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了解孩子所处的阶段

在一次教育研讨会上,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把小学6 年划分成几个阶段来概括孩子的学习状态,你将如何划分?”

众人各抒己见,等众人争论过后,这位老教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2年级(小学低年级)——“爱上学习”阶段。

3~4年级(小学中年级)——“学会学习”阶段。

5~6年级(小学高年级)——“越学越有劲儿”阶段。

听完这位老教师的划分方式,我们在座的每一个老师都不由得眼前一亮,对这位老教师的看法深表赞同。

的确,小学一二年级,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在这一阶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正确认识学习,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到了三四年级,如果孩子还没有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他的成绩一定提升很慢或很难提升;如果一个孩子到了五六年级还总是认为学习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那他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肯定不会有信心……

所以,在小学阶段,家长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了解孩子在每个年级阶段的主要特点,并帮助孩子完成该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

方法一:小学低年级(1~2年级)——让孩子“爱上学习”

和一些家长接触时,我曾问过家长们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你知道自己应该为孩子做哪些工作吗?”

面对我的问题,大多时候,家长们都会表现得有些迷茫,“小学低年级,孩子的课业任务并不重,就由着他去好了,不用我们操心吧?”

其实,家长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回答,是因为他们对小学阶段的划分还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对此,我经常会这样告诉家长们:“如果把小学阶段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一二年级,即小学低年级便是这个整体中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在这一时期孩子对学习的第一感觉是‘有趣’的还是‘无趣’的,往往影响着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所以,在一二年级,家长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学习。”

在一二年级,孩子的分数、成绩并不是重点,让孩子喜欢上学习并乐于学习,才是家长教育的重点。

关于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学习,一位家长分享了他的经验:

教孩子学习,我从来不像老师给学生讲课那样一本正经地讲,让孩子一动不动地听,而是采用多种多样的有意思的形式。例如:

在大街上教他识字;

在玩儿“开小卖部”的游戏中教他算数;

在给他读故事的过程中教他认识更多的字;

……

现在,一提到学习,我家孩子就特别积极,因为在他心目中,学习总是与那些有意思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的。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特别是在一二年级,每个孩子都要经历一个适应过程,这里的适应不仅仅指心理上的适应,还包括学习方面的适应。在幼儿园阶段,大多数孩子都是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的,进入一二年级,如果家长要求孩子马上就进入一本正经的课堂式学习状态,不但不现实,而且还会使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如果家长在教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讲究一些策略,就像案例中那位家长的做法,用各种有意思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不但会使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而且还能把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从而促使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所以,从长远角度来讲,为了使孩子顺利地走过学习生涯中这个重要的初始阶段,在一二年级,家长们必须谨记这样一种观念:分数高低并不重要,孩子的学习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方法二:小学中年级(3~4年级)——让孩子“学会学习”

进入三四年级之后,孩子在一二年级所表现出来的诸多不适应已经消失了,他们开始以真正的“校园主人”自居了。但在这时,细心的家长又会发现,孩子又出现新的问题了,很多三四年级孩子的家长经常这样向我抱怨:

“我家孩子学习很用功,但成绩却总不见起色,这可怎么办呀!”

“我家孩子只知道用笨方法学习,头脑一点儿都不灵活!”

……

在三四年级这一阶段,大多数孩子都已经摸到了学习的“门道”:上课时不再坐不住,下课也会主动完成作业了……但在学习方法方面他们却仍然延续以往的“老套路”:上课听课、下课疯玩儿、回家后写作业。这样,一天的学习任务就算完成了。

我们都知道,在一二年级阶段,孩子所学的都是一些最基础的知识,而且为了使孩子把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都会带领孩子进行多次细致的复习。所以,在一二年级,孩子不用什么学习方法也能把知识完全掌握。

但到了三四年级阶段,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三四年级孩子所要掌握的知识量明显增加,而且也开始出现了一定的难度,老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重复地讲解同一个知识点了。这时,如果孩子还是按照以前的“老套路”学习,那他们在知识的掌握上必定会出现“掉链子”的情况。即,前一天所学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后一天老师所讲的内容就会听不懂。长此以往,即使孩子学习再用功,成绩也不会有太大起色。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重要任务就产生了,那就是——引导孩子使用一些学习方法,教他们学会学习。

对此,一位明智的家长是这样做的:

孩子进入三年级后,一天吃过晚饭,这位家长没有急着催促孩子去写作业,而是对孩子说:“如果你先把老师白天所讲的内容看一遍,一会儿写作业时就会特别顺利了。”孩子按妈妈所说的去做了,果真,他不仅顺利地完成了作业,而且比平时还节省了很多时间。不仅如此,第二天,孩子一放学就兴奋地对家长说:“妈妈,昨天晚上你告诉我的‘把白天老师所讲的内容看一遍’的方法真有效,今天老师上课时所提的那些问题我都会,而且都抢答成功,真是威风极了!”这时,孩子的妈妈及时地告诉孩子:“这种方法叫‘复习’。”

进入四年级后的一天晚上,孩子做完作业后,孩子的妈妈又对他说:“如果你把明天要讲的内容都看一遍,明天听课时你就觉得轻松多了。”孩子照做了,因为准备充分,第二天他在课堂上又“威风”了一把。从此以后,孩子知道了他所用的这种方法叫“预习”,并很快爱上了这种方法。

“复习+预习”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弥补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掉链子”的现象,还能使他们把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使孩子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因为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到了三四年级,大多数老师的讲课模式分为两个环节:简单提问一些前一天所学的内容、讲授新知识。在提问这个环节中,因为运用复习这种学习方法的孩子把前一天所学的知识都完全掌握了,就可以在课堂中好好“威风”一把了。总能在课堂上积极地表现自己并占尽“风头”,孩子自然越学越有劲儿。

除了复习和预习之外,家长还可以教孩子一些在课堂上听课的技巧和做作业的技巧。如上课时,试着把老师所讲的内容记在笔记本上;做作业时,把简单的题目做完后,再集中精力攻克难题,等等。

方法三:小学高年级(5~6年级)——让孩子“越学越有劲儿”

进入五六年级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马上就要面临小升初,这时,大多数家长开始向孩子施加压力了。一位家长就曾非常着急地对我说:“我都要让孩子愁死了,马上就升初中了,他对待学习还不慌不忙呢!每个周末我都会把他锁在家里,逼着他学习。”

这位家长的孩子是我正在教的一个学生,他很聪明,但就是贪玩,成绩总是忽上忽下很不稳定,因此被我列为重点培养对象。但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的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甚至有点儿“破罐子破摔”的迹象。

现在听他的家长这样说,我终于知道他学习积极性下降的原因了:五六年级,孩子在学习方面正处在一个特殊阶段——学习麻木期。即,孩子已经熟悉了学习和考试的每个环节,每天都在按照大致相同的“套路”学习,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就是家长所说的,对待学习不慌不忙,不知道着急。

在这一特殊时期,大多数家庭都会出现这样一种滑稽的现象——“皇上不急,太监急”,即,孩子不知道着急,但家长却好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都会采用这样的方法给孩子施压:经常在孩子耳旁唠叨小升初的重要性、把孩子锁在屋里强迫他们学习……

其实,家长这种过分给孩子施压的做法是不科学的。马上就要小升初了,孩子心里着急吗?当然着急,但由于他们对学习已经麻木了,即使心里再急,在学习上也不知该如何改变。这时,如果家长过分给孩子施压,他们着急的情绪就很容易演变得烦躁、焦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可能对自己的学习现状失望,从而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

所以,在五六年级,家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孩子找回学习自信心,帮他顺利度过“麻木期”。

对此,一位有经验的家长分享了他的经验:

看着孩子每天按照“老套路”几乎一成不变地学习,我总会有意地在他的学习过程加点儿“作料”。例如,我会找一些有难度的数学题跟他一起做,我们比赛,看看谁能先把这些难题攻克。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会有意成为他的“手下败将”。

又如,我会真诚地向孩子请教一些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等他准备一段时间后讲给我听,让他过过“博学多才”的瘾。

就这样,当别的孩子越学越麻木的时候,我家孩子对待学习仍然充满激情。更重要的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总能品尝到“作料”所带来的成就感,他对学习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针对五六年级学习的“麻木期”,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的学习添加些“作料”。这时,只有让孩子品尝到更多成功的滋味,他才能对今后的小升初更有信心。所以,家长们不妨借鉴上述案例中那位家长的做法,用甘愿做孩子“手下败将”的做法、真诚地向孩子请教的做法,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 cdQI86XzTV0iHY81z1KBrhTAFa7qwG5dhmyJd+a517zabJMb8m/EaHm6wS78gwn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