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明代汉语音韵资料极为丰富,除了传统韵书、韵图,还有四夷馆、会同馆编纂的《华夷译语》,以及用其他民族的文字标注汉字音的拼音资料。这些语音资料反映了明代汉语的语音特点。

本书通过对波汉对音的考察研究汉语音韵问题,重点研究明代永乐初年四夷馆编纂的《回回馆杂字》(1407)的音韵特点。初步研究了元代波汉对音和现代小儿锦阿汉对音。波斯学者拉施特《史集·中国史》(1304)中有很多汉语专有名词,研究这些用波斯字母拼写的汉语名词,可以窥探14世纪初汉语的语音特征。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小儿锦字典,是用阿拉伯字母、波斯字母拼写汉字音的工具书,反映了这一时期汉语西北方言的一些语音特点。在研究永乐本《回回馆杂字》《史集·中国史》波汉对音以及小儿锦拼音的基础上,我们探索了波汉、阿汉对音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注意事项,初步厘清了以中原雅音口语音为语音基础的波汉对音方法及其传承关系。

本书所研究的都是已经刊布的对音资料。本文的拉丁转写主要参照刘迎胜《〈回回馆杂字〉与〈回回馆译语〉》(2008)与《小儿锦研究》(2013),以及王一丹《波斯拉施特〈史集·中国史〉研究与文本翻译》(2007)等著作。目前,由波斯(伊朗)语译介过来的著作,尤其是中古波斯文翻译的中国典籍很少,文献不足征,不能充分展开研究工作,这是波汉对音研究的局限性。随着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期待将会有更多更丰富的波汉对音材料呈现出来,为研究汉语音韵提供更为丰富的域外资料。

全书由马君花、王博雅合作完成。马君花承担了第三章至第九章等撰写工作。王博雅承担了第一章、第二章的撰写以及全书波斯文及其转写的录入工作。 AEPLKFMqtsNCh2IQCXYfYVrrbLtYHs4HkCnaptn1ebQiwVWsQKIv06eYFEwLWGL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