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两个变局交织激荡的宏观背景下,如何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颇具挑战的重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总结现代化建设中积累的经验,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最新变化,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阶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出了有关现代化理论认识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完善创新现代化的实现时间和建设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了十七大关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即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虽然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没有将“美丽”列入其中,但已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思路和战略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和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至此,中国式现代化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计划驶入快车道。

党的十九大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安排做了战略性调整,将其从21世纪中叶调整至2035年,提前了15年;同时对如何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继续奋斗三十年做出了部署,提出按两个阶段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是在建成小康社会后的2020—2035年,继续奋斗十五年,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是从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二个十五年,即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第一个十五年的发展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在各项建设全面提升的基础上力求“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基于此,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走向已经勾画清晰,党的十九大这一战略安排丰富并细化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更加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指向。一方面,从时间上看,党的十九大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到2035年,彰显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谋篇布局的自信和决心;另一方面,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两处扩充和修改。一是增加了“美丽”这一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党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总是立足国情实际,不断研判最新情况和矛盾,举旗定向,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由原先的“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一步突出了在现代化建设新形势、新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二是由“国家”到“强国”的一字之差,意味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全面提升,即不再局限于打造一个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有更新、更高的突破,以更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现代化国家之中。

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和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问题,首次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设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检验一个国家制度和执行能力的集中表现。根据邓小平在1992年所提到的,要在各方面形成成熟定型的制度,我们还需要30年。我们要推进所有领域的改革和现代化,就必须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角度整体把握,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此后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政策语言和现代化理想目标。党的十九大将这一现代化的实现放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在此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我国发展实际,在“两个大局”的战略机遇下,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就修改宪法、十九届三中全会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入手,对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党中央决定成立文件起草组,总结成果,开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专题研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分成“党成立一百年、2035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三个阶段,层层推进制度的完善与定型, 对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实现现代化以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各场景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更加具体和系统地规划部署了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容,包括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等。 这次全会细化了党的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阶段的安排,既囊括了经济基础方面的现代化,也不断将上层建筑方面的现代化内容纳入现代化体系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 政府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同时,也深化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二、准确、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概括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内容时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论断,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我们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大基本特征,并对其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做了深刻的阐释。 这是对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的新思考和新概括。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始终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核心出发点,为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做出谋划安排。这样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其他现代化的路径和特征,是以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现代化不应局于一端,而应要求社会全要素的建设。2020年,我们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并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党的二十大从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八个方面明确了2035年的总体目标。目标内涵的逐步丰富与清晰为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廓清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 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还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及五项重大原则,不仅高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主体、道路方向、发展内容、具体成效、价值意义等,还进一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政治保证,指明了价值归宿、根本动力和实践路径。

三、本时期现代化探索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认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不断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全面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这一时期,党对实现现代化的规划越来越精准,提出在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较之前规划的21世纪中叶整整提前了15年。党对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和内涵也越来越精细,不再仅限于经济发展这个单一指标,而是将发展与安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过程人民民主、法治、公平等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指标体系中。在不断完善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指导下,推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强政府大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与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是当代世界的热门议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多层次,其建设过程是长期的、动态的、复杂的、艰巨的,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从20世纪至今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矢志奋斗的百年里,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丰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根本遵循,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相统一的科学方法,全面认识、科学把握国情,在立足现实发展背景和条件的基础上,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价值导向,虽然在探索的过程中走过一些弯路,但从来没有动摇过决心和意志。在这一百多年里,党对现代化的理论认识逐渐深化、实践经验不断增进、战略谋划逐步成熟, 不仅使中华民族摆脱了落后挨打的旧历史,从现代化的“掉队雁”变成“领头羊”,历经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磨砺,逐步活跃在世界现代化的舞台中央,而且证明了通往现代化的路线并不是单一的,中国式现代化不走僵化的苏联模式的老路,也不重复存在周期性危机的西方现代化模式,而是在世界现代化全局中走出了符合人民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原创式道路,这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全新文明形态,极大地彰显了现代化模式的中国特色、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Qv9dpdMJuX4/MBgm85pjcF29bQOJxfWROb0FXPpe5p1WwHtrKmVy//z3U2o0TV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