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章
人造卫星的启程之路

“卫星”一词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在天文学中,它是指围绕一颗行星按照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在天然卫星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李白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明月”——月球。

当“卫星”一词被加上了“人造”这个前缀,它就成了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好伙伴。人造卫星是由人类研发制作的,通过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的无人航天器。与天然卫星相同,它们也依循天体力学的规律,沿着特定的轨道环绕地球或其他行星飞行。

人造卫星作为人类科学研究的主要帮手,是人类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它的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每一颗卫星都肩负着帮助人类走向太空、探索宇宙奥秘的重担。

在东方红一号悠扬的歌声中,中国的人造卫星事业拉开了历史的大幕,经历了自主研制与国际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不断前进,触及新的远方。东方红二号甲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通信卫星登上太空舞台。我国卫星事业的发展如疾风迅雷,一路飞驰,很快就推出了风云二号。它是中国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装载的多通道扫描辐射计及数据收集转发系统能实时获取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它还能收集气象、海洋、水文等部门数据,提供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服务,帮助人们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紧随其后的是资源一号卫星,已经可以在太空获取大量地球数据和卫星图片,在农林、海洋、环保、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卫星一步步升级,卫星应用的领域也不断拓展,涉及通信、气象、资源探测、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它们不仅提高了国家的信息传输能力、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还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它们像永久璀璨的北斗七星指引人们走出迷航,也用云图和数据成像帮人们预知每一个明天。实验卫星像踩着电波的孙悟空七十二变,航天梦像乘着频段的飞天曼舞翩翩。中国卫星终将飞向深空的更深处,而我们也将抵达另一个家园,仰望另一片天空。 rn/lSqbaMQaRIjwmT4wsTJuUoEruwUAl5a5bNlrJ1F2IqpeB8HIBAo9NPQBwTaW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