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吴湖帆,乱世里的收藏家

2016 年 6 月 28 日,吴湖帆旧藏“雷峰塔藏经”现身朵云轩 2016 年春拍,最终以 2875 万元人民币成交。在大众眼中,吴湖帆是民国时期叱咤风云的画坛巨匠,以出神入化的笔下功夫,成为海上画坛的一代宗主。其实,吴湖帆也是鼎鼎大名的收藏家,文物鉴定学的奠基者。在他丰富而庞大的收藏中,“雷峰塔藏经”只是沧海一粟。

适逢文物大劫难的时代

纵观中国古书画鉴藏史,宫廷与民间,自 12 世纪以来,始终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宫廷藏品大量流入民间,甚至流失海外。尤其令人痛心的是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带来的巨大损失。清末民初的变革,对宫廷书画来说更是浩劫。末代皇帝溥仪随意将藏品赏赐臣工,甚至监守自盗,大肆窃取宫中书画达 1200 余件。其中大部分在天津、北京等地兜售,为当时诸多画商、鉴藏家如张伯驹、张大千、钱镜塘等寻觅获购。

对这批珍贵的散佚古书画,吴湖帆亦屡有斩获,他曾记道:“张中《芙蓉鸳鸯》二画,皆清内府旧物,在甲子(1924 年)出宫时至天津售出,余以古物及现金易得,约 6000 金。”

另一次大批文物离开紫禁城,则是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民国政府为避兵火,将宫中所有重要文物分批南迁寄存上海,1936 年又举迁南京故宫新建库房,至 1948 年,由蒋介石下令将其中近 60 万件文物运抵台湾,其中书画 8000 余件。

对于这批当时国内最为重要的书画珍品,吴湖帆亦十分幸运地得以数次观摩研究:1935 年,国民政府应英国政府邀请赴伦敦举办“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吴湖帆受当时故宫博物院代理院长马衡之邀担任专门审查委员会委员,主要任务便是在沪审阅故宫所藏唐、五代、宋、元、明、清书画,最终选出 175 件参展品;1937 年,他又两赴南京故宫库房,为全美展审查展品。因此可以说,现今分藏北京、台北的两岸故宫旧藏书画巨迹,大多有经吴氏研究。

其间,对于藏品真伪,吴湖帆都专门做了笔记,撰有《目击编》等,其中他认为,所见两卷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一真一假,乾隆题跋的《富春山居图》为赝品。这个结论,直到现在学界也奉为定论,可见吴湖帆于当时获观古书画之丰富以及其在鉴定界的核心地位。

需指出的是,吴湖帆 1924 年从苏州迁往上海。当时,上海已然是书画聚散重镇,形成了以张珩、庞莱臣、吴湖帆、蒋祖诒等为核心的藏家群体,其规模足与京城对峙,这其中吴湖帆最具影响力。

吴潘合璧,强强联合

在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画坛中,吴湖帆地位首屈一指,既是画坛盟主,也是收藏达人。吴湖帆的家族集官宦、文艺于一体。他自幼就进入当时的主流文化精英圈,从艺伊始即受正统文人画学思想之影响;优渥的家境,也为他提供了直面古人真迹的机会;而他与生俱来的末世贵族气质,亦始终贯穿并影响其一生的鉴藏与创作。

吴湖帆在收藏鉴赏方面的兴趣无疑来自家传。祖父吴大澂,是江南艺坛德高望重的宿耆,父亲吴本善是他的启蒙老师。而苏州怡园主人顾麟士发起的“怡园画集”,则是他从艺生涯的启蒙地。“怡园画集”聚集了包括担任会长的吴大澂、海派大家吴昌硕以及陆恢、费念慈等在内的众多名家,成员每月聚 3 次,“研讨六法,切磋艺事”。

1917 年,吴湖帆生平的首次公开鉴定就发生在怡园。当时,他鉴定出一幅王翚的画作是真迹,并果断以祖父的《山水八帧》《盂鼎》拓本换得这幅画。

1924 年,吴湖帆和妻子到上海定居。他的妻子叫潘静淑,出身名门世家,两人都雅好书画。而他们的梅景书屋则再现了当年怡园的盛况。

夫妇俩分别将各自家传书画文物会集于梅景书屋,其中吴氏秘藏有祖父家传的,还有来自外祖沈树镛的。潘夫人那边的家传宝贝则不但有书画,还有碑帖。吴潘合璧,可谓强强联合。

此后,夫妇二人志同道合,购藏热情与日俱增,规模亦趋庞大。梅景书屋所藏特殊题材的绘画作品,往往为吴潘夫妇所共嗜者。比如,他们于古今名家画猫别有偏爱,“夫人爱猫入骨,自小即如此”。二人可谓遇画猫即收之,藏品之丰富,几乎可以办一个特展。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情况有所改变。乱世之际,南北阻隔,尤其江浙迭遭兵乱,吴家经济来源受到严重冲击,吴湖帆只得将所藏董其昌《昇山图》卷、王时敏《为奉山图》轴等陆续出售变卖,无奈之情时常溢于言表,“几如李后主挥泪别官人,意殊不舍,情实难堪”。

鉴藏时堪比“包公”

与一掷万金的富豪张珩、大资本家庞莱臣等藏家相比,梅景书屋的购藏经费其实拮据得多。吴氏虽有家财,但主要依赖出租苏州房产、田亩等,斥资数百元、数千元尚能承受,一旦索价万元,往往只能“浩叹而已”。颇具传统士大夫色彩的吴湖帆,能终成沪上重要藏家之一,除以金钱直接购买外,所采用的其他方式,无疑也体现了 20 世纪上半叶书画交易之风气。

第一种是以物换画。吴、潘皆出身大族,祖传文物数量众多、门类广泛,碑帖、善本、青铜器、瓷器、古印、玉器、古琴等无所不有。出于对古书画之偏爱,他们往往以金银首饰、家藏古物等,或变卖蓄资,或直接进行交易。比如吴氏生平最为得意的黄公望《剩山图》卷,就是用家藏重器——“商王之母黎尊”换来的。

“以画养画”是梅景书屋得以购藏的另一主要方式。吴湖帆于 1934 年将郑思肖《兰花图》卷售予庞莱臣,获 5700 元,第二天,即花费 1700 元购入恽寿平《为陶诞仙补照图》卷。循环周转中,时有同一作品失而复得的情况,比如吴家旧藏文徵明《虎山桥图》卷,此画本是吴大澂祖传,1927年被吴湖帆换给他人,1938 年又换回,诚如吴氏自叹,“昔日以易画而出,今复以易书而入”。

此外,20 世纪上半叶藏友间互通有无性质的馈赠也颇为流行。

受财力所限,吴湖帆虽然极为重视唐宋真迹,但所藏无法与庞莱臣的虚斋相提并论。尽管如此,吴湖帆的藏品自有其特色。他推崇“正统派”,对元明清文人主流画家,不遗余力地收购。此外,吴氏所藏中还有一些绝无仅有的珍品,如戚继光书法、朝鲜废摄政王大院君画兰小直幅等。

对于书画真伪的判断,吴湖帆显得十分自信。平时他的性格儒雅随和,但涉及鉴藏,就成了铁面无私的“包公”,不仅纠古人的错,也纠友人的错,甚至连父亲的错都毫不留情地指出。

金俊明的《群芳合璧图》册是祖父吴大澂所收,第六开为张适补画梅花。册后有吴湖帆父亲考订的张适生平,认为此张适为嘉兴道士张适,而实际上画史中有两个张适,本册中画梅花的是吴人张适。吴湖帆根据记载纠正了其父的错误。

吴湖帆在鉴藏上还有一个很大的成就,他培养了众多弟子,其中不乏徐邦达、王季迁等享誉中外的鉴定大家。通过这些弟子的努力,书画鉴定真正变成了当代科学,而他们的基础都是吴湖帆打下的。

(文/凌利中) rw22qPi4E4VXd5b8LPTF73KTvexUzfUnVGx8OF/CGbRBJDncD2TIdNcO5W9gP6B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