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本质要求分别从领导力量和旗帜方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五大建设、对外交往、文明形态等多个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进行了科学总结。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简练概括,它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旗帜方向。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性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政治保障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且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1978年,我国GDP只有约3 679亿元;2017年,我国GDP达827 122亿元,当年经济增量相当于2016年全球第十四大经济体澳大利亚的经济总量。2017年,我国GDP按不变价计算较1978年增长约33.5倍,年均增长9.5%,平均每8年翻一番,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在开展现代化建设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也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现代化道路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和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在新时代,只有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广泛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内容丰富。从经济建设来看,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必须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做支撑,这就要求将高质量发展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从政治建设来看,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我们追求的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全过程的人民民主。从文化建设来看,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人们在实现物质富足后,必然会追求更多的精神富有。这就要求我们持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从社会建设来看,要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贫富两极分化极易导致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引起社会撕裂;而贫富差距甚微、共同富裕的社会是和谐稳定的社会。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生态文明建设来看,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贯彻实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理念,要求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综合来看,这些内容虽从不同维度道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多方面的本质要求,但它们又都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五位一体”的协调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多方面的协调推进。正是在“五位一体”的全面协调推进中,我国现代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从1952年的几十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超过1万美元,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得到了大幅度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占15.7%,56个民族都有本民族代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非中共委员占60.2%。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比例越来越高,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女代表742人,占2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有女委员441人,占20.4%。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方面,我国文化更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 212个、美术馆618个、博物馆5 788个、文化馆3 32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2 825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万多个。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国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71元增加到2020年的32 189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年的57.5%、67.7%下降到2020年的29.2%、32.7%,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我国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我国自1978年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截至2020年底,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 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3.57%。2020年底,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3.04%,湿地保护率达50%,中国民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满意度达89.5%。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以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时代命题,我国在对外交往上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这主要是因为它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和历史趋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单独某个国家能完成的事情,也不是几个国家的责任,而是要求世界各国勠力同心,“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这短短的20多个字不仅表达了各国人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吁,同时也深刻道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涵。为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需要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将自己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荣辱与共、风雨同舟。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此作为价值基础,将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紧密联结,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结合,体现了我国人民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一致性。
我国以人类共同价值为出发点,以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为基本遵循,在多个领域和方面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取得了众多成果。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后,我国又相继提出了中非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等倡议,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文明形态。这一文明形态主要“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发展道路上,它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非资本主义道路。第二,在形态呈现上,它是至少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个文明”在内多维合一的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既形成于“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也表现于“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当然,“五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也成为内聚于中国式现代化中“五维合一”协调呈现的本质要求。第四,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消灭了阶级对立、阶级剥削的社会主义的文明新形态。在社会性质上,它不同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旧文明形态,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文明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借鉴吸收其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它打破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迷思,为其他国家和民族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鼓舞着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正如泰国国会主席川·立派所说,“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鼓舞” 。巴西总统卢拉也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表明,……每个国家都必须根据其历史挑战和自身实力走自己的道路” 。
中国式现代化在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第一,在人口数量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第二,在民生福祉和社会福利上,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道路造成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而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造就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三,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上,西方现代化更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第四,在对待资源环境上,西方现代化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而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第五,在战争与和平的路径选择上,西方国家大多是通过对外殖民掠夺、侵略扩张的手段实现现代化,而中国则是通过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第六,在制度性质上,西方现代化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七,西方现代化是线性单向推进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是多维协调并进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