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有些人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他们总是在努力对别人好,结果却并没有得到好的反馈。

很多时候,自己心里想要帮助对方,做的事似乎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然而对方却并不领情。

于是他们感到委屈:为什么付出得不到回报?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你却不理解我的好心?

这一类人往往常会做出如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言的神经症的非利己主义行为。

神经症的非利己主义与一般的非利己主义不同,它是一种希望对方能够喜欢自己,让对方觉得自己是好人的非利己主义。

他们追求理想化的自我,内心对自己形象的定位是“善良无私,乐于助人”,他们会主动做一些讨好对方的行为,他们认为“我是在帮助你,我是为你好”。

可是不管怎么努力去对别人好,到最后却并没有几个人领情,付出得不到回报,反而会消耗自己的心力,让自己更加心力交瘁。在经过失败的挫折后,他们会感到疲劳、抑郁,甚至悔恨自己不该对别人好,不该帮助别人……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间给他人造成了负担。他们不知道别人希望自己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因为他们缺乏感知这种情绪的能力。

他们对生活的不满以“道德”的假面登场,且他们对自己这无意识的不满毫无所觉。

“看看我,我竟为别人做到了这种程度。”他们如此标榜自己。

过于为别人着想只会让人感到疲惫,并且吃力不讨好。虽然你内心怀着这样的想法:“如果我对他好,那他应该会有所回报吧?”但别人并不一定会如你所愿。这完完全全是对自己的一种毫无用处的消耗。

他们总是理解不了,其实别人并没有想要他们做什么。别人明明不需要他们帮忙,他们却仍要帮忙。因此,施恩图报的人和身边的人之间的关系会逐渐破裂。

如果一位母亲完全放养自己的孩子,自己每晚都和朋友聚会唱歌,别人也能看出来她没有照顾孩子,那么她本人也就不会觉得自己是什么优秀的母亲。

最可怕的母亲就是那种,固执地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并且在周围的人看来她也确实像一位好母亲。

这类母亲经常会说出“不用管妈妈,只要你幸福就好”这种话,然而她们努力的方向往往会跟孩子的愿望大相径庭,因此总是不被理解。

如果父母真的觉得只要孩子幸福就好,自己的事情都无所谓的话,是不会说出那种话的。

当某人说“那个人就是我的生命”时,他就会产生“自己爱着那个人”的错觉。但那大多数都只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执着的表现而已,错把对那个人的执着当成了对那个人的爱。

真正爱一个人是不会说那么夸张的话,也不会觉得自己的爱是值得标榜的,仅仅只是一心一意地爱着他人而已。

霍华德·加德纳在《创造思维》(Creating Minds)这本书里提到,甘地曾经这样评价过自己:“我只是一个有着平均值以下能力的平凡之人,但我悠然自得。”

这是为何呢?因为虽然智力的发展是有限的,但是心灵的发展是无限的。

有人觉得自己的人生是一个接一个的失败,因此内心有股自卑感,认为自己是不幸之人。

但这个认知是错误的。

他们并不是因为这连续的失败而变得不幸,而是因为想让别人觉得自己不错,想要给别人留一个好印象的这种依赖欲求而导致的不幸。

越是把自己的价值依托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就越容易被伤害,就算是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让自己的心受到严重的伤害。

他们会因为别人说的一句无关痛痒的话而感到愤怒,会因为别人的一点态度而感到不愉快。而之所以会感到愤怒和不愉快,都是因为那些话语和态度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被否定了。

然后因为愤怒而指责对方,而当这股愤怒不能直接发泄出来的时候,就会堆积在心里让人感到不愉快,要是再进一步,内心就会感到抑郁。然后就会认为是因为对方,自己才会变得抑郁。

但是自己之所以感到不快,并不是因为对方的态度或是话语,而是原于自己的内心。也就是说,自己把自我价值依赖于他人的评判,这种心理态度才是导致自己每天都不快乐的真正原因,但是自己却察觉不到。

越是把自我价值依赖于他人的评判,就越是增加了作践自己的机会。

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获得幸福的人,大部分是因为理解错了自己变得不幸的原因。

“我们曾数次看过别人是如何‘努力’的。我本能的感觉到,如果我们能在这时安慰他们,劝他们不要再这样继续下去,那么他们的心里是否就不会培育出不安、憎恶的种子,不会对别人产生不恰当的奢望呢?”

没有精神内核的人的努力是很难得到回报的,这种人的内心是空荡荡的、是空洞化的。这样的人就像甜甜圈一样,内心是空的。因此,越努力,人生的道路却越艰难,然后感叹着“明明我都这么努力了”。

自己就这样茫然地努力着,最后却感觉只有自己变得不幸。

然而,这样的不幸并非不可改变,通过学习和成长,我们可以摆脱这种不幸的焦虑。

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我们的努力才会变得有意义,生活才会充满色彩和活力。 Ow/kPloBiR2bpDtRnBUxDjtWYvBCyOrIWY9twAhMutxukodLfYv5YEnpSFMMRKQ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