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孩子正值初中阶段,父母这时应该怎么做?是该多管,还是少管?又该管什么?

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我非常理解家长们的心情——不是不想管孩子,而是面对个头很快长起来、叛逆情绪一天天严重的孩子,真是不知道如何去管,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平时与初中生家长聊天的时候,他们曾多次无奈地这样对我说:

“现在孩子学的知识我也不会,不能像以前那样辅导他了,这样一来,我想不放手都不行。”

“孩子上了初中以后,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有时甚至故意和我对着干……无奈,只好交给老师去管教,毕竟学生最听老师的话。”

……

原因种种,问题种种,总之,逐渐长大的孩子让父母们乱了方寸,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一些家长开始“放手”,完全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去判断;一些家长常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拜托给您了”;一些家长开始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只有当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的时候才紧张起来……总之,不少家长由于初中孩子“长大了,不好管”的原因,放弃了自己的教育职责。

这种想法和做法正确吗?当然不正确,不仅不正确,而且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来说非常危险。

教育,可分为两部分,教和育。学校的职责主要是教,家庭的职责主要是育。哪一方的工作做得不到位,孩子都很难优秀。这其中,又以家庭工作做得是否到位为关键。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实生活中,您可能也曾听到孩子们这样抱怨:

“我不喜欢上× ×老师的课,讲得一点儿都不好!”

“老师一点儿都不关心我,在班上我就像一个透明人,我不喜欢去上学!”

……

没错,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碰到合适的老师,也不是每个孩子在学校里都能学得开心。假使我们的孩子未能碰到合适的老师,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他走向平庸吗?作为家长,你一定会坚定地回答:不能!

是的,没有一位家长愿意看着自己的孩子走向平庸,也没有一位家长愿意看着自己的孩子因为不适应老师的教育方式而沦为差生。

既然不愿意,家长又该怎么做呢?

答案只有一个:做好自己“育”的工作!

这也正是我们撰写本书的目的所在,作为一线教师,希望用我们的观察和工作实践,为您提供一些最科学、最有效、最实用的教育建议:

※了解学校,了解老师,了解孩子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不管孩子遇没遇到好老师,我们都必须先做个好家长。

※促进孩子的学业,帮孩子一把——不懂数学、语文没关系,我们可以给孩子介绍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和老师沟通有窍门——如何把话说到点子上,如何让老师关注孩子,都是有技巧可言的。

※学校、老师顾及不到的地方,家长更得多操心——学校和老师不是全能的,父母的作用就是补其“不能”。

※与孩子相处和沟通,需要讲究技巧——如何让孩子愿意听你说,真正听你的话,都是有窍门的。

※对孩子的情商教育,比智商教育更重要——学校教育更偏重智商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就应更偏重情商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明确了这样几个方向,相信作为家长,你迷茫的感觉就会少几分,在教育孩子时,也就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单靠学校一方,或者单靠家长一方都不能将这个任务完成,只有双方合作,互通消息,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才能对孩子在每一阶段的状况都有精准的把握,保证孩子在求学过程中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

希望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工作实践,或者说建议,能够给身为家长的你带去最为实用、有效的帮助!

最后,我还想对家长朋友们强调这样几点:

初中的孩子,必须管,但要管得有技巧;

初中的孩子,管多管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管得有效;

只要大方向是正确的,方法是正确的,孩子就没有教育不好的! 3FASrobAObLe1VdEb4WeEPXJAoePzFIGUjQo5gSK6rTzbFm2UQCQKllte8b+JHj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