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人本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是十四世纪下半叶发端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它是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指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以人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

一、人本主义疗法的主要思想

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学派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又在七八十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将人的心理“低俗化”的倾向,又批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的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思潮。其领军人物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马斯洛(A.H.Maslow)和人本疗法的倡导者罗杰斯(C.R.Rogers)。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主要贡献是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并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分,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的应优先满足的需要,接下来是安全的需要,再接下来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根植于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或中性的,恶不是人性中固有的,而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受挫引起的,或是由不良的文化环境造成的。

2.罗杰斯的自我理论

罗杰斯的主要贡献是在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心理治疗实践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生物都有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本能,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和成熟的内在动力,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文化、环境、教育只是阳光、食物和水,但不是种子”,自我潜能才是人性的种子。教育的作用只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类固有的潜能得以自动实现。只要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最佳的心理环境或心理氛围,他们就会动员起自身的资源去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指导、自我完善,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为来访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其深化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

在心理治疗领域,罗杰斯最初提出的是“非指导疗法”(non-diractive therapy),后来改为“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最后发展成“以人为中心疗法”(personcentered therapy),即把每位来访者作为一个能自我成长的人而不是需要别人指导的患者;认为人是有智慧的,心理治疗并不需要对患者进行指导与控制;只要给患者提供足够的信任与尊重,他们便有能力去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罗杰斯在《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一个心理医师对美好生活的看法》中描述了理想的以人为中心,即人本主义疗法的情景:“医师和患者建立很深的个人关系和主观关系——不像一位科学家和一个研究对象那样的关系,也不像一位医师在准备诊断和医治,而是像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心理治疗师无条件地认为患者是一个具有自我价值的人,即不论他的处境、行为或情感如何,他都是具有价值的人。

二、人本主义疗法的基本原则

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罗杰斯强调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性,提出真诚(genuineness)、通情(empathy)、无条件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是心理治疗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

1.真诚

真诚是指治疗师或咨询师表里如一,既保持深层意识与外部表现的一致,又愿意通过语言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复杂感受。只有治疗师或咨询师的认知、情感、行为三者高度统一,才会产生和谐、融洽的治疗关系或咨询关系。

真诚不仅是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有效的必要条件,对于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也十分重要。教育者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对于自己所说、所教的内容,真诚地相信并认真地做到,教育才会有效。倘若教育者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在台上“喊口号”,在台下则“腐化堕落”,那么不但该教育者所说、所教的内容不能令人信服,而且他会惹人厌烦。

2.通情

通情又被称作共情、同感、同理心,是指治疗师或咨询师深入了解并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会来访者或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感受表达给对方,使其意识到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受到关注,产生被人理解和接纳之感。

多年前,我请一位美籍华人心理学家来京讲授人本主义疗法。他同我讨论对“empathy”这个词的译法,我译成“通情”。他问:“是同情吗?”我说:“不是同情,是‘通情达理’的‘通’情。”他认真地想了想,然后一拍大腿说:“好!好!好!这个词的多种译法我都不是很满意。你这个译法最准确,真正体现了我的老朋友罗杰斯的原意。这个词既有感受的层面,又有表达的层面,但不是强者对弱者的怜悯、同情,而是平等的情感沟通。”

3.无条件积极关注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治疗师或咨询师要无条件地接纳和尊重每位来访者,多关注积极因素,正向地看待其一切,不因对方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而受到影响,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成长的潜力以及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

如果将这一原则应用到教育工作中,那就是无论学生品德好坏、学习优劣、相貌俊丑以及家长地位如何,教育者都要无条件地给予接纳和尊重,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帮助他们用优势应对劣势,促进所有学生健康成长。

三、人本主义疗法的实施过程

罗杰斯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过程归纳为十二个步骤。这些步骤虽然看似没什么联系,但在实施过程中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具体来说,这十二个步骤是:

1.来访者主动求助

来访者如果没有改变自我的需要,那么治疗或咨询很难成功。

2.治疗师或咨询师说明情况

治疗师或咨询师向来访者介绍治疗或咨询过程,强调来访者自身的作用,以及治疗师或咨询师只是创造有利于来访者成长的氛围。

3.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

无论来访者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治疗师或咨询师均应以诚恳、友好的态度相待。

4.治疗师或咨询师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

治疗师或咨询师不是被动地接受对方提供的信息,仅仅对表面的内容做反映,而是深入对方内心深处,注意发现其投射或隐含的情感。

5.促进来访者的成长

一旦来访者将消极情感表达、暴露出来,模糊、试探性、积极的情感便不断萌生出来。

6.接受来访者的积极情感

治疗师或咨询师只需不加评价地接受对方的积极情感,促使其自然达到领悟与自我了解的地步。

7.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自我

由于治疗师或咨询师对来访者采取了理解和接受的态度,所以来访者有机会重新认识自我,并接受真实自我,从而为在新的水平上达到自我整合奠定基础。

8.帮助来访者采取决定

新的整合意味着新决定与新行为的产生。治疗师或咨询师应协助来访者澄清可能做出的选择。

9.治疗或咨询效果的产生

来访者通过自我领悟,取得了对问题的新认识,某种积极、尝试性的行动便应运而生了。

10.扩大治疗或咨询效果

在已有尝试的基础上,治疗师或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发展更深层的领悟,并扩大领悟范围。

11.来访者的全面成长

来访者克服了对选择的恐惧,勇于探索自我,出现新行动。此时,双方的关系达到顶点,来访者会主动提出问题与治疗师或咨询师讨论。

12.结束治疗或咨询关系

来访者感到无需再寻求帮助,治疗或咨询即宣告结束。

人本主义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大势力,在心理治疗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人们普遍认识到无论哪一种治疗理论和方法,若不以人本为前提,均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但人本主义疗法过分强调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认为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而忽视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成长的影响和制约,否认方法技术的重要性,这是其理论的局限。 5j56RPEo0G4nn7w3Btic5eyJwNjNyuF5TOCMkEke9WxH0oBri3LW9WjfjdfGDH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