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宋代

1051年 宋仁宗“皇祐三年,诏出秘阁及太常所藏三代钟鼎器,付修太乐所参较齐量。又诏墨器款以赐宰执,丞相平阳公命承奉郎知国子监书学杨元明南仲释其文……一以隶写之”。于是成《皇祐三馆古器图》,所图“三代”铜器共计十余件。 (翟耆年: 《籀史》)

1052年 皇祐四年,向传师在凤翔民间访得五代时遗失的一件石鼓。 (据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引《古文苑·石鼓文》后所录王厚之跋)

1063年 宋仁宗嘉祐八年,欧阳修将十余年间收集的上千种历代石刻拓本,交其子欧阳棐编撰为《集古录目》。所作四百余篇跋尾则汇录为《集古录跋尾》10卷。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金石跋尾著作。 (据张政烺:《中国考古学史讲义》,见《张政烺文集·古史讲义》第355页)

1063年 刘敞以翰林院侍读学士任职永兴军路安抚使兼知永兴军府事 (治所在今西安) 期间,“尝得先秦彝鼎数十,铭识奇奥,皆案而读之,因以考知三代制度”。于嘉祐八年作《先秦古器图碑》,收器11件。又作《先秦古器记》,提出“礼家明其制度,小学正其文字,谱牒次其世谥”的研究方法。 (据张政烺:《中国考古学 史讲义》,见《张政烺文集·古史讲义》第344页)

11世纪末 王安石变法时期官至翰林学士、权三司使的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一书,有二十多条涉及考古学,内容包括石斧、青铜器、玉器、钱币、玺印、画像石等,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古代器物制法、用途等方面的研究。 (参看夏鼐:《沈括和考古学》, 见《夏鼐文集》第三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1090年 宋哲宗元祐五年,龙图阁学士漕运使吕大忠将散存各处的《开成石经》《石台孝经》以及颜真卿、褚遂良、欧阳询、徐浩、柳公权所书碑石,移置长安府学北墉。这是西安碑林创建之始。 (黎持:《新移石经记》,见王昶:《金石萃编》卷一〇九;参看张政烺:《中国考古学史讲义》,见《张政烺文集·古史讲义》第359页)

1092年 元祐七年,吕大临撰《考古图》10卷成书,著录当时宫廷和私家收藏的古代青铜器和玉器200余件。这是现存年代最早又较系统的古器物图集。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考古学》卷“《考古图》”条;参看张政烺:《中国考古学史讲义》,见《张政烺文集·古史讲义》第345—346页)

1104年 宋徽宗“崇宁三年甲申岁孟冬月,应天府 (今河南商丘) 崇福院掘地得古钟六枚,以宋公钟又获于宋地,宜为朝廷符瑞”。翌年,以此为式,制作大晟乐。 (《续考古图》卷四,《博古图 录》卷二十二)

1107年 宋徽宗大观初年设置礼制局,考定古器,新造礼器。又在礼制局主持下,编成“宣和殿古器图”。 (《宋史·徽宗 纪》;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古器说》。参看陈梦家遗稿:《〈博古图〉考述》,见《陈梦家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2016年)

1118年 宋徽宗重和戊戌岁,安州孝感县民耕地得“安州六器”,计有方鼎三、圆鼎二、甗一。这是宋代出土年代最早的长铭文西周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赵明诚:《金石录》)

1123年后 宋徽宗宣和五年后,《重修博古图录》30卷成书,著录当时皇室在宣和殿庋藏的商周至唐代铜器839件,集宋代青铜器收藏之大成。该书将铜器分为20类57种,每器有图形和铭文拓片,并注明图形比例 (“依元样制”或“减小样制”) ,又记尺寸、容量、重量与考证;每类还有总说,论述各类器物的名称、形制及用途等。著录方法科学,影响深远。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 版《考古学》卷“《宣和博古图》”条;参看陈梦家遗稿:《〈博古图〉考述》,见《陈梦家学术论文集》)

1132年 宋高宗绍兴二年,赵明诚所著《金石录》30卷由其妻李清照整理完成。该书前十卷为商周器铭和1900余种历代石刻文字的目录,按照时代顺序编号排列;后二十卷为跋尾502篇,亦依年代编次。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碑刻目录和论著。 (《中国大百科 全书》第一版《考古学》卷“《金石录》”条;参看张政烺:《中国考古学史讲义》,见《张政烺文集·古史讲义》第355—356页)

1144年 绍兴十四年,薛尚功撰《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20卷在江州 (今江西九江) 上石刻成,著录商周秦汉铜器及石刻文字511件。这是宋代收录资料最多又较有条理的古文字集录。 (现 存宋刻石本原拓第七至二十卷,已由中华书局影印为《宋刻宋拓〈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辑存》一书,2021年出版) 另有王俅著《啸堂集古录》2卷,成书时间相近,摹写铭文较精,收录铜器铭文345种。 (《中 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考古学》卷“《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条、“《啸堂集古录》”条;参看张政烺:《中国考古学史讲义》,见《张政烺文集·古史讲义》第350页)

1149年 绍兴十九年,洪遵著《泉志》15卷成书。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中国古钱学著作。 (参看张政烺:《中国考古学史讲义》,见《张政烺文集·古史讲义》第352页)

1166年 宋孝宗乾道二年,洪适 (音kuò) 著《隶释》27卷成书,收录汉碑碑文258种、魏晋碑文17种,每种之后附以论考。书中又有碑图,兼及画像石。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部集录和考释汉魏晋石刻文字的著作。洪氏又著有《隶缵》《隶韵》《隶图》《隶续》,除《隶续》尚有残本外,其余三书均已不存。 (《中 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考古学》卷“《隶释》”条;参看张政烺:《中国考古学史讲义》,见《张政烺文集·古史讲义》第357页)

1221年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王象之著《舆地纪胜》200卷成书,有“金石”一门,其中著录南宋各地碑刻,依州县编列,分别注明其所在地、年月、撰书人及简要内容。又有成书年代稍晚的陈思撰《宝刻丛编》20卷,体例与此一致,著录碑刻及于北方。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全国性碑刻总目。(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考古学》卷“《宝刻丛编》”条;参看张政烺:《中国考古学史讲义》,见《张政烺文集·古史讲义》第356—357页) xl/+0HQ1Pbe3u7VmLd2CKYTrvq1q9wfTv0EWNd0RbrbvHYh9zMjcIPFqOM1zTmJ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