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正确分析自己,了解自己

我曾教过两个怀揣清华梦的男生。刚升入中学不久后的一次班会上,他们俩当着我和全班同学的面雄心勃勃地说出了共同的梦想——考上清华。当时他们俩在班上的成绩都属中等,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一个真的考上了清华,另一个却连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都没达到。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从他们中学阶段的行为表现中,我已经预料到了这个结果。

其中一个孩子在某一天找到我,真诚地说:“老师,现在我的成绩在班级属于中等,在全校也属于中等,我知道,照这样下去肯定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便意味着跟清华无缘。老师,您给我提点建议吧,告诉我该怎么做才能提高成绩。”

而另一个则不同,我经常提醒他,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应该是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给自己定位,然后提升自己的能力。但他却总是不以为然,不仅如此,他还常常“自信”地说:“凭我这么聪明,用不着定位,也用不着做计划,努力一年,考清华绝对没问题!”

相信聪明的你现在已经猜到了,最终谁顺利考上了清华,谁被重点大学无情地拒之门外。

请记住, 并不是清华、北大的“门槛高”,也并不是清华、 北大梦离你太遥远,实现任何梦想都得具备两个条件:一,你 敢想;二,你努力了,并且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为什么古人把人们的自知称为“贵”?因为“自知”是成事的第一步。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明确努力的方向,才能明确接下来该怎么做。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不管你曾经成绩如何,现在成绩如何,你都有权利追逐清华、北大这个美丽的梦,你的信心和努力就是实现这个梦的资本!

但需要你注意的是,在出发之前,你必须迈好第一步: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给自己定位。只有这样,你才能明确接下来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也只有这样,你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奔向那个美丽的终点。

当然,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认识自己,不知道如何给自己定位,那不妨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了解自己在班里的位置,在全年级的位置。

我曾教过一个学生,每次考试结束后,他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的名次。很多时候,仅仅知道自己在班级的排名还不够,他还想方设法地打听自己在全校的名次。他的成绩很不错,很多同学觉得他这样做是为了显摆自己的成绩,但我知道,他是一个非常踏实、用功的学生,显摆绝不是他的目的。

有一年中考结束后,学校刚把毕业生的升学资料整理好,下发到每位老师的手里,他就找我借这份资料。我很纳闷,问他借这份资料有什么用,他有些神秘又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我想量量自己与重点高中之间的距离。”

那时,我才明白他打听自己在学校排名的真正目的。

不得不说,这是一名对待自己的学业非常用心的同学。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他一样,不管现在处在中学的哪一个阶段,都应该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所以,如果之前的你对自己从来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不如从现在开始来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在班里的排名;

了解自己在全校的排名;

了解学校每年的升学率;

预测以自己现在的水平,能考入哪个级别的高中或大学;

……

只有对这些做到心中有数,你才能衡量出自己与理想大学之间的距离,也才能产生继续努力的欲望。

(2)了解自己的潜力如何。

何谓潜力?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潜力主要指我们身上没有发挥出来的学习能力。

关于学习潜力,我想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我是最有发言权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在一次考试中,100 分的题目,一名同学只考了60分,这说明他的学习水平就局限在60分之内吗?

并不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造成考试失分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答题时粗心、考试时过度紧张……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期的努力来弥补的。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经常考60分的同学,有30分甚至将近40分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现在,你也来测测自己的潜力吧:

在考试中,你是不是经常因粗心而失分?如果你在点头,说明你细心的习惯亟待培养。

你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但一做就错?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说明你对知识的掌握还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

你的某一科目或某些科目的分数是不是经常比想象中的低?如果是的话,说明这些科目的成绩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有人说,天才和笨蛋出现的几率都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句话,天才不常见,同样,世上真正的笨蛋也少有,所以,我们都属于介乎天才与笨蛋之间的平凡人。这也就是说,任何人都不笨,我们身上都隐藏着巨大的学习潜力。所以,不管你以前的成绩如何、现在的成绩如何,只要找到自己的学习薄弱点,就相当于找到了挖掘潜力的方向。找到了方向,你就可以不遗余力地朝着自己心中的梦想去努力了。

(3)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是什么。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学习如同打仗,如果能做到知己知彼,同样可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所谓“知彼”,就是把敌人的情况了解清楚。具体到学习,就是对每一科目的情况都能准确把握。比如,很多同学常常觉得数学这一科目很难,但它难在哪里你要搞清楚:是代数难,还是几何难?是基础知识难理解,还是综合题不知从哪里入手?

所谓“知己”,就是把自己的强项和弱项都了解清楚。就像有的军队擅长打歼灭战,有的军队擅长打游击战一样,每个人所擅长的科目及题型也是不同的。例如,有人喜欢学语文,而你却喜欢学数学;有人觉得填空题很好做,而你却觉得选择题最不易丢分……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常向同学们传达这样一种观念: 自己的强项和弱项都了解清楚了,你就相当于找到了提分点。

是的,弥补了自己的弱项,你的分数就会提高。同时,在自己的强项上做足文章,你的分数同样也能大幅提高。

如何让弱项变强、强项更强呢?

我曾教过的一名学生是这样做的:

他拿出了90%的精力来对付自己的弱项科目和弱项题型。例如,他的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所以他就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啃”课本,“啃”笔记,不求快,只求把每个知识点都弄通、弄透。语文这一科目中写作是他的弱项,除了把作文课的笔记认真地研究好几遍之外,他还坚持每天阅读,每天都写日记。

大多数时间用在了弱项上,那强项怎么办?他选择的方法是巧借他人之力。他的强项是英语,听从英语老师的建议,他报了个周末英语强化班。他的目标是,不该丢的分坚决一分不丢。就这样,他的强项科目也在与日俱“强”。

就像众人所期望的那样,这名同学以绝对的优势考上了北大。所以,我想请同学们记住这样一句话: 成功可以复制,沿 着成功者留下的足迹前进,你接近梦想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4)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同学们,你觉得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与提高成绩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

如果你在摇头,那我告诉你,你大错特错了。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老师,我常常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班里的同学。不管哪个年级,哪个班,学生几乎都可以分成这样几种类型:一是积极上进型,他们非常有上进心,学习很主动,因此成绩很不错;二是不温不火型,他们的上进心不强也不弱,学习不主动也不被动,按我的话就是,这些同学有点儿“与世无争”“自甘中庸”,因此他们的成绩不好也不坏;三是消极颓废型,他们对待学习非常被动,必须在老师或家长的“管制”下才肯学习。

你属于哪种类型呢?其实,不管现在你属于哪种类型,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你的未来都会一片光明。

作为老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常常给他们指出不同的努力方向:

“积极上进型”→在学习方法上多下点功夫。

“积极上进型”的同学最大的优点就是上进心强,舍得在学习上下功夫。但学习是一个讲究技巧的“技术活儿”,并不是下的功夫越大,取得的成就越大。在很多时候,学习成绩与掌握的学习技巧是成正比的。所以,我常建议“积极上进型”的同学多在学习技巧和方法上下功夫。例如:

不要只是埋头苦学,还要时不时地抬起头来总结;

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找规律和技巧;

不要自己坐在那里“硬憋”,要学会借力,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不温不火型”→多读励志读物。

在做人方面我非常赞同“中庸之道”,但在学习方面,我却不希望任何一名同学“与世无争”。在学习上“与世无争”,便意味着只要不考“倒数第一”就满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缺乏进取心的表现。而一个学生一旦没有了进取心,他的成绩只能是“节节败退”。

这种类型的同学,我常说他们就像一潭不流动的湖水,缺乏动力,因此,我常常会将一些优秀的青少年励志读物推荐给他们。你可千万不要小看那些励志读本,它们能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找到努力的动力和热情。所以,我觉得它们最适合“不温不火型”的同学。

“消极颓废型”→找到学习动力是当务之急。

在我看来,一个学生如果在他人的管制下才肯学习,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一个被别人强迫着学习的人,他会痛苦、疲劳……在这种情况下,成绩如何也便可想而知。

如果你属于这种类型,我建议你暂时放下手头的学习任务,停下来思考,思考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学习。为父母,为老师,为周围的人,还是为自己?

只有把这个问题彻底想明白了,你接下来的努力才会更有意义。

(5)了解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但不同的职业会带给人不同的眼界、经济收入……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你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

是整天推着三轮车辛苦地卖菜,还是每天都与一些成功人士讨论高科技、社会发展趋势?是在服装店里卖衣服,还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分子和离子?

当然,也许你会说,你现在才读中学,离就业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具体的职业你从来没有想过。

这一点我可以理解,毕竟你们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对社会上的具体职业还不甚了解。但即便你还没有找到职业方向,最起码也该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大概的构想吧。在不远的未来,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是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成功人士,还是生活拮据,整日为生活而奔波的忙碌者?

现在的你已经是中学生了,很快就会迈入成年人的行列。此时你对未来的构想,某种程度上会决定你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也许你觉得未来离你还很遥远,在这里,我们暂且不提那“遥远”的未来,只提眼前这些事儿。请对比一下,一个坚信自己未来会成为成功人士的同学,与一个对未来从没有构想的同学,谁的学习劲头会更大?谁的学习动力更强大?谁的成绩会提升得更快?

所以,不管现在你在读初中还是高中,请认真思考这几个问题:

我将来会去哪所学校读书?

10年后,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20年后,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6)了解要想考入理想的学校,自己的各科成绩分别需要提高多少分。

有美丽的梦想,但却没有积极的行动,那梦想也只能是空谈。

你想考清华,你想考北大,这个目标很激动人心,但你测量过自己与这个目标之间的实际距离吗?你知道自己再使几分力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吗?

关于这一点,我认识的一位清华在读生做得非常出色:

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建筑师。清华大学的建筑专业最好,但录取分数可不低,清华大学往年在他所在的省的平均录取分是680,他高三前几次考试平均分为580。也就是说要实现梦想,他最少还得再多考100 分。接下来他参照清华大学的录取分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他当时的各科成绩分别是语文110 分、数学125分、英语100分、理综245,要达到680分,每一科目都得再往上提一提。于是他这样给自己设定目标:语文135、数学140、英语125、理综280。

经过不懈的努力,他高考考了703 分,如愿以偿进入清华大学学习。

所有人都可以借鉴这位同学的做法。如果你想上某所大学,你就去查一查它往年的录取分是多少,看看你当前的成绩离录取分还有多大差距,再根据现在的成绩给自己算一笔账,若想实现梦想,总共该提高多少分,具体某一科又该提多少。有了明确的目标,相信你也会像这位同学一样,一步步实现心中那个美丽的梦。 bZlAnfPdjiBOHLT6+EBoSpVQTsXMmXmrB60Pay8ectjaG5h1JtYFIY2C7piVgFX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