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00年

5月 执教于印度加尔各答的匈牙利犹太血统学者斯坦因 (Stein, M. A.,1904年加入英国籍) ,根据英国殖民政府批准的中亚考察计划,由克什米尔出发,越过帕米尔,于12月来到新疆喀什,开始其第一次考察活动。翌年5月结束考察,返回喀什。考察收获出版为 Ancient Khotan (《古代和田》) 二卷 (1907年)

6月 22日 (阴历五月廿六日) ,居住在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清理第16号窟中堆积的流沙时发现一处被封堵的洞窟,其中堆满经卷、文书、织绣、画像等珍贵文物。这处洞窟,一般称之为“藏经洞”。随后,敦煌知县汪宗瀚曾索取一些遗书,任职甘肃学台的金石学家叶昌炽也获得多件。叶昌炽曾建议将这批文物全部运到省城兰州保存,甘肃当局未能采纳,但于1904年下令敦煌县衙清点,责成王道士就地封存。 (参看刘诗平、孟宪实:《敦煌百年: 一个民族的心灵历程》第6—22页,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12月 斯坦因在和田县西的约特干遗址作短时间考察之后,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掘丹丹乌里克佛寺遗址。两周之内,清理十多座建筑基址,考察其布局情况。重要发现有用婆罗谜字母书写的古和阗语佛经、有关蚕种西传传说等内容的木板画,又有汉文文书、梵文佛经和开元天宝铜钱等。遗址的年代被判定为公元3—8世纪。随后,又到安得悦遗址考察,发掘一座城堡中的佛寺,发现唐开元七年 (719年) 汉文碑刻及藏文佛经等。 (参看向达 译:《斯坦因西域考古记》第39—50、75页)

本年 章太炎在手校《訄书》新增篇章《哀清史》附载的《中国通史略例》中讲到:“今日治史,不专赖域中典籍,凡皇古异闻,种界实迹,见于洪积石层,足以补旧史所不逮者。”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论及西方考古学思想,强调“远古洪积石层”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的密切关系。 (参看俞旦初:《二十世纪初年西方近代考古学思想在中国的介绍和影响》,《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4期) Z/yJjPQuQ4wk7hcHdEpA06g7dKh/uvSSpoarO0o/kt6X9RR/hzwKPYtT6Payp4j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