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把知识点连成“串”

我任教的学校有这样一个惯例:每年高考成绩公布之后,都会邀请几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向学弟学妹们传授和分享学习经验。每一次都会有同学这样分享经验:

我经常把每一科的知识点连成“串”,这样更有利于记忆;

没事的时候,我经常会画“知识树”,这样能巧妙地发现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

……

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这些同学的分享向我们传达的是同样的内容:将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效果更佳。

在小学阶段,由于要学的知识量有限,即使不运用巧妙的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也能把知识都掌握了。但到了中学阶段,随着知识量的大幅增加,情况已经不同了:如果不善于“联系”,就很容易进入知识学习的误区。例如:

对于数学、物理之类的科目,如果不懂得将相关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就很难将综合题做对;

历史、地理之类的科目,包含很多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很容易“张冠李戴”;

……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凡是懂得将知识联系起来学习的同学,他们的知识掌握得不但很牢固,而且很少有漏洞。

我们去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时,通常都要带上一张地图。一路看地图,明方向、定目标,选择最佳路线,才能少走冤枉路,少在死胡同里兜圈子,节省时间,顺利到达目的地。

学习的时候,同学们也应该有这样一张“地图”。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时,有了这样一张“知识地图”,目标才明确,才能少走冤枉路。走的路程越远,地图越显得重要。

所以,每一个新学期开始之时,作为班主任,我都会开着玩笑对同学们说:“这个学期结束时,每个人针对每一科都要种一棵知识树,我敢保证,谁的树种得‘枝繁叶茂’,谁的成绩就好。”

那具体来讲,如何把零碎的知识点都连成“串”呢?

一位同学曾这样分享他将历史知识连成“串”的方法:

我将一张八开甚至是四开的大纸横放在书桌上,在纸的最左端竖排写下“中国古代史”五个字,然后画一个大括号,在括号后最顶端,写上第一章的名字,然后在第一章后面再画一个大括号,这个大括号后面最顶端再写第一节的名字,然后继续用括号,括号后面依次写上本节的各个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又包含若干小点,每一个小点又包含若干条……等到第一节结束,在下面继续写第二节。等到第一章所有内容都结束,再开始写第二章……以此类推下去。最后,整张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小字,这些字用无数括号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棵分支众多、枝繁叶茂的“知识树”。有了这棵“树”,整本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就全部浓缩进来了。

书本应该是越读越薄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通过不断总结,不断归纳,可以删繁就简,把书里一些非重点、不必要的内容排除,总结出能够提纲挈领的内容,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这位同学的方法就很好,他画“知识树”就是这样一个总结归纳的过程。而且,等画“树”的工作大功告成之后,你还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因为你会觉得所有的历史知识都在你的掌握之中了。

此外,这种提纲挈领式的串联方法还有一个好处——方便携带,便于同学们随时随地进行复习,进行查阅。如果我们随身总是带着课本,那比较麻烦,也不太可能。可是如果我们把知识内容都浓缩到几张纸上,那随身带着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温习功课。

另一位同学这样分享他将英语连成“串”的学习方法:

我有一个特殊的笔记本,这个本子中记录的都是我对知识的总结,尤其是利用发散性思维及联想式记忆方法进行的总结。以英语单词的记忆为例,由一个简单的单词radio我会联想到许多其他单词。例如:

这位同学的方法也很不错。中学学习看似很长,但由于需要掌握的知识量很多,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往往非常紧迫,学习任务也很繁重。这种情况下,如果同学们善于运用这种发散式的、联想式的方法进行学习,不但能够节省学习时间,还能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同学们可以试想一下,上述那位同学所提到的单词,如果一个个地来记忆,需要花多长时间?但如果利用这种联想的方法来记忆,效率是不是会大幅提高?

答案不言而喻。实际上,这种学习方法提高的不仅仅是学习效率,脑科学研究还表明,运用联想的方法所获得的知识,比依靠机械记忆所获得的知识要牢固10倍。

归纳总结一下,其实无论是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将知识“串”起来,还是通过联想的方式“串”,都能够起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多多使用这样的方法。

当然,并不仅仅是同一个学科的知识点才可以“串”起来学习,在现在的高考大形势下,将各个学科的知识点“串”起来学习很有必要。

不管是全国高考还是某些省市的高考,“3 + X”都是必考科目。其中“3”是指数学、语文、英语,“X”则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即将物理、化学、生物这3 个科目,或政治、地理、历史这3个科目的知识点,分别综合在一张试卷上来考查,这样一来,就对同学们的联想、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位学文科的同学这样分享经验:

高考中总分300 分的文科综合题我考了270 多分,学弟、学妹们让我分享“秘诀”,其实我的“秘诀”很简单——利用地图来学习政治、历史、地理这3个科目。

我的房间里挂着两幅大大的地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站在墙跟前看这两张地图。用手指着一座城市的名字,我的大脑就会积极地转动,联想这座城市的经纬度是多少、气候如何、特色物产有哪些、环境情况如何、交通及城市定位是怎样的,然后我还会联想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当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每天不多研究,只研究透一个城市就去做别的事情。到了即将高考的那段时间,这两幅地图我几乎烂熟于心了。

从大体上看,这位同学运用的也是联想、发散式的学习方法,不同的是,他以地图中的具体城市为线索,把3个学科的知识都“串”了起来。这种方法与高考考查同学们联想、综合能力的目的正好吻合。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或高三最后一轮的总复习中,同学们不妨也用用这种学习方法。

当然,如果你是理科生,也可以用列图表或画知识树的方法,来学习物理、化学、生物这3个科目。 yALBTj4fmE49s8k2qgHQmhid1+8VbufMAf1niZEHjlutyI3deYdmFdCzQ5aSPT7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