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为了帮别人鞠躬尽瘁

以爱为名的父母

人如果不被爱,

就会抱着很大的期望,

然后,

变成那种,

会为肚子一点儿都不饿的人,

做一大份便当的人。

有很多父母都为了给孩子一个富裕的环境而努力。如果孩子没有露出自己期待的反应的话,父母就会不满,觉得“明明我都对你这么好了,你却还不满意”。

但是,父母给孩子创造富裕的环境和孩子能不能感到幸福这两件事,其实是毫无关联的。

你曾多少次收到不符合自己的喜好而是符合赠送者喜好的礼物呢?

你应该有说出或听到过许多安慰人心却又没有什么意义的话语吧?

如果大家互相都知道对方的喜好,那就和谁都能成为好朋友了。

通过为他人奉献而获得地位

这类人认为工作是人生全部的意义,他们并不重视自己,而是把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当作人生的重心。

父母看到孩子开心自己也会跟着开心,这种情感才是真正的爱。而他们却连这种感情也没有。

有些人是通过为同事和上司做尽好事,才能在职场中确立自己的地位,或是通过塑造对下属宽厚的上司形象来确定自己的存在。

这些人都是为了能在职场上让别人觉得自己是好人才会去当好人。为了获得爱,就会无意识地对对方抱有敌意,所以他们会觉得当好人很累。

在其他地方获得了生命意义再去工作的人,本就认为自己有存在地位,所以没有必要为了这个地位而装好人,也就不会讨好别人。

没有生命意义的人虽然精力充沛、通晓事理,同事都说他是个很认真的人,不管是打招呼还是其他行为都很礼貌。但是他对工作的热爱和认真的态度是为了不被人批判而做出来的样子。他对工作热情,是为了给人一个好印象才这么做的。同时他也害怕如果自己不认真就不能吸引别人的注意。

在职场上保持平易近人的形象也是因为不安,是为了保护自己而装出来的性格。

因为不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所以就自以为是地去尽力帮助别人。总之就是不听别人的意见,带着善意一意孤行地随意干涉别人。

因为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对自己感到失望之后,就会想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认可,从而干涉他人。

但这对于对方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有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着得不到回报的努力。

为什么“老好人”的身边聚集着很多“小人”

那个人可能是为了获得周围人的注目和爱戴才会装成平易近人的样子,并不是因为喜欢对方才这么平易近人,也不是因为内心有支柱才会这么认真。他的内心没有支柱,为了能在职场上生存下去才装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这只是他的面具。

消极解决不安问题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对于总是感到不安的人来说,为了自己而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们大概从小就开始慢慢地变成了无法为了实现自我而活着的人了。

他们虽然没有辜负别人的期待,但是一直在辜负自己,因此才会逐渐失去让自己变得幸福的力量,每天都在做着没有回报的努力。

而身边的人也是为了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才和他们接触的,他们只是身边的人满足自己内心需求的道具而已。

心地善良的他们从小时候起,就是身边的人的牺牲品。

“就算被这些人认为是好人也毫无意义”,如果他们能意识到这点并振作起来,也能成为一个认为工作是有生存意义的人。

不过,需要别人认可自己、称赞自己、接受自己,才能够确认自我存在的人,会被小人当道具利用也不足为奇。

虽然常说“和人交往要擦亮眼睛”,但是对于失去自我的人来说,遵守这个“规则”是很难的事。

会做出让周围人震惊的社会事件的正经人,即使他们认真且优秀,但因为总是在讨好周围的人所以内心无法得到满足。

他们不管表面上多么平易近人,内心总是不满的。他们是一群因内心的不满足而戴着“认真”的面具去工作的人。而人们只要看到他们的面具,就会觉得这个人很优秀。

不是体贴,而是因为“害怕被厌恶”才会讨好他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迫切的需求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只要还没得到爱,就会不停地追求爱。所以不停地讨好他人也是为了获得爱。

替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就已经在勉强自己,把自己当牺牲品了。

这并不是因为觉得“帮助他人,自己也开心”才选择帮助别人。

很遗憾,他并不是自发性地做好人,而是非自发性地做好人。

替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是为了确定自己的存在地位。在心理上,他感觉自己在职场中没有存在地位。

当我们对某人的某种言语和行为而感到不可思议的时候,大概那个人正压抑着某种强烈的情感。

有些人之所以会觉得不被大家喜欢这件事很恐怖,是因为他们放弃了自我。

他们会觉得如果自己派不上用场的话,自己就不会有安身之处。

即使他们在职场上努力讨好别人,也没有什么亲近的同事。

总而言之,不管怎么讨好别人都无法积累人脉,整个人生不管做什么都得不到积累。

他们无法和别人的心灵相交织,他们的内心没有任何能编织成型的东西。即使经年累月,内心也无法编织出一件完整的毛衣;即使对人再好,也不会形成和他人的信赖关系。

总之,内心没有生存意义的人所表现出的讨好问题出在动机上,而不是在行为上。

讨好别人的动机不是因为体贴对方,而是希望对方认为自己是个好人。

替别人工作是无法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的。他们在职场上没有自己的存在地位,是通过代替别人做自己也不喜欢的工作来创造自己的存在地位的。就算和他们说“把工作当作自己的生存价值”也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大概只会被别有用心的同事所利用,正诠释了“别有用心之人很容易就能嗅出谁是软弱之人”这句话。

不管是别有用心的上司,还是别有用心的下属和同事,应该都是在利用他们。

每当他们替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后,他们就觉得自己更无依无靠。

每当他们替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别人的依赖就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弱小,甚至变成不会拒绝别人的人。

他们是靠不停地背叛自我而生活的人,因此而变得软弱甚至无法拒绝别人。

只要他们能意识到“其实大家都看不起我”这件事,他们应该就能够避免这个悲剧。如果能多警惕周围的人,就能结束这种没有回报的讨好行为。

通过背叛自我而工作的人期望着工作能给自己带来生存价值,就像是去中餐厅吃饭却期待厨师做出法国菜一样。

这些人大概从小就没法展示真实的自己,因为没人喜欢真实的他。之后他偶然有机会能展示真正的自己,但是展示的场合却不合适。

马斯洛说过,对于正追求自我实现的人来说,偶尔需要健康的退行价值。

所谓健康的退行价值,是指即使是在追求自我实现阶段的人,也常会有退行到安全层次的低级需求的可能性。

有一种人会处于疑似成长阶段。疑似成长是指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实际上已经被满足了,但是自己却认为并没有被满足。

处在疑似成长阶段的人为什么会变成非自发性的好人呢?是因为社会上充满了急功近利的氛围,于是这些人的人生就变成了“为了活给别人看”的人生。他们的内心,变得越来越空洞,做的完全是得不到回报的努力。

你需要对抗的敌人有两个,既要和外敌战斗,又要和自己战斗。所谓和自己战斗,就是要直面内心的矛盾,学会控制自己。

当人们想要知道自己生存的意义的时候,就会把目标放到工作上,只关注工作的内容,会按照是否有生存的意义来选择工作。但是在这之前应该先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

爱人的能力本身是拥有生存的意义的条件。

如果没有爱人的能力,那么即使想要追求生存的意义也没辙。

心理学家卡伦·霍尼说过,神经症的特征之一就是认为“这个世界应该为我服务”。

他们与自我毁灭型的人是相反的,他们会对周围的人提出过分的要求,然后自己还觉察不到这件事。

这也是为了掩盖其本身的倦怠感和无力感而选择努力讨好。

因为自己的倦怠感和无力感导致自己忽视了本身具有的素质,在这种情况下所做的努力就会缺乏动机,而努力的结果就是会产生更多的无意义感、倦怠感和无力感。

缺乏动机而做出努力的结果就是造成自我排异。

他们的人生基本上是从不安感开始,然后选择了错误的道路,走到了悬崖边无力地讨好别人。

如果表达的方式不对,那么“好心”只会是“善意的麻烦”

做事不露声色的态度不会给别人带来心理负担。当别人用这种自然的态度招待自己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就会感到像泡在温水里一样,暖暖的、胀胀的。

与之相反,过于刻意的好意,就会给人带来心理负担,会让人产生“别人对我这么好,我应该怎么报答呢”的心情。

有时自己觉得是做好事,对方却会觉得这是负担,不要让对方觉得“弄得这么夸张反而让我觉得困扰”。

表达好意的方式不同,有时反而会给别人添麻烦。

有着强烈自卑感的人,因为想要获得别人认可的心情很强烈,所以没有办法做出自然的行为。

有着强烈自卑感的人所做的努力,到最后也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Z+1LLGzFyX1jtxnavfwujgtKBRQ4FBLNZitkdiTpPKSUn/GYoDajiljKrBHrXu7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