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德行第一

导读

德行意为道德品行。“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德行是评判一个人的品德优劣、修养高低的主要标准。把“德行”置于全书之首,说明当时儒家正统思想对德行的首肯和尊崇。“德行”内容多为儒家的忠义、孝道、仁爱、律己等,也有魏晋士人个人性情的独特体现和对高尚德行的不懈追求。阅读时思考:德行体现在何处?此德行对于现在的意义?由此大略了解“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历史渊源。原书本篇共47则,本书节选15则。

1 陈仲举言为士则 ,行为世范,登车揽 (pèi) ,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 ,欲先看之。主簿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 (xi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 (lǘ) ,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① 陈仲举:陈蕃(?—168),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东汉名臣。少有“大丈夫当为国家扫天下”大志,刚直有气节,深得时人敬重。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被害。则:准则。 ② 登车揽辔:古代受任官员通常乘车赴职,此指走马上任。辔,缰绳。 ③ 徐孺子:徐稚,字孺子,东汉豫章(郡衙在今江西南昌)南昌人。家贫务农,自食其力,公府征辟,皆不就。超世绝俗,为隐居贤士,时称“南州高士”。 ④ 主簿:官名。管文书印信。白:禀告。 ⑤ 府君:对太守的尊称。廨:官署。 ⑥ 式:通“轼”,本是车前供人凭扶的横木,此为扶轼低头致敬。商容:商纣王时的贤臣。闾:里巷之门。

〔译文〕

陈仲举的言谈、行为,成为当时读书人的准则、典范。他刚走马上任,就有安定天下的志向。陈仲举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任就询问贤士徐孺子的住处,要先去拜访他。主簿禀告说:“大家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署去。”陈仲举说:“周武王得天下之后,连席子都没来得及坐暖,就先到贤人商容的住处去拜访致敬。我现在这样礼敬贤人,有什么不可以呢!”

〔助读〕

陈蕃能不拘常理礼贤下士,敬仰贤德之人,是因其有匡世济民的胸襟抱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极大的政治热情。其努力使儒家理想人格在自己身上得以体现,其人生姿态是封建士人的德行典范,赢得世人景仰。 王勃 《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4 李元礼风格秀整 ,高自标持 ,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 。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 ,皆以为登龙门

〔注释〕

① 李元礼:李膺(110—169),字元礼,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人,东汉名士。位列“八俊”之首,耿介正直,威严端正,朝中大臣自公卿以下,都畏惧被他们指责贬损。时称“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李膺有文武俊才,孤拔不群,反对宦官专权。时人以与他讲话为荣,为他执辔驾车为耀。后谋诛宦官失败,死于狱中。风格:风度品格。秀整:俊秀严肃。 ② 标持:标榜评价。 ③ 名教:以正名定分为主的儒家礼教。儒家修身治家的道德方法,亦适用于治国平天下。故名教成为士人必须奉行的圭臬和引以为豪的身份标志。 ④ 升其堂:古时用“及阶”“升堂”“入室”来比喻学生从师学习所达到的不同程度。“登堂入室”喻指学业、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 ⑤ 登龙门:比喻得到有名望者的接待和援引而提高身价。龙门,为传说“鲤鱼跳龙门”中龙门,黄河水出口。此处水险不通,传说大鱼多集其下,不能逆流而上,如能登上龙门就会变成龙。

〔译文〕

李元礼风度品格俊秀严整,对德行名誉要求甚高,他把为天下正定名分、判断是非作为自己的责任。有幸登上他家的厅堂聆听教诲的后辈书生,都觉得自己如登上龙门一般,身价倍增。

〔助读〕

可见名人清议对士人前途的重要,名人清议能激励士人奋发有为。司马光《资治通鉴》:“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而膺独特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云。”

6 陈太丘诣荀朗陵 ,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 ,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 (zhuó)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 。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 :“真人东行 。”

〔注释〕

① 陈太丘:陈寔(shí)(104—187),字仲弓,曾任太丘长,故称。笃志好学、德行超拔,为官廉洁清明。与名士钟皓、荀淑、韩韶合称为“颍川四长”。受党锢之祸牵连,却不逃亡反而自请囚禁,其死后,赴吊者达3万余人之多(当时东汉全国总人数5600多万)。元方是长子陈纪,季方是六子陈谌。长文是其孙陈群,“九品中正制”创订者。荀朗陵:荀淑,字季和。曾任朗陵侯相,故称。高行博学,名儒李膺等都以他为师。有八子,号称“八龙”。叔慈为三子、慈明为六子,文若为其孙,即荀彧(yù),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两家都住在 颍川 颍阴 (今河南许昌),为 颍川 名门望族。 ② 将车:驾车。 ③ 下食:上菜。 ④ 太史:官名,主要掌管天文历法。 ⑤ 真人:才德修养高的贤人。

〔译文〕

陈寔去拜访荀淑,因为贫穷节俭,没有仆人。陈寔就让长子元方赶车,六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文若还小,就坐在车上。到了荀家,荀淑让三子叔慈迎接客人,让六子慈明依次斟酒劝饮,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也还小,就坐在荀淑膝上。当时太史(观天象后)启奏朝廷说:“有才德修养高的贤人往东去了。”

〔助读〕

荀、陈两家都是有才德的望族,都有骄傲的资本却不自傲,低调做人,谦虚谨慎,以礼待人。绵延不断的家风家学让家族人才辈出、群星荟萃。父子兄弟相传的道德品行,让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影响。

7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 ,有何功德,而 (hè) 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 (ē) ,上有万 (rèn)之高 ,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

① 家君:尊称自己或别人的父亲。 ② 荷:担当。 ③ 阿:山的曲处。 ④ 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译文〕

有客人问陈季方:“您的父亲陈太丘有什么功业德行,而担当天下如此崇高的声望?”季方回答说:“我父亲就好比长在泰山山坳里的桂树,上有万仞高的山峰,下有深不可测的溪谷;上受甘甜露水的沾溉,下承深邃泉水的滋润。在这个时候,桂树怎能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不知道是有功德呢,还是没有功德!”

9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 ,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 ,一郡并获全。

〔注释〕

① 胡: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贼:对入侵者的蔑称。 ② 相:表动作偏指一方,你。 ③ 委:舍弃。 ④ 班军:撤回军队。

〔译文〕

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适逢外族敌寇来攻打郡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今天死定了,你还是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胡贼到了以后,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整个郡城中的人都逃空了,你是什么样的汉子,竟敢独自留下?”荀巨伯回答说:“我的朋友有病,我不忍心舍弃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寇听后相互议论道:“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入侵这个讲道义的国家!”于是撤军而回,整个郡城的人都因此得以保全。

〔助读〕

荀巨伯选择勇敢留下,原因是坚守道义,义字当先。危难时不离不弃,强敌前 大义凛然 ,君子之交的真情与士人的气节毕显。《三国志·魏志》:“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11 管宁、华 (xīn)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 (miǎn)过门者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 管宁:字幼安,一代高士,相传为名相管仲后代,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人。东汉末年,避乱居辽东,魏时征召他做官,坚辞不就。华歆:字子鱼,曹魏重臣,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人。少时与邴原(见8.4)三人游学相善,号为“一龙”。 ② 席:坐具。把席子铺在地上,席地而坐。关系亲密者常同席而坐,“割席”则为朋友绝交。 ③ 轩冕:卿大夫的车乘和冕服。偏义复词,此处偏指“轩”。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中锄草松土,看见地里有一片金子,管宁照旧挥动锄头,和锄去瓦片石块一样,没有分别;华歆却拾起金子扔了出去。他们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乘坐着华贵车辆的官员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专心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于是管宁割断席子与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助读〕

两处白描显华歆恋钱衷权,歆慕富贵;见管宁淡泊清高,宁静致远。志趣品质已分、为人高下已判。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可见古人择友之严苛。《礼记》:“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国语》:“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14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 。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 (zhuó)之 ,值祥私起 ,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 ,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

① 王祥(184—268):字休徵,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魏晋时官至三公。一生德高誉清,笃孝尊礼,是二十四孝“卧冰求鲤”的主人公。与其后母子王览兄弟俩是琅琊王氏成为簪缨世家的开创者。 ② 斫:砍。 ③ 私起:夜晚起床上厕所。 ④ 憾:因……而遗憾。

〔译文〕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恭谨。他家有一棵 李树 ,结的果实非常好,后母经常要王祥看守着。有时忽然刮风下雨,王祥就会抱着李树哭泣(哀求果实不要掉落下来)。王祥曾经在另一张床上睡觉,后母暗中拿刀去砍他,碰巧王祥起床上厕所,后母空砍在被子上。等到王祥回来,知道后母为没能砍死他而遗憾不已,因此就跪在后母面前,请求杀死自己。后母因此受到感动而醒悟过来,从此爱护他如同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

15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 ,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 臧否 (zāng pǐ)人物

〔注释〕

① 晋文王:司马昭(211—265),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曹魏权臣,早有谋逆篡位之心。俗语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阮嗣宗:阮籍(210—263),字嗣宗,又称阮步兵,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性孤傲,旷达不羁,蔑视礼法,以“白眼”视“礼俗之士”,以“青眼”待“志同道合”。“青睐”“垂青”等词由此派生。“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竹林七贤”之一。因对司马氏专权不满,采取明哲保身的处世态度,纵酒谈玄,喜好老庄,“口不论事,自然高迈”。嵇康死后,日醉于酒,少有醒时,得终天年。 ② 臧否:褒贬。

〔译文〕

晋文王司马昭称颂阮籍为人极为谨慎,每次跟他谈话,他的言论都很玄妙高远,从未评论人的好坏优劣。

〔助读〕

阮籍至慎。“祸从口出”,面对生性多疑且心胸狭隘的晋文王必须要至慎到“使口如鼻,终身不失”,免遭杀身之祸,不落把柄以自保。且“敏于事而慎于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可与23.2、24.1对比,体会其谨慎与任诞的原因。

25 顾荣在洛阳 ,尝应人请,觉行 (zhì)人有欲炙之色 ,因辍己施焉 。同坐 (chī)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 ,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 ,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

① 顾荣(?—312):字彦先,西晋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孙吴重臣顾雍之孙,江南大姓,与张翰友好。少时俊朗机警,才智出众。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同入洛阳,并称为“洛阳三俊”。中原战乱后,弃官南归。后协助晋元帝司马睿,招揽江南士族,颇受荣宠,死后,赠骠骑将军,后世称“顾骠骑”。 ② 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人。 ③ 施焉:赏赐给他。焉,同“之”。 ④ 嗤:讥笑。因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地位悬殊,不应如此“体贴”下人,有失身份,故讥笑。 ⑤ 遭乱渡江:遭遇永嘉之乱而南渡长江。乱,此指永嘉之乱——西晋怀帝 永嘉 五年(311)匈奴军队在刘渊之子刘聪率领下击败西晋京师洛阳的守军,攻陷洛阳并大肆抢掠杀戮、俘掳晋怀帝等王公大臣的一场乱事。此乱导致 西晋 于316年灭亡,大批西晋贵族和士大夫逃离中原,南渡长江。 ⑥ 左右:帮助。

〔译文〕

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在宴席上)发觉端送烤肉的人有想尝尝烤肉味道的神色,于是停下不吃,把自己的那份送给了此人。同座的人都笑话他,顾荣说:“哪有整天端着烤肉却不知烤肉味道的道理呢?”后来顾荣遭遇战乱过江避难,每逢危急时刻,常有一人帮助自己,顾荣便问他这样做的缘故,原来他就是那个接受烤肉的人。

31 (yǔ)公乘马有 (dì)卢 ,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 ?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注释〕

① 庾公:庾亮(289—340),字元规,世称庾太尉、庾文康,东晋 颍川 鄢陵 (今河南 鄢陵 )人。晋明帝司马绍皇后庾文君兄,名臣名士,历三朝,执朝政,握重兵。 的卢 :额部有白色斑点,传说会害主的凶马。 ② 宁可:怎么能。安:使……平安。 ③ 孙叔敖 杀两头蛇:古人迷信看到头尾相似的两头蛇会死。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年幼时见之,虽害怕自己死去,但更担心其他人看到,于是杀而埋之。

〔译文〕

庾亮 所乘的马中有一匹 的卢马 ,有人劝他卖掉这匹马。庾亮说:“卖它,必定会有人买的,那就要害了它的新主人了。怎么能因为马对自己有害就把祸害转嫁给他人呢?从前 孙叔敖 不顾个人安危杀死两头蛇,就是为了避免后面来的人看见而丢性命,这在古代成为美谈,我仿效他,不也是通达吗?”

32 阮光禄在 (shàn) ,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 (jǐ)。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遂焚之。

〔注释〕

① 阮光禄:阮裕,字思旷。阮籍族人。屡辞征召,隐居剡山,因曾征召其为光禄大夫,故称。又称阮主簿、阮公。剡:县名,在浙江嵊州。“剡”为“两火一刀,可以逃”,是古代文人看重的隐居避世的绝佳之地,如王羲之、许询、戴逵、谢灵运等都曾在此隐居,李白对此地发出《梦游天姥吟留别》“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情致。 ② 何……为:……为何,干什么?表反问语气。

〔译文〕

阮裕闲居剡县时,曾经有一辆好车子,凡有人来借,没有不借的。有个人要安葬母亲,心想借车却不敢说。阮裕后来听说这件事,叹息说:“我有车子却让人不敢借用,还要车子干什么呢?”于是就把车子烧掉了。

36 谢公夫人教儿 ,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 ?”答曰:“我常自教儿 。”

〔注释〕

① 谢公:谢安(320—385),字安石,又称谢太傅、谢相、谢安家、仆射、谢公,谥号“文靖”。江左风流宰相、一代名士,极其重视谢家子弟教育。 陈郡 阳夏 (今河南 太康 )人。夫人是清谈家刘惔之妹。 ② 那得:怎么。初不:从未。 ③ 自教: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道德境界和行为示范来启悟教化孩子。

〔译文〕

谢安夫人教导儿子,她问谢安:“怎么从来不见您教导儿子?”谢安回答说:“我经常以自身行为来教导儿子。”

40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食常五碗盘 ,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 (dàn)之 。虽欲率物 ,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 ,云我 (huō)平昔时意 。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尔曹其存之 !”

〔注释〕

① 俭:歉收。 ② 五碗盘:由一个托盘和五只小碗组成,容量较小的成套餐具。 ③ 啖:吃。 ④ 率物:为人表率。 ⑤ 方州:地方州郡。此处指荆州,治所在湖北江陵,辖区相当于今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及四川的东部。位于长江上游,是东晋国之西门,位置极其重要,荆州刺史一般兼督七八个州。原荆州刺史王忱(王大)死,当时孝武帝力排众议,以时仅任黄门侍郎的殷仲堪为荆州刺史,让王国宝如意算盘落空。参看34.8“一夜荆州”。 ⑥ 豁:舍弃。 ⑦ 捐:舍弃。 ⑧ 尔曹:你们。其:表祈使语气的副词,相当于“一定要”。

〔译文〕

殷仲堪任荆州刺史后,遇到水灾,粮食歉收,吃饭时常常只用五碗盘盛饭菜,此外就没有别的菜肴了。如有饭粒掉在桌子上,总是捡起来吃掉。他这样做虽然是想要给大家做表率,却也是因为他生性率真朴素。他常常告诫子弟说:“不要认为我出任大州长官,就说我会抛弃往常的意愿。如今我处在这个位置上也不会改变。清贫向来是士人的本分,怎么能登上高枝就舍弃它的根本呢!你们一定要(好好)记住我的话。”

〔助读〕

身居高位依然保持士人本色,质朴节俭,并告诫后辈戒奢以俭,不忘根本。是“居安不忘危,富足不忘贫,位高不忘本,权重不忘民”的典范。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4 王恭从会稽还 ,王大看之 。见其坐六尺 (diàn) ,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 ,恭作人无长物 。”

〔注释〕

① 王恭:字孝伯,太原晋阳(山西太原)人,其妹为晋孝武帝皇后,东晋重臣。少有美誉,清操过人,以方直严肃著称,有志于匡正时弊,死后家无余资,为时人所惜。 ② 王大:即王忱字元大,小字佛大(王大是省称),也称阿大。弱冠知名,与王恭、丞相王导孙 王珣 “三王”俱流誉一时,成语“后起之秀”就来自于他。自恃才气,任达不拘。 ③ 簟:竹席。 ④ 以:拿。领:量词。用于席子等床上用具,席子一张叫一领。及:给予。 ⑤ 荐:草垫。 ⑥ 丈人:对年长男子的尊称。王大为王恭族叔且相善,故称。后两人交恶,可参看31.7“王大劝酒”。 ⑦ 长物:多余的东西。后为成语“别无长物”。

〔译文〕

王恭从会稽回到建康,王大去看望他。看见他坐着一领六尺长的竹席,便对王恭说:“你从东边回来,自然应当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领给我。”王恭没有说什么。王大走后,王恭就拿所坐的那领竹席送给王大。自己既然没有多余的竹席,就坐在草垫子上。后来王大听说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本以为你有很多的,所以才向你要呢。”王恭回答说:“您老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世,没有多余的东西。”

45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 (chēng)底焦饭 。遗作郡主 簿 (bù),恒装一囊,每煮食,辄 (zhù)录焦饭 ,归以 (wèi)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 ,袁府君即日便征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 ,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释〕

① 铛:平底铁锅。焦饭:即锅巴。 ② 贮录:贮藏。 ③ 遗:送给。 ④ “孙恩”句:东晋末,孙恩聚众数万,攻陷郡县。孙恩为八王之乱中赵王司马伦的谋主孙秀之族。贼:此为动词,叛乱。 ⑤ 袁府君:吴郡太守袁山松。平时出游时好令左右作挽歌,故有“袁道上行殡”之说,可参看23.43。 ⑥ 未展:来不及。

〔译文〕

吴郡陈遗,在家极其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锅巴。陈遗担任郡主簿时,常常带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回到家就送给母亲。后来遇到孙恩在吴郡作乱,当天郡守袁山松就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送回家,便带着锅巴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官军被打败了,逃散到山林沼泽中,大都被饿死。唯独陈遗靠所带的锅巴得以活下来,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这是至纯孝行得到的好报。

〔阅读思考〕

有人说:“有时我们不经意间的一次行善,就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改变。”诚如斯言,也许你一念之间的善行,就是一粒种子,在人生某一时刻,那颗种子真的会开花结果,会长成参天大树,为你遮荫蔽日!请结合《德行》篇的阅读,谈谈你的感悟。

〔提示〕

1.王祥侍奉后母的至孝。终成“以孝治国”的晋朝典范,历仕三朝,封侯拜相,衣冠极盛,是琅琊王氏家族的开创者,成为中国第一豪族。可参读萧华荣著《簪缨世家》。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太原王济面对自己后母竟然不拜,不谈孝道还蔑称后母为父妾。(33.2)

2.顾荣作为江南世家大族的领袖,高高在上却能悲悯下人,即便同座嘲笑也不为所动,危难之际,竟获施炙之报,安度险境。“勿以善小而不为”,此言得之。

3.陈遗以焦饭得活,不是“纯孝之报”又是什么呢?普通之人,非豪门大族,跻身“德行”,扬名至今,战后返家又让母亲复明,亦是孝感天地。《南史·孝义传》:“母昼夜泣涕,目为失明,耳无所闻。遗还入户,再拜号咽,母豁然即明。” ht6U9JzxzphUR7RT5dfIu3yhP2XPMxa3JbgW5e6lincL0HEBLUU3LpZ1gFWtXV7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