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五四”时期,正当激进的青年们追逐“平等”、“自由”、“个性解放”,发愿要“砸烂孔家店”、捣碎那“吃人的礼教”,将中国的传统经典弃之如敝屣之时,却有清朝乾嘉之际一无名文人所写的一本小册子逆流而上,盛行一时,在当时纷攘激荡的历史大潮中独放异彩,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这本小册子就是《浮生六记》。其作者沈复(1763-1822后),字三白,号梅逸,是生活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苏州的一无名文人。此君一生游幕辗转,中途弃文从商,以失败告终,后又重操旧业,大部分时间穷困潦倒。该书成书以后,手稿零落,几近湮没。幸而道光年间杨引传于苏州冷摊上淘得此书残稿,然而当时已经亡佚二记。道光末年,当时著名学者王韬为其题跋,赞其“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光绪三年(1877年),该书终于在上海申报馆得以翻印,重见天日。然而,该书在当时并未引起多大反响。如前面所说,《浮生六记》真正大放光彩是在“五四”时期。1936年,林语堂将其译成英文,在《天下》月刊上连载,后又出版了英汉对照单行本,遂广为流传。

《浮生六记》其六记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及《养生记逍》,后两记早已亡佚。后来有人亦在苏州冷摊上发现其全本,然而后两记经考证系后人伪作。虽然如此,其中仍不乏精彩的描画与体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闺房记乐》描写了作者与爱妻陈芸之间的缠绵缱绻,《闲情记趣》记载了作者生活中的爱好雅趣;《坎坷记愁》则描写了作者与芸悲凄曲折、痛断人肠的人生经历;《浪游记快》描写了作者游赏名山大川的豪兴与雅意;《中山记历》描画了琉球的风土与人情,多有上古风味;《养生记道》记述了作者的养生感悟,颇见看透世事的宁静与淡然。全书用语平实,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深切感人。读其闺房之乐,便觉芸倩影窈窕,纯情可爱,使人爱不释手;读其闲情之趣,则感其幽兴雅致,恬淡安闲,令人深入其中;读其坎坷之愁,则感惨痛欲绝、魄摇神动,令人掩卷而泣;读其浪游之快,则觉天开地阔、意纵四海,使人目爽神清。翻卷至此,使人不得不暗自庆幸明珠重返,奇书失而复得,真心感激杨引传先生,慧眼识英,未让佳作湮没。

《浮生六记》最成功的地方还在于刻画和塑造了芸这样一个兰心蕙质、玲珑剔透的熠熠生辉的女子。林语堂曾称,“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并时时向朋友感慨:“沈三白之妻芸娘,乃是人间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芸天资聪颖,颇具才情,识山川之美,知诗歌之妙;日常生活颇懂幽雅之趣,往往匠心独具,瞬间即化腐朽成神奇矣。入俗而脱俗,这就是芸的魅力之所在。她活泼率真、痴心纯情,如芙蓉映水、弱柳扶风,总是那般怡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形象,却被屡屡摧残,先被小人所暗算,后被公婆所驱赶,再为浮妓所欺骗,母死弟亡,恶疾缠身,最后困顿而死。书读至此,不能不令人掩卷长叹,痛佳人香魂消散。即使如此,芸永远是读者心中最美好的形象,是最可爱的女人。

《浮生六记》自“五四”被重新发现以来,广受好评,屡被翻印。尤其在1924年被俞平伯整理以单行本发行后,至20世纪40年代,已被印行了50余次,盛况空前。林语堂非常推崇这本书,“素好《浮生六记》,发愿译成英文,使世人略知中国一对夫妇之恬淡可爱生活”。俞平伯评价此书:“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着力而得妙肖;韶秀不足异,异在韶秀以外竟似无物。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致,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大公报》评论:“凡治中国文学者,鲜有不读沈三白的《浮生六记》的。”足见此书何其受世人喜爱。

编者 5TqeeXLl8abEdOoHZVRwUYld8+Ggp+dx0RSAl/U54LptUFrc6ywjKkDI0PmY4dU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