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有个国君叫梁惠王。为了扩大疆域,他想出了许多主意,一次次把百姓赶到战场上为他效命,百姓们敢怒不敢言。
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时,尽心尽力地治理国家。然而有个问题一直藏在心中,想向先生请教。”
孟子说:“不敢当,大王您请直说。”
梁惠王说:“我尽心尽力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比如河内(位于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闹灾荒,我就把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至于饿死。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做的。我看到邻国当政者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但是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两军对垒,短兵相接,奋勇杀敌。一番激烈拼杀后,败方丢盔弃甲,仓皇逃跑;胜方向前一鼓作气,穷追不舍。逃跑的士兵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您认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
梁惠王不假思索地说:“当然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就无须纠结心中的困惑了。”
五十步是跑,一百步也是跑,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些恩惠,但他发动战争,压榨人民,和别国的暴君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