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美洲豹神庙

682年5月3日,哈萨乌在父亲去世后继位成为蒂卡尔国王。这位统治者在文献中有时以阿可可、统治者A或者雨天等名字出现。在经历了与卡拉克穆尔(Calakmul)、卡拉科尔(Caracol)和多斯皮拉斯(Dos Pilas)等城市的长期军事冲突之后,他实现了蒂卡尔城的复兴。13年后,哈萨乌·查恩在和卡拉克穆尔的国王对战时取得了胜利,蒂卡尔由此恢复了独立。这些细节被刻在遍布城市的门楣和石碑上,以供后世铭记。

为了庆祝蒂卡尔的解放,哈萨乌·查恩建造了一批纪念性建筑,其中包括大美洲豹神庙(1号神庙)和面具神庙(2号神庙)。新的建筑美化了这座大都会,同时也打破了以往的殡葬传统。在哈萨乌·查恩统治之前,蒂卡尔历代国王一直被埋葬在北卫城,但他决定将这两座巨大的新神庙作为王室陵墓。较高的一座金字塔属于他,另一座属于他的妻子拉钱·乌内·莫夫人。随着在金字塔内部发现陵墓,考古学家于1962年证实了墓葬的主人确系哈萨乌·查恩。

研究人员将蒂卡尔城所在的16平方千米的区域划分成网格,以便进行考古研究。大美洲豹神庙被列为这座城市的一号建筑(5D—1)。

1号神庙是一座雄伟的金字塔建筑,也是蒂卡尔大广场的主角。九层梯级状平台和倾斜墙壁的设计后来成为典范,不仅在蒂卡尔城内被复制,也被复制到帕伦克(Palenque)、埃尔米拉多(El Mirador)、埃兹纳(Edzná)等地。和奇琴伊察、乌斯马尔等其他玛雅城市的主要金字塔一样,这座金字塔的九层阶梯(基座)代表玛雅冥界的层数。冥界的夜之众神将强加九项考验,亡灵必须经历并通过这些考验才能升入上层世界。玛雅人相信存在一个向下的世界,即九层的冥界或西巴尔巴(下界),那里是亡灵的归宿;一个中间世界,即人类居住的地方;一个向上的世界,即十三层的天界(上界)。因此,对古代玛雅人来说,九层的一号神庙成为死亡的象征。

金字塔的顶部可通过唯一的一部阶梯到达,狭窄的台阶和陡峭的坡度令人生畏。阶梯尽头是一座简单的神庙,只有一个入口,内部有三个带拱顶的房间。墙壁非常厚,因为这些拱顶不是真正的拱顶,而是由层层砖石向内合龙形成的“玛雅拱”。这种类型的拱门及拱顶的筑造方法是将石块以梯级状均匀叠加在一个洞口的两侧,直到两侧在顶部汇合。

永恒的眷属

在哈萨乌·查恩·卡维尔的统治下,蒂卡尔城的面貌焕然一新。他还打破了许多既定的教条,比如国王陵墓的地点。此前蒂卡尔的王族一直安息在北卫城,但这位国王要求将自己安葬在一个新地点—大广场。他在那里为自己建造了长眠的居所,即1号神庙,又名大美洲豹神庙。这位统治者还下令在自己未来的陵墓前修建2号神庙(面具神庙),作为妻子拉钱·乌内·莫夫人的安息之所。

这个新空间象征着蒂卡尔城的重生,因为那时这座城市结束了被占领的历史,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此外,这也是一种宇宙学象征,表示这对神圣眷属创造并统治这片土地和居住在那里的生灵。1号、2号神庙象征这对神圣的眷属,外观高大修长的1号神庙代表丈夫,而低矮敦实的2号神庙则代表妻子。久而久之,国王和王后成为传说中神圣而永恒的造物主夫妇。

大美洲豹神庙(左)与面具神庙(右)不仅是这对神圣眷属的陵墓,也是对他们的隐喻。这对建筑完美相对,在大广场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带有环形底座的碗和半球形碗盖,后者有一个鸟类图案提手。碗和碗盖表面均饰有特奥蒂瓦坎风格彩绘图案,采用红色、蓝色和黄色等鲜艳的色彩,并用黑色线条描边。这件文物出土于蒂卡尔北卫城34号神庙的10号墓葬。

西尔韦纳斯·G.莫利博物馆(Museo Sylvanus G. Morley),蒂卡尔

神庙入口上方有一块红色门楣,采用人心果木制成。这块门楣表面没有装饰,不过庙内房间的三块门楣上都装饰着赞颂哈萨乌·查恩的美丽的浅浮雕,展现了他被众多保护神围绕的画面。这座神庙顶部矗立着一个巨大的顶冠,石刻上的坐姿统治者身边环绕着涡螺和蛇。

这座金字塔神庙的高度接近50米,包括从大广场基面到神庙顶冠的高度。它的主立面朝向西方,面对2号神庙,注视着太阳西沉。日暮的景象使这座建筑物的墓葬功能更加突出。

拯救大美洲豹神庙

建立在危地马拉的佩滕省丛林中的玛雅城市不得不面对非常恶劣的环境,用石灰岩筑造的古迹遭到炎热高湿气候和暴雨的严重侵蚀。1956年至1969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对大美洲豹神庙实施了首次干预,包括修复主立面,以及清除吞没了这座建筑其余部分的植被。

后来,危地马拉文化部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和西班牙国际合作署于1988年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旨在保护危地马拉的文化遗产。在此背景下,蒂卡尔1号神庙修复项目于1992年启动,并于四年后完成。修复项目组的成员是一群跨学科的科学家,为项目提供了全球视野。120名专业工作人员不仅修复了神庙的建筑,还对遗迹周围的植被、动植物和微生物进行了详细研究,以确定上述因素在神庙石料损坏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经过分离并鉴定藻类、真菌和地衣的样本,工作人员证实它们就是侵蚀古迹的罪魁祸首。

项目组认识到了研究蒂卡尔国家公园的气候、动植物的影响对于项目成功开展的重要性。这项研究是1号神庙修复项目的第一阶段,包括建筑修复,但是不涉及考古研究,尽管关于神庙仍然疑团重重。不过修复工作还是从城市及其历史方面解释了神庙的环境。

哈萨乌·查恩·卡维尔:伟大的倡导者

关于这座神庙的建造者是哈萨乌·查恩还是他的儿子依金·查恩·卡维尔(Yik'in Chan K'awiil),一度存在争议。专家团队的最终结论是,哈萨乌·查恩为自己建造了陵墓,而且他还以复杂的创造性方案改造了城市空间,包括2号神庙、北卫城和中央卫城。

此外,1号神庙修复项目也推翻了神庙建筑顺序是先建陵墓后建金字塔结构的观点。然而,关于金字塔建成后如何再打开通向墓室的地道,学者们评估了两种可能性,至今仍然悬而未决。一种可能性是哈萨乌·查恩将陵墓封闭起来,待他离世后,人们只需在建筑物西侧开一个门洞来安葬他;另一种是金字塔建造时没有为墓室留出空间,后来人们凿开墙壁以存放国王的灵柩。在玛雅文化中,生前为自己建造墓室的做法并不稀奇,因为在其他玛雅城市发现过空置的陵墓,它们随着城市的瓦解而被遗弃,没有机会投入使用。

1号神庙修复保护项目最后阶段的工作包括更换状况不佳的石块,以及更深入的生态系统研究,其目的是识别和选择公园内原有的树木品种,作为保护建筑景观免受气候侵蚀的另一个要素。所选的30个物种既满足保护玛雅遗迹的最佳条件,也使遗迹更加完整,因为它们都是古代的蒂卡尔地区种植过的物种。

蒂卡尔与卡拉克穆尔的终极大战

玛雅古典时期,蒂卡尔和卡拉克穆尔两大城邦持续争夺该地区的霸主地位。二者的敌对起始于几个世纪之前,后来又持续了更长时间。562年,两大城邦发生了第一次严重冲突。自称得到“蛇王”庇护的卡拉克穆尔在第一个阶段的交战中占据优势。然而哈萨乌·查恩·卡维尔继位统治蒂卡尔后,彻底改变了局势。

纳赫通:蒂卡尔的拥护者

纳赫通(Naachtún,又名马苏尔)是佩滕省东北部埃尔米拉多尔地区(El Mirador)的一座重要城市。它曾经是蒂卡尔和卡拉克穆尔之间的纽带和中立地带,直到这两个城邦之间爆发战争。卡拉克穆尔战败后,纳赫通不再保持中立,而是倒向了蒂卡尔一边。这一史实的证据包括纳赫通的石碑和蒂卡尔的5号祭坛,前者表现了蒂卡尔王后(一位蒂卡尔统治者的母亲);后者的图案上,哈萨乌·查恩·卡维尔国王的身旁出现了一位纳赫通的国王。

蒂卡尔的5号祭坛图案表现了一种仪式,其中哈萨乌·查恩在向纳·通特·卡尤克(Na TunteKayuak)夫人的遗骸致敬,在场的还有纳赫通的国王。这块石刻祭坛是在3号神庙西边的N组双金字塔建筑群中发现的。

蒂卡尔的国王

纳赫通的国王

在蒂卡尔备受尊敬的纳·通特·卡尤克夫人的骸骨

字形 通过石刻上的字形,人们得以了解这幅场景的意义以及这位王后去世的时间:703年5月。

695年8月5日是两个王朝决战的日子。这是玛雅布地区两个最重要的大都会的合法统治者之间的生死之战,一场成王败寇的血战。双方都违背了许多战争规则,比如生俘贵族、和盟友一起上阵。卡拉克穆尔这个派别获得了来自卡拉科尔、彼德拉斯内格拉斯、亚斯奇兰、多斯皮拉斯和埃尔纳兰霍(El Naranjo)等城市的兵力支援。而蒂卡尔也拥有纳赫通、瓦哈克通、帕伦克和科潘等盟友的援军。不过两派各自的盟友关系存在差异,卡拉克穆尔的盟友建立在亲族关系的基础上,蒂卡尔的盟友之间则没有这层关系。卡拉克穆尔高举着蛇王的旗帜,蒂卡尔挥舞着穆图尔(蒂卡尔的古称)的旗帜,双方展开残酷的战斗。这场战争以卡拉克穆尔那位被称为“火之爪”的国王的死亡而告终。蒂卡尔的胜利在整个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开启了这座大都会及蒂卡尔王朝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新时代。从那时起,以哈萨乌·查恩为代表的君主让这座城市焕然一新。

战争记录

哈萨乌·查恩希望向后人展示他的战绩,于是委托蒂卡尔最好的雕塑家在1号神庙的几块门楣上记录了这段历史以流芳百世。门楣上的这位蒂卡尔国王以胜利者的形象出现,身旁围绕着多位保护神。

其中3号门楣最为出色,可见幻境中有一只巨大的美洲豹伸出强有力的爪子保卫国王(美洲豹是其家族的象征),哈萨乌·查恩坐在宝座上举行自我牺牲的仪式,以感谢众神赐予胜利。

2号门楣则表现了一个复杂的图形主题,带有特奥蒂瓦坎的影响。一条张着大嘴的巨蛇保护着哈萨乌·查恩,形成了他的头饰。门楣上的铭文为了纪念哈萨乌·查恩的祖先,来自特奥蒂瓦坎的统治者“掷矛猫头鹰”逝世13个日历周期(260年)。特奥蒂瓦坎元素在玛雅社会中是一种政治宣传的象征,因为这些元素提醒人们,统治者家族发源于当时中美洲最大的权力中心。

目前,这些美丽的门楣中有不少陈列在异国他乡的博物馆。它们是被19世纪的探险家或收藏家从建筑上挖走的,当时并未留下准确的记录。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尼学会博物馆(Museo del InstitutoSmithsoniano de Washington)的一件展品就属于上述情况。这件展品高28厘米,宽7.5厘米,于2014年3月被记录为人心果木门楣的一部分。那是一幅雕刻于700年左右的侧面人像,具有古典时期终末期(650—900年)蒂卡尔统治者的典型特征。关于这件展品的研究尚未完结,但是初步假设指向它来自蒂卡尔考古区的一座神庙。根据它的规模、风格和被学会收藏的年份(1907年)来看,它可能来自大美洲豹神庙的3号门楣。

卡拉克穆尔的7号结构物是一座7世纪的公共建筑。上层区域有一座陵墓,其主人可能来自与哈萨乌·查恩麾下军队交战的贵族家庭。

发掘于卡拉克穆尔的覆面、项链与耳饰,用翡翠、贝壳和灰色曜石制成。玛雅人非常崇尚玉石。

圣米格尔堡考古博物馆(Museo Arqueológico Fuerte de San Miguel),坎佩切

哈萨乌·查恩·卡维尔的长眠之地

1962年,美国建筑师、考古学家奥布里·特里克(Aubrey Trik)在大美洲豹神庙内发现了一条地道,他顺着这条地道到达一座陵墓并将其命名为116号墓葬。该墓葬原封不动,也就是说尸骨还被埋葬在原地,未经触碰或移动,并且有数量惊人的殉葬品。通过铭文研究,人们得知这是死于734年的哈萨乌·查恩·卡维尔的陵墓。宽阔的拱顶结构墓室建造在大广场地下,封闭墓室为隆重的葬礼画上句号。

在该墓葬中发现的尸骨属于一名成年男性,年龄大约55岁,身高170厘米。这位男性身体健康,唯一的病症是早期关节炎。他的头部表现出圆周塑形的痕迹,即用布带收紧包裹头骨,使头骨变得瘦长,这种做法在玛雅贵族中非常流行。此人仰面躺在一块铺着美洲豹皮的席子(植物纤维垫子)上。哈萨乌·查恩的寿衣装扮极尽华丽,贵族专属的装饰品熠熠生辉,包括头饰、吊坠、手镯、脚镯、耳饰、珍珠饰品以及一条由114颗玉珠串成的沉甸甸的项链。这条项链还出现在了16号和30号石碑的图案上。

哈萨乌·查恩·卡维尔永生路上的殉葬品奢华至极。随葬的翡翠物件中,最显眼的要数重达数千克的抛光玉珠和一个马赛克镶嵌的容器。此外还有各种海贝装饰品、大颗珍珠以及装满食物饮料等祭品的彩色陶瓷容器。殉葬品还包括华美的纺织品、美洲豹皮、黄铁镜子和骨制品(人骨和疑似美洲豹的动物骨)。其中37件骨制品上有雕刻装饰(利用裂缝制作的浅浮雕),包含铭文和以雨神恰克为主角的神话场景。

在哈萨乌·查恩·卡维尔的殉葬品中发现的骨制品,它以精美的细节描绘了划桨神用一艘仪式独木舟载着玉米神的画面。后者需要和两名划桨者一同穿越冥界的原始水域,其中一名划桨者戴着美洲豹头形状的头盔。这幅画面中的玉米神很可能就是哈萨乌·查恩本人,他正被载着前往人生旅程的终点。

危地马拉国家考古与民族学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 Arqueología y Etnología),危地马拉城

彩色陶瓷杯,展示了一位达官贵人(可能是哈萨乌·查恩·卡维尔)坐在宝座上接受臣民参拜的画面。这是一件来自116号墓葬的殉葬品。

西尔韦纳斯·G.莫利博物馆,蒂卡尔

刻在石头上的皇家印记

16号石碑展示了682年至734年在位的古典时期终末期统治者哈萨乌·查恩·卡维尔,他是蒂卡尔政治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国王身着精致的仪式服装,硕大的绿咬鹃羽冠十分夺目。这种鸟在中美洲社会是生育、富足和权力的象征。他正面佩戴面具和耳饰,穿着胸甲、装饰繁复的凉鞋,系着人头形扣子的腰带,戴着手镯脚镯,手持祭祀棒,还有装着柯巴脂熏香的口袋。石碑上的象形文字罗列了这位蒂卡尔国王的贵族头衔和仪式日期。

16号石碑和5号祭坛是由德国探险家托伊贝特·马勒(Teobert Maler)于1904年在N组双金字塔建筑群中发现的。 AImL94ESloaonhCKN3BXJZnJcdpyo7XVIZHT1gWSNDIBrWkMTSmkrBdjY07Tams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