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是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研判了世情、国情和时代主题,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落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调整和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持续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化进程。
1979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时任英中文化协会会长马尔科姆·麦克唐纳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指出,中国的技术水平仍然比不过发达国家,在民主法制、技术和资金管理等方面也还存在问题,现代化的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实际和现实特点出发,量力而行。“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在同年3月2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他进一步将其概括为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断补充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容和时间战略安排。1979年底,在会见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时,他采用“小康之家”一词回应大平正芳对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疑问,提出我们既要有雄心壮志,也要脚踏实地。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对GDP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期待和要求。邓小平依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显著差距,将中国式现代化与小康之家挂钩,为其设定具体的经济指标:要努力追赶第三世界国家中较富裕国家的水平,到20世纪末争取人均GDP达1 000美元。“小康社会”的说法也自此开始。在会见外籍人士的谈话中,邓小平多次提及小康社会这一现代化发展建设的目标,认为兼顾现代化的社会生产和人口众多两方面问题,使中国在20世纪末摆脱赤贫落后的状态,是对世界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1982年,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认为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经验。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靠资本主义。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明确将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与内涵之中。
基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并首次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时间细化至21世纪中叶。1987年,“三步走”发展战略被写进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即要通过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第一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三大最先提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现代化的内涵和标准做出了具体的延展,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按照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个领域展开,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愈加充沛,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做出了新的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规划更加清晰。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提出了对现代化先行区的设想,“力争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使广东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 ,“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进入21世纪后,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总体任务基本达成,党的十六大对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细化了对第三步发展的战略规划,明确要在21世纪前20年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七大报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方向,完善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并将“建设和谐社会”纳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标准和总体布局中。在这一时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目标被确定下来,“四个现代化”的提法慢慢淡出视野。此后,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不仅不断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也依据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做了具体的战略安排,擘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从我国发展新要求出发,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党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从农村率先突破进行改革,而后逐步转向城市并全面铺开,大大激发了社会发展活力与潜力。党领导人民进行政治建设,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领导人民进行文化建设,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建设,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此外,我们将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兴办了深圳、厦门等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推动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加入了WTO(世界贸易组织)。经过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在科学的现代化内涵、目标以及战略安排的指引下,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党的有力推动下,我们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充分调动一切非社会主义的活力因素,初步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强政府大市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框架,在对外开放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携手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雏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并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