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选编和注释的一部文言散文选集。编选此书的最初目的是“正蒙养而裨后学”,以这些文章来作为家塾训蒙读本,后来讲义越编越精,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才最终集成书稿,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

文集题名“观止”,这两个字本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的《季札观周乐》,“观止”的意思是说听了这些音乐不用再听别的音乐了,而“古文观止”就是说选的是最好的古文,看了这些文章也就不用看其他文章了。敢取这样的名字,可见编书的人是很有底气的,而这本文集也的确是清代以来最流行的散文选本之一,它在选文上的特色和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古文观止》全书选编了上启东周下至明代的二百二十二篇作品,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这其实突破了清代在文章写作骈散之争中的门户之见,调和了“秦汉派”与“唐宋派”的宗派分歧,既以散文为宗,也不完全否定骈体,这在当时的选本中是不多见的。

在这二百二十二篇文章中,编者的挑选风格可谓是重点突出,选文多集中在散文写作兴盛、名家迭出的时代,而六朝仅取六篇,元斥而不用。先秦时代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的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的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这三部分的作品数量加起来占了全部收录篇目的一大半。这些文章大都是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比如《左传》是中国人发明文字之后保存至今的最初的“作文”之一,思想深邃、文风朴厚,语言简洁而准确,叙事、状物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注意细致描摹,长于运用比喻,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那个中国人性格特征和思维模式形成的时期,做到了形式和思想兼美,因此一直被后代视为作文典范。

此外,《古文观止》的选篇在重点突出的基础上,又兼顾了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选取的文章能够大致反映古代散文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风格的概貌,读者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一个中国散文史的整体观。这些作品可能占比没有那么大,但编者尽可能地做到了包罗诸作,让读者可以从一个作家或作品出发,窥见许多的作家和作品。

编者在编排这些作品的时候也有自己的想法。《古文观止》是一部比较系统的通史性选本,它没有采用有些文集以类相从的编排方式,而是突破了分类选编容易流于琐细的局限;没有把同一个作家的作品分别安排在不同的类别当中,而是以时代的先后为序,以作者为目进行编排。读者读之如同漫步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的长廊,可以毫不费力地体会到其中的脉络。

在内容和思想情感方面,《古文观止》作为那个年代的启蒙读物,选入的作品首先注重了“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理念,注重道德品行的修养。中国文人向来讲究“文以载道”,这个“文”在中国古人看来,远远不只是表面的文字文学那么简单,它还牵涉到整个民族的真精神。“文”承载了中国人文精神的总和,集结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精华。所以选文其实就是对内在精神价值的选择,《古文观止》里的选文大都体现了传统道德中尊礼、尚德、敬神、爱民的思想。比如《曾子易箦》里说的礼,《唐雎不辱使命》里说的勇,《出师表》里表现的忠,《郑伯克段于鄢》里谈及的孝;又比如《左传·宫之奇谏假道》中宫之奇说:“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写道:“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在这些选文里被赞颂的是忠诚与勇毅、智慧与达观,是身处逆境也要发奋向上的气节,是出身低贱也要有志社稷的情怀。无论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出自《岳阳楼记》)的知识分子、士大夫,还是“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出自《五人墓碑记》)的匹夫、庶民,都符合了古人对刚健守正的理想生活的追求。与之相反,愚昧糊涂、假仁假义、倨傲无礼、附庸权力、贪图钱财则都遭到了唾弃和批判。选文中还有一些文章突破了传统的价值评价,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和李陵的《答苏武书》均是人生遭遇生死存亡、忠孝节义的重大选择后的认知与抒怀,甚至还涉及了“苟生”的问题,是一贯正统的以死尽忠或以死谢罪的反面。这些文章都和作者的命运曲折、人生变化紧密相关,我们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回到历史的现场,把这些种种叠加在一起,更能够体会到文章背后蕴含的胸襟抱负、人生感悟、思维方式和一整套中华文明精神。

另外,《古文观止》挑选文章在注重思想性的同时也注重了它们的文艺性。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充实,情真意切。《古文观止》选择了大量的散文,有叙事的,有记人的,有议论的,也有寓言、小品等等。关心政治的,诸论纷出,热爱自然的,游记沓来;有传世的碑文,还有考试的论文、自荐的求职书。帝王求贤若渴,于是下诏;臣子满腹良策,于是上表;魏晋名士兰亭聚会了,王羲之把它记下来;兄弟之间聚首论诗了,李白把它写下来……它们风格多种多样,或雄浑潇洒,或俊逸清新。透过这些文字,愤懑郁气、书生意气、浩然正气你都可以看见。在这两百多篇作品中,即便是同一体裁的作品,也鲜有雷同单调的感觉。比如《古文观止》选录书信十九篇,但大多不是一般的应酬之作,而是各具特色,情文并茂。李斯的《谏逐客书》是有着极大影响的政治决策;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个人内心的不平之气;马援的《诫兄子严敦书》是对晚辈的谆谆教导;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是蒙冤者的自救与泣诉;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是青年学子的自我推荐。它们在写法上也变化多端,有的重议论,有的善抒情,有的反复隐喻,有的险语惊人,各具特色。《古文观止》所选的文章大多篇幅短小,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如果能熟读其中的大部分文章,就熟悉了文言的词汇、语法现象和文章布局谋篇的道理,具有了大量感性知识,也就获得进一步阅读的门径,乃至打下写作的基础。跟着《曹刿论战》写对话,对话中有议论,有说明,从议论和说明以及行动中显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跟着《种树郭橐驼传》写人物采访,因事生理。跟着《钴 潭西小丘记》写游记,写景物的特写……这些文章中还有多样的修辞,手法变化多端。比如《北山移文》全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山中景物蒙耻发愤的心情,对山水草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精炼华美,而且富有浓烈的抒情韵味。作者让山林景物全体出动,而且让他们富有人的感情,喜怒哀乐,谈笑怒骂,揶揄嘲笑,深刻揭露了士大夫们伪装清高实则苦心钻营、争名逐利的丑恶灵魂。又有《阿房宫赋》描写秦宫“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各种比喻、夸张、想象在赋的铺叙中随着抑扬顿挫的音乐节奏流转而出,富丽雄健。这些都值得见解和学习。

《古文观止》中有大量影响中华文化的经典故事、经典名句,许多成语、熟语来自这些经典篇章。比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多行不义必自毙”。警示世人注意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想要有幸福美满的结局,那就要施行正义的行为。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未来的结果,取决于现在的行动。《曹刿论战》中的“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虽然讲的是作战的条件,实际上也可以指导日常的生活,说明行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状态。而磨炼人的精神意志也成为人生锻炼非常重要的环节。韩愈在《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更是告诉世人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勤奋踏实、坚持奋进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然表现的是旧时儒家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但这种家国情怀,却是无论在什么年代都让人钦佩的责任与担当。这些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文辞,需要沉淀和积累,许多经典名句在新的时代中依然可以有所发挥,不失价值,阅读这些文辞依旧可以促成读者的内在成长。

本书选择了《古文观止》二百二十二篇中的五十篇作为同学们课外文言阅读的读本。一方面这些优秀的文言文具有丰富的语言价值。它典雅优美,有着现代汉语所不能替代的韵味与魅力;它凝练传神,寥寥数语便能精妙表意达情。它可以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语料,让学生在探究语言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提升语言素养,“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另一方面优秀文言文一头连着古代,一头通向现实。我们今天来读《古文观止》,可以当作阅读一部浓缩性的传统文化的小百科。金克木说:“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它们历经千百年仍熠熠生辉,饱含着历代文人大家的审美情趣、精神追求和哲思智慧;它向读者展现着丰厚的文化资源,记载着伟大民族一个个光耀千秋的瞬间。借助这一工具,可以走进作者的思想,学习他们的智慧,启迪人生;也可以更好地博古通今,用古老的智慧帮助现实的生活;更可以促进青年学生热爱祖国文化,自觉进行文化传承与弘扬。

本书中的五十篇文言文有四十八篇都是没有收录入新的部编教材的,阅读起来正好可以和教材相互补充、互为支撑。众所周知,新的部编教材加大了中华传统文化所占的比例,但是要真正学习好、继承好传统文化,远不是死记硬背那么简单的。我们和文言文之间除了有文字本身的距离,更多的还有历史的距离。如果可以拥有更高的视角,完整的语境,融合的文化认知,那么解读文言文,理解传统文化就会容易得多,也会深刻得多。我们选择这些篇目就是希望能够更好地提供这样的阅读环境。比如教材中选有《前赤壁赋》《前出师表》,本书收录了它们的姊妹篇《后赤壁赋》《后出师表》;教材中选有屈原的《离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本书收录了屈原的《卜居》、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这些文章的内容都是相互映衬的,对照读之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同一作者完整的思想情感。比如教材中选用了苏洵的《六国论》,我们则收入了苏辙的《六国论》。这父子二人针对同一件事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讨论,完整阅读可以帮助同学们建立起对历史事件的完整认识,也可以提供更多的角度来加深思考,打破认知局限。又比如教材中选择了《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关于隐逸的诗文,本书则选择了《北山移文》《方山子传》两篇很有特色的描写隐士的作品。比之教材阅读,我们不仅可以获得不同风格的文辞熏陶,还能还原出一个更加完整的关于隐逸文化的认知,得出自己更完善的结论。

在自主阅读本书时特别要重视诵读的体验,反复的诵读可以提升语感,增强感性认识,并能够帮助把握文言语言的节奏和语义,更好地完成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也可以打破编排,或结合其他的文言作品进行专题化探究。比如书中不同作品谈到的名和实、义与利、法与情、穷与达、宽政与严法等等,大家可以辩驳、推演、扩展,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得到更多的收获。

张 扬 NbVObTkz+dZaSFzs0KOgxtsrZGElkSrQDOhJq+eqIxcRSpBfrRjfL98424EAbaq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