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技控是效率的天花板

技控因素对效率的影响要比人的影响大得多,人的因素带来的影响可能达到几倍或十几倍,但是,技控因素对效率的影响会达到成千上万倍。事实上,是技控方法决定了做事效率的天花板。在技控方法给定的情况下,不论人多么努力、多么熟练,做事的效率都会有上限,而只有打破这个天花板,采用新的技控方法,我们才能达到更高的效率。换句话说,如果想实现效率的巨大提升,我们就要依靠技控模式的改变。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用生产扣针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

扣针制造大约分为18道不同的工序,比如抽铁丝、拉直、切截、削尖铁丝的一端等,分别由不同的人负责完成。有的小工厂只有10个工人,因此有几个工人需要负责完成两三道工序。这样的小工厂虽然资源匮乏得连必要的机械设备也很简陋,但是只要工人勤勉地工作,一天也能生产出12磅针。按照每一磅针有4 000枚来计算,这个工厂每天总共可以生产48 000枚针,即每人每天可以制造出4 800枚针。

但是,如果这些工人各自独立工作,没有一个人受过专门的训练,那么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每天肯定连20枚针都制造不出来,甚至1枚都制造不出来。换句话说,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分工合作,那么他们不但不能完成每人每天在扣针工厂成针数量的1/240,恐怕连1/4 800都完成不了。

同样,亨利·福特在1913年开发的汽车制造流水线也是技控在效率方面碾压人控的实例。

以活塞杆组装为例,按照传统的方法,28个人每天装配175只,每只用时3分5秒;而工头在分析了动作之后,发现工人将一半时间用于来回走动,每个人要做6个动作,于是他优化了流程,把工人分成4组(工人再也不需要来回走动了),并在凳子上装了滑轮传动,结果7个人每天就能装配2 600只。而且使用流水线后,整车的组装时间也由原来的12小时28分钟缩短至90分钟,生产效率提高了约8倍。

回溯人类历史,我们能看到处处都是这种通过技控革命来提高效率的例子。比如传递信息,从鼓浪传音到狼烟示警,从驿站传书到电报电话,从文字语音到图像视频……人类为什么不断地更换生产方式?为什么不一直使用原来的方式?其原因就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

技控就是效率的天花板,你的生产方式和工具决定了你最高的效率水平。你想突破性地提高效率,只能通过技控的突破来实现。你必须到另外一个高度更高的天花板下面做这件事。这就像算盘和计算器一样,算盘的效率就是算盘的效率,使用算盘永远够不到计算器的天花板。所以,怎样才能让一个人的效率实现真正的飞跃?靠技术手段的飞跃和生产方式的飞跃,也就是技控的飞跃。 vv6EqaeN6mZ4rPjXB63WUinDTywqIsyAqv4LqzA85jF1bekVWhC7q0hg9lusRFb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