使为之宰也 。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 ?”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 ,可使与宾客言也 。不知其仁也。”

〔注释〕

① 赋:兵赋,此指军政武备。 ② 求:孔子弟子冉求。 ③ 千室之邑:卿大夫家。 ④ 百乘之家:卿大夫之封地。 ⑤ 宰:家臣,邑长。 ⑥ 赤:孔子弟子公西赤,字子华,小孔子四十二岁。 ⑦ 束带:穿着礼服。 ⑧ 宾客:外国使臣来聘问者。

〔今译〕

孟武伯问:“子路称得上仁德之人吗?”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子路究竟如何。孔子说:“由呀,可以让他管理大国之军政。至于是否称得上仁德,我就不知道了。”孟武伯继续问:“冉有怎么样呢?”孔子说:“求呀,可以让他担任卿大夫的家臣或邑宰。至于是否称得上仁德,我也不知道。”孟武伯又问:“那公西华怎么样呢?”孔子说:“赤呀,国有宾客使臣,可使他穿着礼服,立朝应对。至于是否称得上仁德,我也不知道。”

〔解读〕

黄式三《论语后案》:“若仲子、冉子、公西子,皆有志于求仁,而仁之所已至与所未至难以名状,故曰‘不知’。”康有为《论语注》:“三子之于仁,盖已甚深,但仁道至大,孔子犹言岂敢。一息之违,即已非仁,孔子不言三子之非仁,而但言不知,盖许其深信者,而逊言其未纯至者欤?”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 。”

〔注释〕

① 女(rǔ):同“汝”。愈:胜。 ② 望:比量。 ③ 弗:不。④ 与:和。

〔今译〕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相较如何?”子贡回答:“我哪里敢和颜回比呢?颜回闻一而知十(明澈通达),我不过闻一以知二罢了。”孔子说:“你确实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

〔解读〕

颜子超越闻见之知,能悟道之全体,所谓“一以贯之”。

5.10 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

〔注释〕

① 宰予:即宰我。昼寝:白日睡觉。 ② 朽:腐坏。雕:刻绘。 ③ 粪土:秽土。杇(wū):涂饰。 ④ 与:语助词。诛:责。 ⑤ 是:此。

〔今译〕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烂木头不能再雕刻,肮脏的土墙粉刷不得。对于宰予,还能有什么责备呢?”又说:“以前我对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会那么做;现在我对人,不但听他怎么说,还得看看他究竟怎么做。我就是因为宰予而转变态度的。”

〔解读〕

朱熹《论语集注》引胡氏曰:“宰予不能以志帅气,居然而倦。是宴安之气胜,儆戒之志惰也。古之圣贤未尝不以懈惰荒宁为惧,勤励不息自强,此孔子所以深责宰予也。”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注释〕

① 刚:刚毅坚强。 ② 申枨(chéng):孔子弟子,或谓即《仲尼弟子列传》之申党。

〔今译〕

孔子说:“我没见过刚毅之人。”有人回答:“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多欲,怎么能称得上刚毅?”

〔解读〕

名利物欲为修身行道者之累。《子路》篇,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注释〕

① 加:对待。诸:之于。

〔今译〕

子贡说:“我不愿被他人施加在身上的事,我也希望自己不施加在他人身上。”孔子说:“赐,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解读〕

《论语集注》:“程子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仁也;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恕也。恕则子贡或能勉之,仁则非所及矣。’愚谓‘无’者自然而然,‘勿’者禁止之谓,此所以为仁、恕之别。”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 ,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注释〕

① 文章:《诗》《书》《礼》《乐》。

〔今译〕

子贡说:“老师讲述《诗》《书》《礼》《乐》,我们常能听到;老师对于人性和天道的见解,我们一般没有机会听到。”

〔解读〕

《诗》《书》《礼》《乐》,多伦常日用之理;性与天道,则是关乎存在与超越的大问题,其精微之处,要在自己体悟。

5.14 子路有闻 ,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注释〕

① 闻:嘉言懿行之闻。 ② 有(yòu):同“又”。

〔今译〕

子路有所闻,没来得及践行,唯恐又有所闻。

〔解读〕

《论语集注》引范氏曰:“子路闻善,勇于必行,门人自以为弗及也,故著之。”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又称仲叔圉(见《宪问》篇),谥“文”。 ② 敏:思维敏捷。

〔今译〕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得谥为‘文’?”孔子回答:“他聪敏好学,而且不耻下问,所以被谥为‘文’。”

〔解读〕

《论语集注》:“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

5.16 子谓子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

〔注释〕

① 子产:郑国贤相公孙侨,字子产,郑穆公之孙,公子发之子。 ② 惠:恩惠。 ③ 义:合宜。

〔今译〕

孔子评价子产,说:“他在四个方面都无愧于君子之道:为人谦恭,奉上忠敬,惠及百姓,爱惜民力。”

〔解读〕

《左传》昭公二十年:“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 ,久而敬之。”

〔注释〕

① 晏平仲:齐大夫晏婴,谥“平”。

〔今译〕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跟人交朋友,和别人相处越久,别人越发敬重他。”

〔解读〕

唐文治《论语大义》:“交友之道,不可以过亲,亲则狎;不可以过疏,疏则绝。善持于亲疏之间者,敬而已矣。”

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 ,山节藻棁 ,何如其知也 ?”

〔注释〕

① 臧文仲:鲁国大夫臧孙辰,谥“文”。居:藏,蓄养。蔡:大龟。 ② 山节藻棁(zhuō):天子庙饰,言其奢侈。山节,刻柱顶之斗拱,其形如山。节,通“㮞”,斗拱,柱上承梁的方木。藻棁,刻绘藻文于梁上短柱。棁,梁上短柱。 ③ 知(zhì):同“智”。

〔今译〕

孔子说:“臧文仲蓄藏了一只大龟,龟室中柱顶斗拱上刻为山形,梁上短柱绘以藻草,他怎么能算得上明智呢?”

〔解读〕

《论语·雍也》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臧文仲以山节藻棁饰藏龟之室,有谄渎鬼神之嫌,故孔子谓之不智。朱熹《集注》:“当时以文仲为知,孔子言其不务民义,而谄渎鬼神如此,安得为知?”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 ,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 ,焉得仁?”“崔子弑齐君 ,陈文子有马十乘 ,弃而违之 。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

① 令尹:楚国上卿执政者。子文:姓斗,名谷於菟,字子文。三:三次。 ② 知:知道。一说同“智”,亦通。 ③ 崔子弑齐君:齐庄公通大夫崔杼之妻,为崔杼所弑,事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齐君,齐庄公,名光。 ④ 陈文子:齐国大夫,名须无。十乘(shèng):一车四马谓之乘,十乘为四十匹马,为下大夫之禄。 ⑤ 弃:弃其官位。违:离去。 ⑥ 清:洁身自好。

〔今译〕

子张问:“楚国的子文三次当令尹,无喜色;三次被罢免,也无怨态。每回交接职务,一定把旧政转达接替其位的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算是能尽忠了。”子张问:“达到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能称得上仁呢?”(子张又问:)“崔杼弑杀庄公,陈文子舍弃了四十匹马的大夫之禄,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说:‘还是有和齐国崔子差不多的人。’随即离开。又到一国,仍说:‘还是有和齐国崔子差不多的人。’然后又离开。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回答:“算得上洁身自好了。”子张又问:“达到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能称得上仁呢?”

〔解读〕

《论语集注》:“愚闻之师曰:‘当理而无私心,则仁矣。今以是而观二子之事,虽其制行之高若不可及,然皆未有以见其必当于理,而真无私心也。子张未识仁体,而悦于苟难,遂以小者信其大者,夫子之不许也宜哉。’”

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

〔注释〕

① 季文子:鲁国大夫季孙行父,谥“文”。三思而后行:此或时人对季文子的评价。三,三次,或为多次,皆通。 ② 斯:虚词。

〔今译〕

季文子遇事都会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得知后说:“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

〔解读〕

君子明理善思,贵审慎,亦贵果断。

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 ,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释〕

① 宁武子:卫国大夫宁俞,谥“武”。

〔今译〕

孔子说:“(时人称)宁武子在国家有道时显得很聪明,国家无道时则显得很愚笨。我认为他那种聪明,别人都做得到;那种愚笨,便罕有人能及了。”

〔解读〕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与上章“三思而后行”类似,皆为“时人”评价之语。此处“智”“愚”乃是世俗观念,孔子并不认可,于宁武子反加赞许。朱子《集注》:“按《春秋传》,武子仕卫,当文公、成公之时。文公有道,而武子无事可见,此其知之可及也。成公无道,至于失国,而武子周旋其间,尽心竭力,不避艰险。凡其所处,皆智巧之士所深避而不肯为者,而能卒保其身以济其君,此其愚之不可及也。”

5.22 子在陈 ,曰:“归与 !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 ,斐然成章 ,不知所以裁之 。”

〔注释〕

① 陈:周武王所封国,妫姓,舜之后,春秋末为楚所灭。 ② 与(yú):同“欤”,叹词。 ③ 党:志同道合者。小子:门人在鲁者。狂简:志大而疏阔。狂者进取,简者疏阔。 ④ 斐然:有文采貌。章:花纹。 ⑤ 裁:指导。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在鲁国的弟子们志意高远,文采斐然,正不知道怎么去指导他们哩。”

〔今译〕
〔解读〕

《论语集注》:“此孔子周流四方,道不行而思归之叹也。”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 ,怨是用希 。”

〔注释〕

① 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二子,伯夷为长,叔齐为幼。父将死,欲立叔齐。父卒后,叔齐让位伯夷,伯夷逃去,叔齐亦逃去。国人于是立孤竹君之中子。其后,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而谏。商亡,二人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事见《史记·伯夷叔齐列传》。念:记。 ② 用:以。

〔今译〕

孔子说:“伯夷、叔齐从不记念过往的恶人恶事,所以他们的内心少有怨恨。”

〔解读〕

《述而》篇孔子称伯夷、叔齐:“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 ?或乞醯焉 ,乞诸其邻而与之。”

〔注释〕

① 微生高:鲁国人,姓微生,名高。 ② 醯(xī):醋。

〔今译〕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率直?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说自己没有)却到邻居那儿转讨给人。”

〔解读〕

《论语集注》:“夫子言此,讥其曲意徇物,掠美市恩,不得为直也。”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 ,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释〕

① 足恭:屈膝挪步,作奉承之态。 ② 左丘明:鲁太史。③ 匿:隐藏。

〔今译〕

孔子说:“说好话,装好脸色,屈膝恭顺,左丘明深以为耻,我也一样。心怀怨恨,表面却装好人,左丘明深以为耻,我也一样。”

〔解读〕

皇侃《论语义疏》引缪协曰:“恭者从物,凡人近情,莫不欲人之从己,‘足恭’者以恭足于人意,而不合于礼度,斯皆适人之适而曲媚于物也。”

5.26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 ,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注释〕

① 颜渊:颜回。季路:子路。侍:立侍。 ② 盍:何不。 ③ 轻:古本无“轻”字,后人所增。共:分享。 ④ 敝:破败。憾:后悔。 ⑤ 伐善:自夸德行。 ⑥ 施劳:标榜功劳。 ⑦ 安:安养。 ⑧ 怀:关爱。

〔今译〕

颜回和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大家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将我的车马衣裘和朋友们一起分享,用坏了也不后悔。”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德行,不张扬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呀)希望老者皆有所安养,朋友间相互信任,年轻人得到关爱。”

〔解读〕

《论语集注》引程子曰:“先观二子之言,后观圣人之言,分明天地气象。凡看《论语》,非但欲理会文字,须要识得圣贤气象。”

5.27 子曰:“已矣乎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

〔注释〕

① 已矣乎:叹息之辞。已,止。 ② 讼:责。

〔今译〕

孔子说:“算了吧!我(很久)没见到那种犯了错误能够内省自责的人了。”

〔解读〕

此章言内省以自新。黄式三《论语后案》:“颜子不贰过,蘧伯玉欲寡过,子路喜闻过,皆品之卓卓,夫子所见。此云然者,见文过之人而叹之也。”

5.28 子曰:“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注释〕

① 十室:小邑。

〔今译〕

孔子说:“哪怕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有忠信如我者,但是未必赶得上我好学。”

〔解读〕

《论语集注》:“美质易得,至道难闻,学之至则可以为圣人,不学则不免为乡人而已。” B+d+WpHrxVEPZDmr8WV3jMGB9ksQVViYFGdYtnXnzhYregz9ZlscoUzXVIkuQww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