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常常会因为幸存者偏差而高估创业者的成功率,就像在高铁上做调查,会发现过年回家的车票并不难买一样。其实创业的成功率低得吓人,创立后能存活3年的企业不足5%。
但是有一些人创业的成功率却高得离谱,比如季琦,他1999年创立的携程于2003年上市,2002年创立的如家于2006年上市,2005年创立的汉庭也在2010年上市。10年内连续创立3家公司并上市,对他来说创业真不难。
又如刘强东,拥有横跨中国香港和内地以及美国三地的7家上市公司,其中带京东名头的就有京东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还有已递交材料的京东科技。
还有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科学家出身的常兆华博士,通过不断分拆上市,其旗下已有6家已上市或即将上市的公司,分别为微创医疗、心脉医疗、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微创电生理和微创脑科学,他保持着每年至少上市一家公司的节奏。而且他名下还有微创佐心、微创骨科、微创医美、微创子牙等几十家储备公司,几乎在整个医疗器械行业进行了布局。
小米的雷军、美团的王兴、字节跳动的张一鸣、理想汽车的李想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连续成功创业者”。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创业成功率极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就是连续成功创业者都使用了同一种高成功率的方法,叫可复制扩张。这种可复制扩张方法就源于技控思维,强调先找到成功的方法,然后重复使用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