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顾民

科学普及,可谓一项艰巨之事,尤其是物理科普,更是难中之难!昔日有人问及相对论之含义,爱因斯坦回答道:“若你与一位美丽女子共度一小时,你感受如同一分钟;若独自一人静坐一分钟,便似度过数小时。此即相对论也。”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诚如春风拂面,不胜妙趣。然而以形象示人,以比喻启智,虽显优雅,实则无奈之举。以指标月,但见其指。物理奥秘,大众难窥,奈何!

所幸,迎难而上者时有所遇,西德尼·佩尔科维茨(Sidney Perkowitz)堪为一例。佩氏乃美国杰出学者,曾就职于著名的埃默里大学,为查尔斯·霍华德·钱德勒荣休教授,且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长年从事物理研究、教育及管理,倾心于科学普及和科普写作,著有众多作品,其中包括《光之帝国》( Empire of Light )、《普有泡沫》( Universal Foam )及《数字人》( Digital People ),被译为多国语言,甚至盲文,广为传播。在此,我们介绍的是佩氏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的成果——科普读物《物理学》,此书收录于“牛津通识读本”之中,并广受国际读者欢迎。

首先,佩氏之书,独具匠心,虽言物理,而不沉溺于方程之海。凡论物理,即便科普,常离不开方程与公式,视之如蚯蚓般爬行、如蝌蚪般浮泅,读之更令人困惑不解。除少数专业学者外,其他人开卷不久就会梦见周公之蝶。可见方程之繁杂,公式之晦涩,困扰众生。佩氏深谙其中弊端,故在叙述物理内容时,不着痕迹,以形象生动、概念清晰的方式描绘,完全抛弃数学化语言,此举可谓本书最为卓越之处,犹如劈崎岖之山,成平坦之路;驱障眼之雾,启智慧之光。读者只需具备少量物理基础知识即可放心开卷阅览此书,赏析并深入地了解物理这门伟大的学科,探寻物理奥秘,此乃科普之至善也!

其次,本书叙述宏大,横跨古今,勾勒了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内在逻辑。物理学源自古希腊,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曾言:“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大。”然而,伽利略却推翻此说,他观察斜坡滚动的球体,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指出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建立了物理学中实验验证理论的标准。这些事实如今看来似乎十分简单,在当时却饱经论战,波澜壮阔,书中有详尽描述。哥白尼的日心说亦是如此。最终,经由开普勒和牛顿的努力,才确立了物理学的基本框架,既有实验,又有理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事实并非总是如此简单,以太理论、热力学、量子理论、宇宙大爆炸理论等,皆曲折复杂,书中详细描述,实事求是,值得深思。由此引发的问题,例如科学为何兴起于西方而非东方,亦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最后,佩氏多角度介绍了物理学的应用,如潮汐、地磁、天文望远镜、晶体管、LED、激光、X射线、核磁共振、医学超声、太阳能电池、核能(裂变与聚变)、生物物理、放射医学、放射性测年(地质测年与考古测年)等,并讨论了一些热点问题,如暗物质与暗能量、薛定谔的猫和量子纠缠、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总之,佩氏在此书中全面展示了物理学的全貌,解答了物理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重要问题。易懂易读,实为一部难得的科普之作。

言之有味,译者功不可没。杨晨,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硕士。翻译出版多部图书,并曾为《环球科学》旗下“科研圈”公众号提供译文并参与审校工作。翻译乃文化交流之精髓,杨氏倾心其中已近十载,可谓卓越精深。今特译佩氏大众通识读本《物理学》,以供国内读者参考学习,实属一项极具意义之举。翻译之艰辛,信任与理解是关键。尤其是在物理学领域,术语繁多,理念玄妙,翻译起来可谓充满挑战,若非志愿者,岂能胜此重任?杨氏之译文,笔力沉稳,理念质朴,名副其实。闲暇之余翻阅,广博知识,润物无声!

本书一如既往地献给我挚爱的家人:献给我的爱妻桑迪,献给麦克、埃丽卡和诺拉。

是他们让我的生活和写作变得丰盈。 luZyeNKvLADS0NZPVT6v6/a4syM/rcNf439+rMLZYYR8mdZCI0jgzxnOGN5KPJmr



前言

“物理学”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它跨越了漫长的时间和广袤的空间,贯穿着繁多的思想。这门学科和古希腊人的自然哲学一样古老,也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下简称NASA)、欧洲核子研究组织(以下简称CERN)以及最新的技术一样年轻。它还是一项全球事业。它的许多成果,比如发现希格斯玻色子、探测引力波,都是由大型国际研究团队完成的。

物理学涵盖的范围比地球还要广大。它有一个目标,就是理解整个宇宙,理解宇宙从起始到终末、从夸克到全部时空的一切。物理学通过基本粒子、凝聚态和天体物理学等子领域和伙伴领域,为我们理解自然的各个尺度,推动那些塑造我们日常生活的技术,以及探索生命和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的本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门大学科。我希望为各位充分展示物理学的样貌,展示这门学科及其历史的相关内容;带你们赏析物理学包含的东西;了解物理学家怎样从事研究,他们的研究为何重要;解读社会如何支持物理学研究,为何要支持这些研究,还有物理学怎样影响着社会;思考物理学将如何回答“万物始于何处?”“我们如何在地球上持续发展?”等人类重大问题。

这本概论吸收了我作为物理研究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职业经验,也吸纳了我在科学推广和科普写作中的诸多成果。我在企业、学术和政府实验室等方面都有过研究经历,用自己实验室的桌面仪器做过“小”物理,也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用大型设备做过“大”物理。我参观过许多在物理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地方,比如发现了膨胀宇宙的威尔逊山天文台、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第一次原子弹实验的原址,还有第一次准确测量出光速的巴黎天文台。

我在分享各种物理学的经验与知识时,注重的是让这门学科平易近人。我假设读者只有少量物理学的预备知识,因此在叙述上没有使用数学化的语句,而是采用描摹式、概念式的描写。

如果你在读完《物理学》后,对物理学是什么、物理学和物理学家如何工作以及为何如此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么本书便成功了。而如果你在读完之后还想了解更多内容,甚至立志要从事物理学或其他科学研究,那本书便可谓双倍成功了。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希望各位喜欢本书。

西德尼·佩尔科维茨
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及华盛顿州西雅图
2017—2018年 luZyeNKvLADS0NZPVT6v6/a4syM/rcNf439+rMLZYYR8mdZCI0jgzxnOGN5KPJm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