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关于“想学但学不进去”

一名学生这样向我“倒苦水”:

“在大部分时间里,我都处于矛盾和纠结的状态。我特别想认真学习,但我又学不下去。例如,在课堂上,我想认真听老师讲课,但很多时候我的大脑好像不听使唤似的,总是想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一节课结束之后,我能听懂的内容寥寥无几,那时我就特别恨自己,为什么不好好听课呢?老师,你给我想个办法吧,让我立刻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

向我倒类似“苦水”的同学并不在少数,我曾仔细询问过他们:“学不进去时,你的大脑里都在想些什么?”

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想之前看过的动画片”,“想自己最喜欢的那款游戏”,“想与同学之间发生的那些小矛盾”,或者“起初什么都没想,但从眼前飞过的一只小飞虫会令我浮想联翩”……我总结了一下,他们的“症状”都是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这种“症状”产生的负作用是极其深远的。刚开始时,它让你想学但学不进去,在矛盾和痛苦中纠结;渐渐地,它会让你接受并习惯这种“学不下去”的状态,最后由“学不下去”变成“不想学”。到那时,你不但会滑落到落后生的行列,而且还会失去进取的欲望,进而对自己、对学习完全失去信心。

在中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这种“想学但学不下去”的类型,这种学习状态是导致他们的成绩得不到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常听到同学们这样说:“我现在不在状态,等状态好一点儿再用心学习。”

每当这时,我都会严肃而认真地对这些同学说: “别在为 自己的懒惰找理由了,只有从现在开始努力,你才有可能早些 进入学习的状态!”

是的, 学习状态不是等来的,你绝不能一味地等下去。 否则,你的学业很快就会荒废。这就如同农民种地,地里生了很多杂草,农民说:“不用管它,等到了冬天,它自然会枯萎。”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农民的行为特别可笑?如果等到杂草自然枯萎,那地里的养分几乎都被杂草吸收了,庄稼还能长好吗?

实际上,同学们等待好的学习状态来临的行为也是同样可笑,如果好的学习状态一直不来,难道你要一直等下去?这自然不是明智之举。其实,不但学生学习会出现这种学不下去、不在状态的情况,成人在工作中也常常会出现这种状态。说实话,在备课的时候,看着课本、教师参考书等众多资料,有时我也会觉得有些厌烦,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但在这种状态不佳的时候,我并不是消极地等待积极状态的来临,而是想办法让自己的大脑动起来,例如:我会读一读同学们的周记,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种享受,就好像在与同学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会让我的大脑进入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我会读几篇美文,享受文字魅力的同时,让自己的大脑兴奋起来。

是的,不管是工作状态还是学习状态,都是这样来的。用简单的或你感兴趣的事物将大脑中的琐事赶走,引导大脑活跃起来,渐渐地,你就会进入高效的状态。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向我的学生推荐这样几种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

(1)感觉状态不佳时,先学感兴趣的科目。

很多学生告诉我,在家写作业的时候,他们常常面临这样一种情况:想快点把作业写完,但面对各种各样的作业,既感觉到厌烦,又不知该从何入手,于是便这样一直拖着。随着时间慢慢地流走,他们越来越烦躁,越来越坐立难安。

这是一种典型的想学但学不下去的情况。这时我会这样为同学们出谋划策: 先学自己感兴趣的科目,或者先做那些难度 适中的作业。

关于这一点,我的一名学生就做得非常好:

觉得自己学不下去的时候,他就拿出数学课本做书上的例题。先不看答案,而是一点点地思考,一步步地解答。一般情况下,做完两三道这样的题他就可以静下心来学习了。

也许你会不理解:为什么做几道例题就能进入学习状态了呢?这就是兴趣所起的作用。这名同学最喜欢学的科目是数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数学可以使我的大脑活跃起来”。除此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课本上的例题难度适中,不是一看就知道答案,需要他积极地思考,但又不是非常难,题目做出来后会使他信心大增,从而使他进入一种绝佳的精神状态。

所以,面对各种各样的作业,同学们可以从感兴趣的科目入手,从此科目中难度适中的题目入手。让大脑活跃起来,让自信心建立起来,你很快就会进入一种高效的学习状态。

(2)听课听不进去时,要学会“整理”自己的大脑。

为什么有的同学听课总是听不进去,或者听课的效果总是不佳?很多时候这跟注意力的分散有很大的关系。

从教之初,我发现有的同学注意力太容易分散了,比如:一个学生本来是在听课,但偶然发现用来垫书桌的报纸上有几个幽默小故事,便偷偷地读了起来。过后,我问他我讲课的内容,他全然不知。本来那张报纸是用来垫书桌的,没想到却成了吸引他注意力的罪魁祸首。为此,我给同学们提了这样一个要求:上课时,一定要把与学习无关的内容都清走。例如,这节课学物理,那书桌上只允许放物理课本、笔记本以及其他文具。

刚开始这个方法很有成效,课上同学们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少多了。但渐渐地我又发现,即使书桌上空空如也,也仍然不能阻止有的同学天马行空地走神。有一次一名学生告诉我,一节课结束之后,他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但他却在头脑中把昨晚看的电视剧的结局改写了一遍。

这时我才意识到,让同学们认认真真地听课,仅仅清理桌面是不够的,还要让他们学会“整理”大脑,只有把大脑中那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物都清理出去,才能收到最佳的听课效果。

我是这样教同学们“整理”大脑的:把自己的大脑想象成一个大屏幕,上面有各种各样的信息,比如,没有完成的作业、与家长之间的小矛盾、与同学之间的不愉快……上课或写作业之前,你必须把这些信息从大脑里删除,只留下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信息。

另外,你还可以向大脑中加入与科目有关的信息。例如:上数学课之前的三五分钟里,你可以翻看一下接下来老师要讲的内容;在写物理作业之前,花三五分钟回忆一下老师课上讲的内容……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帮你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3)平时有意对自己进行“随时进入状态”的训练。

不管是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还是在现在的工作过程中,我都特别佩服这样一种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快速地进入状态。比如说备课,即使办公室里很嘈杂,他们也能不受干扰,耐心地备自己的课。

快速地进入学习或工作状态,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来的。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少年毛泽东的故事:毛泽东年轻时有一个令大家匪夷所思的行为——时常到闹市读书。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训练自己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大家想想看:一个优秀的军事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在炮火连天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沉着冷静、注意力高度集中地思考、决策;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仍然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进行判断、指挥……由此可见,毛泽东身上优秀的军事家素质在读书时就打下了基础。

要想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意地锻炼自己“随时进入状态”的能力,例如:在嘈杂的课间,有意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书;在长假前夕,努力不让自己的心里出现浮躁情绪…… ZglLuPGpKtkCj1b6dk7rugKPxySLUftAWcInTnHJIgrl3g11L7ZvY3liPTMNge3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