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那么悠久,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怎么才能快速搞清楚其中的规律呢?
我们来玩个游戏吧。
假如你是一档综艺节目的制作人,节目组有一台时光穿梭机,可以穿越到古代拜访真实的历史人物。这一期要制作的节目叫作“不可能的任务大挑战”,我们要从中国古代的历史中选择四位皇帝,让他们完成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皇宫的大殿门口建造一座“皮卡丘”的巨型雕像。
古代的皇宫大殿是国家最庄严的地方之一,要在这么严肃的地方立一座可爱的皮卡丘雕像,肯定有很多人无法接受。就算皇帝本人想要完成这个任务,他的大臣们也不会答应吧。我们就来看看,古代的皇帝们到底会怎么办。
我们进入时光穿梭机,先来到第一个朝代:秦朝,拜访刚统一六国的秦始皇。
秦始皇一听到我们的任务就乐了,对我们说:“你们这个节目的名字真的叫‘不可能的任务大挑战’?可是这有什么不可能的呢?不就是立座雕像吗?”
他招招手,把负责建筑的大臣叫过来:“我要在皇宫门口立一座……什么来着?皮卡丘是吧?给我立一座皮卡丘,给你三天时间,干不完什么后果你自己知道。”
大臣连忙说:“用不着三天,用不着三天,两天就能干完!”
结果只用了一天时间,皮卡丘的雕像就立好了。但在这一过程中,很多老百姓都累死了,秦始皇却满不在乎。
这就是秦始皇的时代。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人敢反对。
咱们又来到下一个朝代:东晋,看看东晋的皇帝怎么完成这个任务。
这位东晋的皇帝听完我们的要求后,背着手开始在宫殿里转圈,一边转圈一边叹气。足足转了二十圈以后,他一把抓住我们的手,眼泪掉了下来:“我说大兄弟们,我是真想给你们办事。我这宫殿里你们要是看上啥随便拿走,我不带有二话的!但是要在皇宫门口立一座什么皮卡丘……我真做不了主,这皇宫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呀!我要想办这事儿吧,得先去找皇宫外的几个大家族商量。什么王家啊,谢家啊,他们都点头同意了,我才能办。但是我害怕啊,这要求太过分了,我都不敢开这个口。”
这是东晋的皇帝,很多国家大事他做不了主,想做也要看其他大家族的脸色。
咱们再看第三位皇帝,北宋的皇帝。我们拜访脾气特别好的宋仁宗,看看他能把这事儿办了不。
宋仁宗很热情,一听我们的要求就说:“没问题没问题,这事儿我同意。但是光我同意没用,我得先跟大臣们开个会。”
于是宋仁宗叫来一帮大臣,坐满了一间屋子。皇帝说:“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啊,咱们商量商量,我想在皇宫门口立一座皮卡丘……”
皇帝还没说完,大臣们就已经炸开了锅。有的大臣站起来就跟皇帝瞪眼:“皇上,您是没睡醒吗?我问您,第一,这事儿您的父辈们会不会做?第二,古代的圣贤会不会做?他们都不会做,这就叫不符合‘祖宗家法’,这是您想干就能干的吗?”仁宗说:“别急啊,我又没说一定要办啊,咱先商量商量还不行嘛。我有这么几个理由……”
结果这事儿就一直商量下去了,断断续续商量了半年多,可最后还是没商量出个结果来。到最后仁宗实在没办法了,把我们叫过去说:“你们看,这事儿我也尽力了,可是我真的办不下去了。再吵下去连国家的日常工作都耽误了,要不算了吧。”
这就是宋朝的皇帝。宋朝皇帝办事需要考虑大臣的看法,有些争议大的事情办起来特别费劲。
咱们再看最后一位皇帝,清朝的乾隆皇帝。
我们坐着时光穿梭机,唰啦一下到了清朝。乾隆皇帝一听这任务特别感兴趣,因为他自认为是“千古一帝”,比古代所有的帝王都了不起,所以这种帝王之间的比赛他当然要参加,还一定要拿第一。可是怎么拿第一呢?乾隆也有点儿为难。他对我们说:“我们大清朝跟过去那些王朝可不一样,我们做事特别讲规矩。你们要在紫禁城的大殿门口立一座皮卡丘,这事儿确实有点儿难度,但是没问题,我能把这事儿给办了。”
于是乾隆找了几个大臣,在他的小书房里开了个会。这些大臣的态度跟宋朝大臣就不一样,一个个小心谨慎,大气都不敢出。乾隆就跟大臣们说,他想立一座皮卡丘。
一听这话,大臣们为难了:“祖宗没这个规矩……皇宫里立一座皮卡丘也不成体统……”要说“行”吧,觉得这事儿实在不妥;要说“不行”吧,也没人敢开这个口。于是一群人只好东拉西扯地在那儿僵持着。
乾隆全程都没说话,一直在玩手上的扳指儿。等到大臣们都说完了,乾隆看着手里的扳指儿自言自语:“你们一个个都挺能说会道的啊,说的都很有道理。祖宗很重要,规矩也很重要。怎么能破坏规矩呢?有道理有道理,这座皮卡丘不能立。不过呢,皮卡丘也挺可爱的啊?好,就听你们的,不立了,都退下吧!”
还没等大臣们跪下谢恩呢,乾隆站起来甩手就走了。
几个大臣跪在地上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脸上都是汗。大家一交换眼神,明白这事儿该怎么办了,几个人出了皇宫赶紧去找工匠。
等到第二天一大早,几个大臣连滚带爬地冲进皇宫,跪在乾隆面前说:“皇上!大喜!昨天夜里从天上掉下来一座皮卡丘雕像,正好落在皇宫大殿的门口!这是老天爷在表扬您!您真是赛过尧舜禹汤的好皇帝!”
这就是清朝的皇帝。表面上受到规矩的制约,实际上权力都在皇帝一个人的手里。
我们已经拜访完四位皇帝。这四位皇帝办事的方式反映了古代皇帝权力大小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把中国古代所有有皇帝的王朝分成三个阶段:
[秦—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我们拜访了四位皇帝,他们所处的时代正好是第一阶段的一头一尾和第三阶段的一头一尾。
第一阶段历史的特点是,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小。秦始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等到两晋南北朝的时候,皇帝做事要先征求大家族的意见。
第三阶段历史的特点是,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大。宋朝皇帝做事要和大臣们商量,清朝皇帝做事就不太用考虑大臣们的想法了。
中间的第二阶段“隋—唐—五代十国”是过渡期,中国历史从“大家族掌权”的时代过渡到“皇帝和读书人一起管理国家”的时代。因为隋和五代十国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我们也可以简单地说,唐朝就是中国历史的过渡期,唐朝把中国历史分成了前后两部分。
如果你觉得这么解释历史还是很麻烦,也没有关系,接下来,我们还会进行各种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我们能了解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历史规律,复杂的历史就变得既清楚又简单啦。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按照时间顺序从头体验一遍中国古代史。
这一次,我们来玩一款网络生存游戏。你可能听说过这么一种游戏:很多玩家集中在一张地图上,大家可以自由地收集装备,互相进攻,谁能在限定时间内生存下来,谁就可以获胜。我们要玩的这款游戏规则与之类似,只是游戏系统的设定更加真实。具体的规则是这样的:
第一,游戏的背景是原始时代,所有玩家直接“空降”到游戏世界,身上没有任何装备,一切资源都要从大自然中获取。
第二,玩家角色的设定贴近真实世界,角色饿了、渴了、累了、受伤了,都可能危及生命。我们得尽量让角色吃饱穿暖,得到良好的休息。玩家之间可以随意攻击,不会受到惩罚。
第三,游戏的时间很长,按照游戏里的时间计算,我们要生存十年。当然,单个人是很难在这种游戏环境里生存下去的,因此我们以小队为单位进行游戏。谁的战队生存的时间最长,就算谁赢。
假如你现在是其中一支战队的队长,有一群玩家听从你的指挥,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游戏策略呢?
我想,首先要解决的是吃喝问题。因为这款游戏的设定贴近真实,三天不吃饭,角色就饿得啥都干不了了。
当我们出生在原始时代,没有任何装备,最快速、最方便地获取食物的办法就是直接从自然界采集,其中最容易的就是摘果子。等到大家有经验了,还可以想办法抓小型动物,甚至围猎大型动物。大型动物能提供很多热量,围猎还能锻炼队伍的协作性和战斗力,围猎大型动物对求生的好处太多了。所以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策略,是让队伍里身体弱小的同伴采集果实,身体强壮的去打猎。如果遇到落单的其他玩家,还可以招募或者消灭他。用这个策略,咱们战队在游戏早期应该是最强的。
但是接下来会遇到新的问题。因为游戏的生存时间是十年,等游戏世界到了冬天,野外没有果实,动物也变少了。那还怎么采集和打猎呢?所以在冬天到来之前,我们要努力储藏食物,多弄一些水果和肉,保存起来。
储存食物又会带来新的问题。我们储备的食物需要供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吃上一个冬天,这么多食物又不能随身携带,只能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储存起来,比如找个干燥的山洞。
有了这个山洞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个山洞现在成了咱们战队最大的弱点。过去咱们遇到其他战队,打不过可以逃跑。现在有了这个山洞,别人打过来咱们就不能跑了,所以接下来还要想办法守住这个山洞。
事情越来越复杂了吧?
那山洞怎么防守呢?即便在原始时代,也有很多办法。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地形的优势把食物储存在悬崖上:在必经之路上造一些工事,如果路口太宽,就挖一条壕沟或者用大石头堵上,或者设置陷阱。在原始时代,这些工作非常累人,好在做完这些我们就安全了。
经过艰苦的劳动,我们终于有了一个理想的基地。基地有存粮,还有防御工事,我们可以安心地住下来了。如果同伴们生病或者受伤,这时也可以躺下休息,不用担心被队伍抛弃了。
可是,这种安心的生活持续不了太久。因为自然界里的食物分布密度很低,原始时代的果实又小又涩,一大片森林里的果实也不够几个人吃的。打猎又会把动物赶跑。所以我们在基地里生活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周围的树上没有果实了,也没有几只动物可以抓了。过去在采集果实和打猎的时候,我们可以经常换地方生活,哪里食物多就去哪里。现在有了精心建造的基地,随便放弃太可惜了,那怎么办呢?有一个办法:我们可以自己种粮食。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通过种地的方式增加基地附近可食用植物的分布密度。过去果实是稀稀拉拉生长的,现在我们密密麻麻地种植它们,给它们施肥、浇水、除虫,让每一棵植物都能结出更多的果实。这样做虽然很辛苦,但是做好后我们不需要搬家就可以吃饱,我们就可以永远住在这个基地里了。
由于不用搬家,我们可以不断加固基地,还可以盖房子、造家具,让自己过得更舒服。只要粮食生产得够多,防御设施足够坚固,我们在游戏里几乎是无敌的。
所以当这个游戏玩到第二年或第三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游戏里能够生存下来的大都是像我们一样关起门来种田的队伍。那些只靠打猎谋生的队伍基本被淘汰了。
如果游戏里所有玩家都在种田,那么接下来什么样的队伍会赢呢?大家都在种田,那影响输赢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呢?是种田有多努力吗?
不,其实是运气。
当大家都关起门来种田的时候,基地的地理环境就成了决定胜负的最大因素。如果我们的基地附近能耕作的土地面积大、很肥沃,周围有水源,还有可以用来防御的天然地形,那我们就有很大的优势。只要我们老老实实把田种好,时间拖得越久,获胜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这真的是一款网络游戏,我们玩到现在肯定会很生气:一款游戏的胜负怎么能靠运气呢?这游戏设计得太不合理了!可是在真实的历史里,运气偏偏就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咱们刚才玩游戏的过程,就是真实历史里原始部落发展的过程。
在原始时代,早期的人类主要靠采集果实和打猎谋生。后来人类发现种田的好处,开始定居,开垦农田,建造房屋。其中有一些部落定居的位置比较优越,他们就有机会发展成更强大的文明。
那什么样的位置才算是好位置呢?历史学者发现,世界上最强大的早期文明的地理位置有两个特点:
第一,这些文明都出现在大河旁边。因为大河旁边的土地大部分都很松软,不需要金属农具就能开垦,土质也很肥沃。此外,大河还能提供水源。
第二,离这些文明稍远一点儿的地方因为土地干燥或者地形崎岖,不适合耕种。这样一来,离大河较远的地方就不会产生强大的部落。生活在河边的部落也就不用面对强大的敌人了。
我们国家就有这样的地方,就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国早期的夏文明和商文明都在这片地区。 中国的古代文明离不开黄河流域,所以我们才常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都是黄河的儿女。
那么,定居在黄河流域的先辈们,又会遇到哪些挑战呢?
在中国上古的传说里,“大禹治水”的故事特别有名。巧合的是,世界各大古文明几乎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而且传说中洪水规模特别大,甚至整个世界都被洪水淹没。因此有人猜测,在人类的原始时代是不是真的出现过一场席卷全球的大洪水?要不怎么解释这么多地区的古文明都诞生了相类似的传说呢?
可是在地质学上,目前还找不到这样的证据。徐旭生先生提出了另一种解释:在远古时代,重要的农耕文明都在大河边上;而地球上的降水是有周期的,经过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降水量会大幅增加,导致河水泛滥。农耕文明的农田和房屋都不能移动,河水泛滥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原始部落的活动范围很小,这些洪水在他们看来就相当于毁灭了全世界,因此每个文明都会有关于超级大洪水的记忆。 徐先生的解释还缺乏证据,但是从逻辑上看似乎比较合理。
我们接着玩上次的网络生存游戏,看哪一队玩家在原始时代生存的时间最长。这局游戏我们玩得非常顺利,基地的位置易守难攻,又有好多可以耕种的土地。于是我们战队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加入我们战队的玩家也越来越多。这么玩下去,感觉必赢啊,都可以直接“挂机”啦!
可是游戏开发商才不会让咱们这么轻易地获胜。很快,我们就发现这款游戏有个狡猾的设计:战队的人数是有上限的,我们不能无限地招募其他玩家。战队人数有限,也就意味着我们能防守的地盘、能耕种的土地都是有限的。当然,别的战队也有同样的人数上限,所以我们的战队依旧是全服务器最强的。那接下来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才能保证自己永远是最强的呢?
因为我们能占有的土地有限,所以在基地周围会有一些能够耕种的土地没法儿占领。如果别的战队的玩家在那里建立基地,那就是隐患啊。因此我们能想到的一个策略,就是定期巡视这些土地,把盘踞在上面的玩家打败。
那么问题来了,由于我们战队的人数已经满了,我们打败这些玩家后,并不能把他们招募进来,那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呢?
最简单的选择,是把这些玩家的游戏角色彻底消灭掉。我们和他们又不熟,他们的存在又对我们构成威胁,那消灭他们不就好了吗?我们在最强大的时候消灭掉每一个威胁,不就可以一直强大了吗?在真实的网络游戏里,很多玩家都是这么干的。
但是,如果游戏里玩家的总数远远超过我们战队的人数呢?如果整个服务器的玩家是我们战队人数的上百倍、上千倍,我们消灭敌对角色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玩家新建游戏角色的速度,那“见一个消灭一个”还是最优解吗?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中国古代的“黄帝”,想到了更好的办法。
“黄帝”是个传说中的人物。相传,在比夏、商、周更早的时代,中国大地上的统治者叫作“三皇五帝”,他们有的可以活好几百岁,拥有超越凡人的能力。“黄帝”就是“三皇五帝”中的一个。
当然,世界上并没有神话人物。但是“黄帝”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历史学家认为,“黄帝”最早可能是部落里某一个英雄人物的名字,因为这个人太有名了,等他死后,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指代这个部落。古人的历史书里说“黄帝”做过的各种事,其实说的是“黄帝这个人所属的部落”做的事。 所以古人才会说“黄帝”活了好几百岁,其实说的是这个部落存续了好几百年。
“黄帝部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黄帝部落生活在当时最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原”。
在刚才的游戏里,获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找到一个好位置。黄帝部落因为占据了中原最好的土地,所以拥有的粮食最多,人口也最多。人口多了,战斗力就强。黄帝部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向周边扩张,把附近的部落都打败了。
问题是,打赢战争后,黄帝部落应该拿那些被打败的部落怎么办?
首先,黄帝部落能不能直接占领这些地区,使其成为自己的领土?
答案是不行。这是因为当时的文明太原始了,还没有复杂的文字,也不能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大家在同一个部落里一起生活的时候,可以分出来谁是首领谁是部下。如果大家长期分散在不同的地区,就没法儿维持这种上下级关系了。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好比同一个小区的一群小朋友总在一起玩,其中最有领导能力的小朋友可以成为“孩子王”。但是就算“孩子王”再有能力,他也只能影响自己这个小区,其他小区的小朋友不会听他的话的,因为大家不总在一块儿玩嘛。
黄帝时代各部落的情况与之类似。那时候部落主要靠首领直接管理,人太多首领就管理不过来了,所以部落大小是有上限的。因此,当时一个部落打败了另一个部落后,一般的做法是劫掠和毁灭。把财物和人口抢走,把房子烧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但是黄帝部落的首领想到一个超越时代的办法。他把别的部落打败后,跟战败的部落首领提条件:“你们的部落可以继续生活,条件是以后要听我们部落的话,定期给我们的部落送上贡品。”黄帝部落和别的部落打仗,战败的部落要跟着帮忙,如果打赢了大家还可以一起分战利品。战败的部落一听,这样既不会被消灭还有机会拿到战利品,当然就痛快地答应了。
我们今天管这种模式叫“部落联盟制度”。从今天的视角看,我们会觉得这个思路很普通,不就是结盟嘛。可是跟当时的其他部落的做法相比,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做法。毁灭和劫掠的模式会让自己的部落遇到成长瓶颈,结盟却能让力量成倍增长。
这还不是黄帝部落最厉害的地方。
中原地区十分辽阔,除了黄帝部落组成的联盟外,还有别的部落联盟,其中有个规模很大的叫“炎帝联盟”,盟主是“炎帝”。
当黄帝和炎帝这两个部落联盟碰到一起的时候,就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阪泉之战”。
古人在描述这场战争的时候,说“黄帝”在战争里指挥老虎、豹子和狗熊打败了“炎帝”。 这当然只是传说。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里老虎、豹子和狗熊其实是一些原始部落的标志;在真实的历史里,黄帝部落带领着以野兽为标志的其他部落,把炎帝联盟打败了。
炎帝联盟被打败后,黄帝部落应该如何对待他们呢?黄帝部落还是选择结盟。于是两个大型的部落联盟联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大的联盟。这个联盟控制了黄河流域最好的地区,成了当时最强大的势力。
但是这事儿还没完。
黄帝和炎帝结盟后,他们联合在一起,和东边的蚩尤联盟打仗。对黄帝部落来说,这次征战距离十分遥远,相当于跨越今天的好几个省。那时还是石器时代,有一群人拿着石头、木棒当武器,靠自己的双脚走上好几个月去攻打另一个部落。在那个时代,这就是一场史诗级别的远征。
在古人的笔下,关于这场战争的神话传说特别多。比如传说蚩尤在战争中处于劣势的时候,让手下施展法术,召唤狂风暴雨攻击黄帝的军队。黄帝这边请来一个叫作“女魃(bá)”的女神,传说“魃”能带来干旱。 女魃一来,蚩尤召唤的风雨就停了,于是黄帝这边取得了胜利。可是胜利之后女魃不愿意走了。她不走,干旱就不能停。黄帝又想出各种办法把女神请回去。折腾了好久,终于把她请走了,干旱这才结束。
历史学家觉得这段故事也不纯粹是瞎编的。学者考证,在黄帝跟蚩尤打仗的时候正好遇上一次气候的剧烈变化,可能出现了强降雨和长期干旱。 当时的人们相信世上真的有神仙,巫术真的灵验,所以可能把气候变化当成了神仙的法术。
真实的历史可能是这样的:炎黄联盟和蚩尤联盟打仗的时候,双方的巫师都要作法,祈求神灵帮助自己。在关键时刻,天上突然刮起大风下起大雨。这种变化对蚩尤的军队有利,于是蚩尤这边的巫师就宣布说,是他们的法术成功了,召唤来大风大雨。同一时间,黄帝这边的巫师想阻止风雨,他们按照当时的神话传说施展仪式召唤“女魃”。过了一段时间正好进入了干旱季节,风雨停了,黄帝一方打赢了战争。黄帝一方因此认为自己真的请来了女神。但其实世界上没有神仙啊,干旱季节不能想结束就结束,于是黄帝这边又承受了长时间的干旱,也就只能解释成“女魃”赖着不走了。
总之,在这段历史里,中原地区的小部落通过不断的战争和联盟,逐渐形成了一个大联盟。黄帝是这个大联盟的盟主。你可能还听说过尧、舜、禹,他们都是类似的部落盟主。这段历史里有很多神话传说,它们大都是由真实的历史演变而来的。
尧、舜、禹是传说中中国上古时期的三个帝王。人们一般认为,尧、舜、禹之间传递王位的方式是“禅让制”,也就是上一个帝王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孩子,而是在部落里挑选出一个德行、能力和声望都出众的人,把自己的王位让给他。很多古人都相信这是历史的真相。
但其实,古代有没有出现过禅让制是很值得商榷的。我们今天认为尧、舜、禹之间存在禅让制,主要是因为春秋战国时的古人是这么说的,比如儒家和墨家的学者都这么说。 但在同一时期,也有古人认为不存在禅让制,尧、舜、禹之间是用暴力争夺的方式进行王位传承的,比如法家的学者就喜欢这么说。 因此对古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件可疑的事了。
今天的学者质疑的理由则更多。有的学者认为,尧、舜、禹可能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某一个有统治地位的家族的名字。 就算尧、舜、禹确有其人,他们也不是真正的帝王。因为当时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大帝国,只存在部落联盟,所以尧、舜、禹都是部落联盟的盟主。部落联盟的结构是松散的,到底谁有资格领导其他部落呢?如果几个部落的实力差不多,那只能由几个部落的首领坐在一起商量。商量的结果,往往是谁背后支持他的部落最多、最强大,谁就能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尧、舜、禹时代的首领是大家推举出来的,但是这个推举的背后不是统治者主动辞让,而是大家都想当首领,但是自己说了不算,没办法只能坐下来商量。因此“禅让制”很可能只是古人对过去美好的想象,不代表古人真的具备高尚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