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主角之一,与贾宝玉是姑表兄妹。这一章是她的首次出场,也是宝黛故事的开始。本章以林黛玉进贾府为线索,通过描写她与贾府众人见面的三个场景——见贾母、见王熙凤、见贾宝玉,勾画出《红楼梦》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贾雨村见天色渐晚,害怕城门关了无处落脚,便与冷子兴结账回去。走到半路,贾雨村听到后面有人唤他姓名,回头一看,正是昔日同僚张如圭。张如圭是扬州本地人,面带喜色:“雨村兄大喜!我听说京城那边准了起用旧员的奏折!”冷子兴听了张如圭的话,献计贾雨村说:“不如烦请林如海带个话给京城中的贾政,再请贾政……”贾雨村明白了冷子兴的意思,赶忙回家找来 邸 ( dǐ ) 报 (中国古代 用于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核实消息真假。
转天一早,贾雨村就来见林如海说明此事。林如海说:“那真是巧了,我夫人去世,京城中岳母家怕小女无人教养,想要接走我这个女儿。我正想用这次的机会报答一下雨村兄对我女儿的蒙训之恩。雨村兄稍候,我托 内兄 (指妻子的哥哥 ) 打点的书信已经写好,费用也已准备妥当,这就拿来。”贾雨村一边连连道谢,一边又问道:“不知您的兄长现居何职?晚辈唯恐打扰人家公事。”林如海笑道:“两位内兄都是荣国公的孙子。若要论起来,与您还是 同谱 (指同宗族) 。大内兄名赦,字恩侯,世袭一等将军之职。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并非那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所以我才写信托付此事。”贾雨村听了这话,放心了不少,又向林如海道谢。林如海接着说:“已经定下了初二那天送女儿去京城,雨村兄不如一同前往。”贾雨村点头答应,面色如常,心下却十分得意。贾雨村教的那个女学生名叫黛玉,她身体刚好,本来不愿意离开父亲,但是外祖母让她务必要去,她一边流泪一边告别,随着奶娘和荣国府来接她的几个婆婆登船而去。贾雨村则带着两个书童,坐另一艘船,与黛玉一同前往。
这一天终于到了京城,贾雨村先整理好自己的衣着容貌,带着书童, 拿着宗侄的名帖投去荣国府。 (之前林如海说贾雨村与宁、荣二府是“同谱”,贾雨村为了拉近关系,也借着这个名头来拜见贾政,以求达到自己再度做官的目的) 贾政之前已经看到了妹夫林如海的书信,马上着人将他请进屋里来。贾政本就喜欢读书人,又见到贾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再加上妹夫林如海的推荐,因此格外优待贾雨村,不日就给他谋了个应天府的官职候补。 不过两个月 ,贾雨村就拜别了贾政,正式走马上任。 (一般人从候补到正式上任需要很长时间,这里特别点出“不过两个 月”,可见是贾家在朝中的势力给贾雨村开了“绿灯”)
另一边,黛玉那天弃舟登岸,坐上了荣国府来接的轿子。黛玉想起母亲曾经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来接她的这几个仆妇吃穿用度已经不凡了,因此 步步留心,处处在意,不敢轻易多说一句话,恐怕被人耻笑。 (足见黛玉心思细腻,性格敏感) 走了半日,忽然看见街北有两个大石狮子,三间镶着兽头的大门,正门上有一匾 ( biǎn ) 额,写着“敕 ( chì ) 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心里想到,这应该就是外祖母家的长房了。轿子继续往西,不多远路,照样是三间大门,就到了荣国府。轿子不进正门,从西边的角门进去,大约走了一射之地,便停了下来。抬轿的轿夫都退了出去,换来几个十七八岁的小厮抬轿子,还有一众仆妇随着轿子,行到一垂花门处停下。 小厮都退了出去,仆妇才把轿帘掀开,扶着黛玉下轿。 (写出贾府规矩森严)
黛玉扶着仆妇的手,进了垂花门,目光所及皆雕梁画栋,两边是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 ( jī ) 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鬟,一见他们来了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说什么时候到呢,可巧这不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门帘,向屋里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刚刚进到屋里,就看到两个丫鬟搀扶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妇人迎上来,便知道这就是她的外祖母。黛玉还没来得及行礼拜见外祖母,就 被她外祖母一把抱入了怀里。老妇人一边念着“心肝儿”一边哭起来。 (黛玉是个失恃的幼女,贾母此举标志着黛玉在祖母心中的地位,体现出祖孙之间血浓于水的感情) 屋里站着的人也无不掩面而泣,黛玉也禁不住落下泪来。祖孙二人哭了一阵,经众人慢慢劝解方止住泪水,黛玉这才正式拜见了外祖母。 这位外祖母,就是冷子兴所说的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二人的母亲。 (由此开始,作者从黛玉的视角一一介绍贾府的重要人物)
林黛玉
贾母向黛玉分别介绍了大舅母邢夫人、二舅母王夫人、珠大嫂子李纨 ( wán ) ,黛玉一一行礼拜见。贾母又让人叫来家中的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小姐,与黛玉一一见过。屋里众人都互相认识之后,又都回了各自的座位上说话。说到黛玉的母亲由病到丧的过程,贾母免不得又伤感起来说:“我这些儿女,最疼爱的就是你母亲,可是她先我一步走了,连面都不能见到,现如今见到了你,我怎么能不伤心!”于是又呜咽起来。众人赶忙宽慰祖孙二人,这才止住。
众人见黛玉年岁虽小,但言谈举止不俗,只是身体弱不禁风,问道:“平常都吃些什么药?需不需要大夫常来医治?”黛玉回答说:“我自小时候起就是这样,从能吃饭就不曾断过吃药,父母也曾为我请来名医诊治,可惜开了多少药方都不见效。我三岁的时候,一个和尚来了说要带我去出家,父母不舍得。那个和尚就说 以后不能听到哭声,也不能见除了父母之外的外姓亲友,才能一生平安。 (这里说和尚嘱咐黛玉不可闻哭声、不可见外人,实际上是为她香魂早逝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这个和尚疯疯癫癫的,也没人理他这些不经之谈,如今我就还是吃着人参养荣丸。”贾母听罢说:“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把你这一份也带着。”
话音刚落,只听后院中有人笑,高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不知道这是谁,能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仆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得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黛玉赶忙起身迎接。贾母见到来人,笑着说:“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边都叫作‘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如何称呼,众姐妹都忙告诉她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然不认识,但是也曾听母亲说过,大舅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的侄女,名叫王熙凤。黛玉忙唤“嫂子”。
王熙凤拉着黛玉的手,细细打量了她一遍,仍送到贾母身边坐下,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天才算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哪里像是老祖宗的外孙女儿,分明就是嫡亲的孙女,怪不得老祖宗天天念着。只可怜我这妹妹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用帕拭泪。贾母道:“我刚止住眼泪,你可不要再让我伤心。你妹妹远道而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不要再提了。”王熙凤停了,忙转悲为喜道:“哎!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拉过黛玉的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玩的,只管告诉我。丫鬟下人们有什么不好的,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仆妇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这是王熙凤的首次出场,先是从外貌出发,勾勒出了一个尊贵的少妇形象;然后是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体现 出她工于待人接物,善于恭维奉承;再配上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读者眼前仿佛能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王熙凤)
说话时,下人们已摆了茶果上来, 王熙凤亲自给黛玉拿了茶和果来。 (王熙凤作为黛玉的嫂子,按理不该给她亲自“端茶倒水”。王熙凤这一“反常”的举动,表现出她善于见风使舵的一面) 王夫人见缝插针,问王熙凤道:“下人们的月钱发过了吗?”王熙凤道:“月钱已发完了。 我刚才带着人去找缎子,找了很久也没有见到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 想是太太记错了?” (王熙凤看似说到的只是王夫人让她寻找衣料的结果,实际上是交代她在贾府众人迎接黛玉这一场合迟到的原因) 王夫人道:“有没有的都不要紧,要紧的是该给你这妹妹去裁几身衣裳,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可别忘了。”王熙凤道:“这倒是我想到了的,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目,没问题了就给妹妹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贾母让邢夫人带着黛玉去见大舅舅贾赦,晚饭的时候再回来。黛玉跟着邢夫人回去,大舅舅贾赦却捎人带话来说害怕伤心,暂时不愿与她相见,并嘱咐了几句。黛玉这才拜别邢夫人,回王夫人那里见二舅舅贾政。王夫人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等他回来再见吧。你三个姐妹都是极好的,以后你们就一起念书认字学针线。但还有件不大放心的事情,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到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点你就看见了。你这些姐妹都不愿意沾惹他的,你以后也不要理他。”黛玉在家里听母亲说过这位表兄,名叫宝玉,极其厌恶读书,最喜欢和女孩厮混,便说:“舅母说的是不是衔 ( xián ) 玉而生的那位哥哥?我在家就听过母亲提起,说他在姐妹中是极好的。况且男孩自然是别院而居,我怎么去沾惹他呢?”王夫人又与黛玉说了一会儿话,就有丫鬟来回话:“老太太那里传饭了。” (通过先抑后扬,为宝玉的第一次出场设置了悬念,让人想要一看究竟)
于是,王夫人赶忙带着黛玉去贾母那里用饭。进入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才开始摆放桌椅。贾珠之妻李纨捧饭,王熙凤安箸 ( zhù ) ,王夫人进羹。贾母坐在正面的榻上,两边有四张空着的椅子,王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了, 黛玉推让不肯落座。 (在黛玉的视角中,这里有四张椅子,王夫人、王熙凤、李纨是她的长辈、兄嫂,古代又多以左为尊,因此不敢轻易落座) 贾母笑道:“你舅母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人,应该这样坐的。”黛玉这才坐下来了。迎春姐妹三个也都过来依次落座,迎春坐右手第一,探春坐左手第二,惜春坐右手第二。伺候的仆妇丫鬟虽然多,但是连一声咳嗽都听不见。
一顿饭结束,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黛玉听从父亲的教导,在家里从不饭后立即饮茶,而贾府这里许多事情不合从前在家里的习惯,也不得不一一改过来,因而也接了茶。丫鬟又捧过漱盂 ( shù yú ) 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黛玉洗完手,又有丫鬟捧上茶来,这一次才是饮的茶。贾母让王夫人、王熙凤、李纨等人各自回去,又问黛玉念过什么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姐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还未开口,就听见一阵脚步声,外面的丫鬟来回话:“宝玉来了!”只见一位面如冠玉的公子进来了,正是宝玉。黛玉心下却暗暗吃惊:“ 怎么感觉在何处见过?竟然这样熟悉! ”贾母吩咐宝玉道:“先去见过你娘再过来!”
宝玉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就换了身衣裳回来了。宝玉看见多了一个姐妹,忙凑上前去仔细打量,见其正是:两弯似蹙 ( cù ) 非蹙罥 ( juàn ) 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 ( yè ) 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笑道:“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 (宝黛二人初次见面,却都觉得曾经见过,正应“木石前盟”) 贾母笑道:“胡说!你妹妹今日刚来,你怎会见过她?”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妹妹,但是我看着妹妹面善,心里就把妹妹当作旧相识了,今日就是远别重逢,这也未尝不可。”贾母笑道:“好啊!若是如此,你们就更加和睦了。”宝玉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问道:“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哪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 ( pín ) 颦’二字。”探春便问“颦颦”二字出自哪里。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妙哉!”探春笑道:“ 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 (历史上并不能找到《古今人物通考》这本书,可以说是出自宝玉的杜撰,可见他的离经叛道。下文探春点明这个说法是宝玉编来的,宝玉并没有正面回答,也从另一角度坐实了这一说法)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难道只有我杜撰的不行吗?”又问黛玉:“妹妹有没有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琢磨着,应该是他有块玉,才来问我有没有,答道:“我没有那个。那玉是一件稀罕物,哪里是人人都能有的。”
宝玉听了,霍然起身,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稀罕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东西了!”吓得众人都站起来赶着去捡那块玉。贾母急道:“孽障!你生气就生气,怎么能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只有我有这块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编了个黛玉的玉随着母亲葬在地下的理由来哄宝玉,又从丫鬟手上接来玉给他戴上。宝玉听贾母这样说,也就不再多事了。
贾母又命黛玉住碧纱橱,让原本住碧纱橱的宝玉先挪到暖阁里面去,宝玉却说:“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住就好了,何必来闹老祖宗!” (碧纱橱、暖阁都是指贾母房中隔出来的单间) 贾母同意,先让自己身边的丫鬟鹦哥去伺候黛玉,还命人按照迎春姐妹的规格给黛玉添置人手。入夜,宝玉身边的大丫鬟袭人见黛玉还没睡下,以为是想家难眠,举着灯来探望。鹦哥解释说:“林姑娘说今天才来,你们哥儿就要摔那玉。这幸好是没摔坏,若是摔坏了,便是她的错了,这才伤心不已。”袭人劝慰说:“姑娘可不要因为这个就难过,未来还有比这更让人笑话的事情呢!那玉是他一出生的时候嘴里衔着的,上面还有现成的孔眼,我拿来给你看看。”说着,袭人就要起身去拿玉。 黛玉擦擦眼泪 ,赶忙制止说:“夜深了,明天再看也不迟。”袭人又坐下和黛玉说了一会儿话,二人才各自睡去。 (黛玉作为“绛珠仙草”的化身,用眼泪来还宝玉的前世“神瑛侍者”浇灌她的甘露水,这是第一次“还眼泪”)
阅读思考
黛玉母亲去世,离开父亲孤身进京,这一章我们就通过她的眼睛观察到了贾府方方面面的人物。本章核心人物有三: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首先出场的是黛玉,众人眼中的她体弱、有自然的风流态度。随后出场的是王熙凤,本章刻画出了一个张狂泼辣、精明奉承的美少妇形象。最后出场的是宝玉,他是众人嘴里的“混世魔王”,也是黛玉逃不开的“情劫”,一出场就表现出离经叛道的荒唐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