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过往经历的影响

孩子需要温暖和接纳、身体的轻柔触碰、你陪伴在身边、有界限的爱、理解、安抚、跟各年龄层的人交流,以及你的关注和时间。哦,如果仅仅是这些就简单了,这本书写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偏偏事情没那么简单,因为你总是会遇到一些阻碍,生活中总是会出一些乱子,诸如:糟糕的环境、烦琐的育儿细节、金钱压力、工作压力、缺少时间、身心俱疲等等。

不过,比起上述这些困难,还有一点更容易阻碍我们:我们婴幼儿时期获得的亲子教养方式。如果我们不反思自己是如何成长的,以及上一辈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影响,有一天你会赫然发现,那些经历会冷不防地跳出来,给你一记回马枪。你可能会说过类似这样的话:“我一张嘴,说出来的话竟然跟我妈妈如出一辙。”如果那些话都是正向的积极的,让你童年时觉得有人需要你、关爱你、保护你,那当然很好,但实际上那些话的效果往往正好相反。

作为家长,会产生不良后果的心态包括:缺乏信心、悲观、过度保护、时时刻刻的担心。这些心态都会影响到亲子关系的质量。

幸好,现在改变绝对不晚,那将会改善你的孩子和他们的孩子的生活。不要让上一代错误的养育方式留在你身上的阴影,再影响到你的下一代。

你可以冷静地拆解、分析你的童年,回顾过去,在家庭生活中曾经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情,当时你有什么感受,现在又是什么感受。做完分析后,请把那些不愉快的回忆彻底忘掉,只留下你需要的有积极影响的回忆。

如果在你成长过程中,家人都把你当成独特的、有价值的个体看待,给你无条件的爱,也给你足够的正面关注,你们全家关系融洽,那么你会获得一份培养正面关系的蓝图,长大成人的你也有信心可以为家庭与社区做出贡献。

如果很不幸,你没有那样的童年(多数人如此),回顾过往可能会令你感到心理不适。你要正视这种不适的感觉,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传到孩子那里。我们从上一代承袭了很多东西却不自知,这使我们有时很难判断,自己究竟是对孩子当下的行为产生反应,还是受过去影响而产生本能反应。

下面这个小故事有助于说明我的意思。这是泰伊讲给我听的,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同时也是资深的心理治疗师,给很多心理治疗师做过培训。我之所以提起她的两个身份,是为了告诉大家,即使是最懂得自我认知、最心存善意的人,也可能陷入情感上的时间错位,突然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某些反应是源于过往的经历,而不是针对当下的情境。

泰伊有个七岁的女儿艾米丽,有一天艾米丽对她大喊,说她卡在攀爬架上,需要有人把她抱下来。

我叫她自己下来,她说她下不来时,我突然就冒出一股无名火。我觉得她是在无理取闹,她明明可以轻轻松松做到的嘛,于是我冲她大喊:“马上给我下来!”

艾米丽费了很大劲,最后还是下来了。她小心翼翼地走过来,想拉我的手,但我还在气头上,就把她的手甩开了,孩子委屈地大哭起来。

回到家后,我和艾米丽坐在一起喝茶,她的情绪终于平静下来,我也把那件事情抛诸脑后,只是心想:“天啊,带孩子可真麻烦。”

一周之后,我们一起去公园,那里也有一个攀爬架。我突然感到一阵内疚,艾米丽显然也想起了上周的事,因为她正用怯生生的眼神抬头看着我。

我问她想不想玩,她点点头。这次,我不是坐在长椅上刷手机,而是站在攀爬架边看着她。她感觉自己又被卡住时,伸出手臂向我求援。这次我没有发火,而是鼓励她说:“把一只脚放这里,另一只脚放那里,抓住那个栏杆,你就可以自己下来了,试试看。”

艾米丽照我的话去做,很快就下来了。她问我说:“妈妈,上次你为什么不帮我?”

我想了想,这样回答她:“妈妈小时候,你外婆把我当成小公主一样呵护,陪我到处玩,又总担心我出意外,时时刻刻提醒我‘小心’。这让我觉得自己好像没有能力做任何事情,让我变得越来越没有信心。我不希望这种情况也发生在你身上,所以上周你要我把你从攀爬架上抱下来时,我不想这样做。那让我想起我在你这个年纪,大人根本不信任我能自己处理。我想到以前的事,突然一肚子气,就把气出在你身上了,是我不对。”

艾米丽抬起头来看着我说:“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是妈妈不在乎我呢。”

我急忙说:“当然不是啊,妈妈很在乎你,只是当时妈妈没意识到,我其实是在生你外婆的气,而不是你。对不起艾米丽。”

就像泰伊一样,我们很容易对自己的情绪反应,立即做出判断或假设,而没有考虑到那可能是因为当下发生的事情,勾起了过往的记忆。

当你对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或提出要求的事情感到愤怒时(或产生其他负面情绪,包括怨恨、挫折感、嫉妒、厌恶、恐慌、恼怒、恐惧等等),最好把它视为一个警报。那个警报不是在提醒你,孩子肯定做错了什么,而是表明你的记忆闸门又被打开了。

模式通常是这样的:当你对孩子发飙或表现出过于激动的情绪时,是因为你必须用那种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你感觉到你在孩子那个年纪所经历的感受。你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行为可能触发你过去的绝望、渴望、孤独、嫉妒,或不自信的感觉。所以,不知不觉中,你挑了一个简单的做法:你不去试图理解孩子的感受,而是直接发飙,或陷入沮丧,或开始恐慌。

有时,我们被触发的过往感受可以追溯到好几代之前。比如我母亲,她很讨厌孩子玩耍时的尖叫声。后来我注意到,我自己的孩子和朋友吵闹时,即使他们玩得很开心,我也会进入一种警觉状态。我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所以我问母亲,她小时候玩耍时,要是发出很大的声音会发生什么事。她告诉我,她出生时,她的父亲(我的外公)已经五十几岁了。他经常头痛,所以孩子们在家里走动时,都必须蹑手蹑脚,否则就会挨骂。

也许你害怕承认,有时你对孩子的怒火就是压不住。你怕承认了以后,会使怒火加剧,导致愤怒的感觉更加真实。我希望你知道,这种愤怒其实并不是孩子触发的,是过往的经历唤醒了深藏你心底的感受,当你明白这一点,你就会放松下来,也不会因此而连累到孩子了。

当然,你不一定每次都能为自己的感受追溯到过去的源头,但它一定是存在的,请谨记这一点。


当你年纪还小时,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爱你的人不一定总是喜欢你。他们有时会觉得你很烦、很难缠、令人失望、无关紧要、可气、笨手笨脚或愚蠢。当你的孩子表现出类似的行为时,便触发了你以前的感受,导致你大吼大叫甚至发飙。

为人父母无疑是件苦差事。一夜之间,孩子成了最令人劳心费神的首要工作,而且还是全年、全天候无休的苦差事。为人父母后,你终于体会到自己的父母以前需要面对什么,也许你会更加感激他们,更加认同他们,或更加同情他们。但你也需要认同你的孩子。花时间思考你自己在婴幼儿时期,或是跟孩子年龄相仿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这样做可以帮你培养对孩子的同理心。当孩子的行为让你恨不得大吼着推开他们时,这种同理心可以帮你理解孩子,感同身受。

我的客户奥斯卡收养了一个十八个月大的男婴。每次儿子把食物掉在地上,或是随处乱扔食物时,奥斯卡就一肚子火。我问他:“你小时候要是把食物掉在地上或随处乱扔食物时,会发生什么事?”他说祖父会用刀柄敲他的手指头,然后要求他离开房间。他回想起自己儿时遭到那种对待的感受后,开始同情幼年的自己,那也帮他找到了对孩子的耐心。

我们很容易以为,我们的感觉只与眼前发生的事情有关。比方说,你有个四岁的孩子,生日那天,他收到一大堆礼物,兴高采烈。可是你却批评他:“这孩子,真是被惯坏了。”只因为他没和别的小朋友分享新玩具。

怎么会这样?从逻辑上来说,孩子收到那么多礼物并不是他的错。你可能下意识地认为孩子不该拥有那么多东西,所以你的愤怒以尖刻的语气和对孩子的不合理指责(你觉得孩子应该成熟大方一点)表现出来。

如果你停下来回顾过往,你会发现,在你四岁时,有人要求你分享一些你不想分享的东西,或者你根本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分享,你不想为四岁的自己感到难过,所以才对孩子大发脾气。

这让我想起公众人物收到的匿名恶意邮件,以及在社交媒体上遭到的网络暴力。从那些恶意邮件及网友留言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们其实只是想表达:“你那么有名,我却默默无闻,实在很不公平。”

嫉妒自己的孩子是很正常的反应。如果你有那种反应,应该勇于承认,而不是把气出在孩子身上,他们不需要像恶意网友一样的父母。

在这本书中,我加入了一些练习,帮你更深入了解我的观点。如果你觉得那些练习没有帮助,可以直接跳过,等你觉得自己想通了,再回头来阅读。

•练习:我的情绪来自何处?

下次孩子又令你发火(或出现冲动的情绪)时,别再不假思索地就做出反应,而是停下来自问:这种感觉完全是当下的情境和孩子造成的吗?为什么我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呢?

有一个阻止自己冲动反应的好办法,就是对自己说:“我需要一些时间思考当下发生的事情。”先停一停,冷静一下。即使孩子确实有问题,需要你指引,你在气头上指引孩子也没有多大意义。这个时候不管你给出任何指引,孩子都只能感受到你的愤怒,而听不进去你想讲给他的道理。

如果你还没有孩子,可以做另一种版本的练习。注意你发飙或自以为是、愤怒、恐慌、羞愧、自我厌恶的频率。从你的反应中寻找规律,好好回想你第一次有那种感觉是什么时候,你会发现那种反应其实积习已久。你早已养成习惯,跟当下的情境无关。 xNLaviJEyTmaeZNheGjiPgQn5odUcAI9q7JQ8Wt/o233sPvnQaNK1KRO7VxPCtQ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