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清朝帝系与清史分期

这一时期,清朝经历了前八位皇帝的统治,分别是太祖努尔哈赤,年号天命;太宗皇太极,年号天聪、崇德;世祖福临,年号顺治;圣祖玄烨,年号康熙;世宗胤禛,年号雍正;高宗弘历,年号乾隆;仁宗颙琰,年号嘉庆;宣宗旻宁,年号道光。清帝世系,我们制成下表:

清帝世系表

清朝历史,大体可分为兴起、建立和巩固、发展、中衰几个阶段。

清朝兴起阶段,即清朝入关前阶段。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起兵攻打尼堪外兰,开始统一女真各部。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成为清朝政权的前身。他创制八旗制度,并命人创造满文,实行“计丁授田”。天命三年(1618),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攻明。经萨尔浒、沈阳、辽阳等战役,占有辽东及辽西部分地区。天命六年,迁都辽阳。天命十年,迁都沈阳。至皇太极,屡次对明朝用兵,在辽西地区不断取胜,并多次遣兵入塞,攻城略地。天聪十年(1636),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他创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统一女真各部,为入关灭明做好准备。

清朝建立和巩固阶段,即清初建立与巩固对全国统治阶段,指顺治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统一台湾。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统治为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在关内建立起清朝统治。以多尔衮、福临为首的清朝统治者,仿效明朝而创新制度;取消明末加派,整顿赋役制度,奖励垦荒,恢复和发展生产;颁行剃发令,大搞圈地,推行逃人法,对广大汉族人民实行野蛮的民族压迫政策;军事上镇压明末农民军、南明诸政权和各种反清力量。至顺治末年,清朝基本建立起对中国大陆的统治。康熙前期,圣祖注重缓和满汉民族矛盾,着力恢复生产,先后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使清朝在全国的统治大为巩固,为康雍乾盛世的出现打下坚实基础。

清朝发展阶段,即康雍乾盛世,指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嘉庆四年(1799)高宗去世。康熙中期以后,圣祖确立密折制度,开博学鸿儒科,打击朝臣朋党,倡廉惩贪,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更名田”,治理黄河,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发展生产;抗击沙俄对中国东北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东段边界;三次亲征噶尔丹,派兵入藏平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世宗即位后,整肃康熙后期以来的弛弊政风,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设立军机处,确立秘密立储之制;推行摊丁入亩,豁除贱籍;平定青海、西藏叛乱,征讨准噶尔部,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与俄国签订《恰克图条约》,划定中部边界。乾隆前期、中期,高宗确立奏折制度,加强军机处权力,打击朋党,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和高产农作物,放松开矿限制,发展生产;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天山南路维吾尔族叛乱,加强对新疆、西藏的管理和统治,在西南地区继续改土归流。康雍乾盛世,自康熙中期拉开序幕,雍正朝继其后,乾隆中期达到全盛。这一时期,国家逐渐统一,社会走向安定,农业、手工业、商业获得很大发展,封建经济日趋繁荣,国家库藏充盈,国力强盛,文化成就突出,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程中最兴旺繁荣的时期。不过,从乾隆中期开始,高宗骄奢倦勤,吏治腐败,政治日趋黑暗腐朽;仍兴文字狱,钳制思想,造成万马齐喑局面;采取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痛失引进西方科技文明的机会,在西方高速发展中逐渐落伍。乾隆后期,社会矛盾尖锐激化,秘密宗教迅速发展,最终爆发了震撼全国的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清王朝自此由盛转衰。至嘉庆四年,太上皇高宗去世,康雍乾盛世降下帷幕。

清朝中衰阶段,指嘉庆四年(1799)至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前。这一时期,吏治败坏,社会经济发展迟滞,武备废弛,漕运阻滞,经费支绌,民众起义不断。仁宗、宣宗虽然整饬吏治,提倡节俭,改革漕运、盐政等,力图起衰振颓,但均力度不大,且舍本逐末,无力挽救,社会危机加深,内忧外患加剧,清朝衰微日甚。至鸦片战争爆发,清朝不可避免地遭遇失败,中国从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vaj21jJ5v89ZGlvL50AmGeiy3HOAbycgoJ4bZo0kG/5+YO+MJ52zDgt8xF7lO0T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