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行为主义疗法

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作为使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心理学第一人,和他的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共同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他们主张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构造主义心理学由于其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和脱离生活实际,又把内省法看作心理学的主要方法,遭到欧美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一、行为主义疗法的基本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al psychology)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主张以客观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从而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它可被区分为古典行为主义学派和新行为主义学派。

古典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约翰·华生(John Watson),他主张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抛弃内省法而改以客观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用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并将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的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 ex)学说看作一切习得性行为的理论基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一些心理学家对早期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内部因素、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极端观点感到不满,开始尝试对早期行为主义进行改造,这就是所谓的新行为主义。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是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他提出了有别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在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当它按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它就能吃到食物,从而使其行为得到强化。斯金纳认为,虽然人类学习行为的性质比动物复杂得多,但也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实现的,因此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他人的反应。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在学生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后给予一次强化,学生通过这种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方式逐步完成其学习任务,这就是斯金纳教学机器的设计原理。

斯金纳在对学习问题进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理论,他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把强化分成积极(正)强化和消极(负)强化两种。积极强化是获得强化物以加强某个反应,如鸽子啄键可得到食物;消极强化是去掉可厌的刺激物,从而使行为得到强化,如鸽子用啄键的方式去除电击伤害。斯金纳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出了一条重要结论:呈现消极强化物或去掉积极强化物,即用惩罚去消除某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是不利的。他的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不能减少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在他的实验中,当白鼠已牢固建立按压杠杆得到食物的条件反射后,当它再按压杠杆时给予电刺激,这时按压率会迅速下降。如果以后杠杆不带电了,按压率又会直线上升。斯金纳对惩罚的科学研究,对改变当时在美国和欧洲盛行的体罚教育起了一定作用。

班杜拉(Albert Bandura)是新行为主义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他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立了现代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即观察他人行为和模仿他人的榜样行为形成的。

班杜拉以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过程为研究对象,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前者是指在自身活动过程中学习,后者又称观察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注意其行为的后果学会新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班杜拉认为,一个人对自己应付各种情境能力的自信程度,将决定一个人是否愿意面对困难的情境及其在面对困难情境时的持久性。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有较高的预期,那么他在面临困难时往往会勇往直前,愿意付出较大的努力,坚持较久的时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那么他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感受和逃避行为。

班杜拉的研究结果都是以人为实验对象得出的,这就避免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把由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推广到人类的错误倾向,其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

社会学习理论重视社会因素,特别是榜样的作用,强调个人对行为的自我调节,主张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这些思想,无论对于教育工作还是管理工作,都是十分可取的。

二、行为主义疗法的常用方法

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建立的行为疗法,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

行为疗法的概念最早是由斯金纳等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与其他学派相比,行为疗法更强调设立治疗目标。特定的治疗目标是由治疗者经过对来访者行为的功能分析,帮助来访者制定的。一旦确定了治疗目标,就可以开始进行新的条件作用学习过程了。

行为疗法有很多种,人们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系统脱敏疗法

这是最典型的行为改变技术。在实施这种疗法时,治疗者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是由什么刺激情境引起的,把所有行为反应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然后教会患者一种与该行为相抗衡的反应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有系统的方式把那些由于不良条件反射形成的强弱不同的行为反应,由弱到强逐个地予以消除,最后消除最强烈的行为反应(即治疗的靶行为),帮助患者重新建立一种接触有害刺激而不再敏感的正常行为,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等适应不良行为。

2.行为塑造疗法

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设计出来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行为塑造法一般采用逐步升级的作业,只要个体向期望的目标前进一步,就给予奖励强化,促使其出现良好行为的次数逐步增加,从而塑造新的行为,以新的行为取代旧的、异常的行为。此方法的适用范围包括消除恐怖症、厌食症、肥胖症和其他神经症行为以及某些性功能障碍等;也可以用来改善或促进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交行为;在教育工作中,可用于对智力低下者、孤独症患者及其他问题儿童的训练。

3.代币制疗法

当个体做出预期的良好行为时,马上给予代币奖励,使其良好行为得以形成和巩固。代币作为阳性强化物,虽然以记分卡、筹码和证券等象征性的方式呈现,但具有现实生活中“钱币”的功能,可换取多种多样的奖励物品或个体感兴趣的活动入场券。并且在个体出现不良行为时,还可扣除代币,使阳性强化和阴性强化同时起作用,从而造成双重强化的效果。此法不但适用于低龄幼儿和智力障碍儿童,在工读学校、少年管教所和监狱等场所也可使用,甚至可在精神病院使用。

4.厌恶疗法

这是一种帮助人们将所要戒除的靶行为同某种使人厌恶的或惩罚性的刺激(如疼痛、催吐、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或声响、食物剥夺或社交剥夺以及个体极端憎厌或无法接受的想象场面)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从而戒除或减少靶行为出现的方法。在临床上多用于戒除吸烟、吸毒、酗酒、各种性行为异常和某些适应不良行为,也可以用于治疗某些强迫症。

5.满灌疗法

这是一种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的行为改变技术,与系统脱敏法有某些共同之处,即都是让患者接触恐怖的事物或情境,从而达到消除恐惧的目的。系统脱敏法是使患者循序渐进地、逐步地接触其恐惧的事物,满灌疗法则是使患者“一次到位”地接触其最恐惧的事物。置身于恐怖的真实环境中被称为现实满灌;想象某种严重恐怖情境,被称为虚拟满灌。

6.放松训练法

这是一种通过身体放松使整个身心放松,以对抗由于心理应激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的紧张反应,达到强身、祛病目的的行为训练技术。最常用的方法一种是腹式呼吸法。此外,这种方法也比较常用:交替收缩、放松自己的骨骼肌群,同时有意识地去感受四肢和躯体的松紧、轻重和冷暖的程度,从而取得“放松、入静”的效果。

7.自我控制疗法

主要通过确定目标、自我监察、自我强化等手段达到消除不良习惯性行为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戒烟、戒酒、戒毒瘾及治疗贪食症等。

8.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借助电子仪器,让人们能够知道自己身体内部正在发生的变化,学会调整和控制心率、血压、肌紧张度、汗腺分泌和脑电波等身体机能的活动,从而改善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矫正对应激的不适宜反应,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在临床工作中,行为疗法是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心理治疗技术。 +wcBxS7tjYYW9/A3nOyWnsF/OOWRNHRHQ/e05i8y3aSpAnMyaywUbBXaQLhoIoL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