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按腹琐记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腹乃六腑之聚集地。其闭塞,其不通,我们很容易通过腹部的手法探知到。也就是适度力量的按压,若现疼痛,此处便是闭塞不通之处。于此处保持力度,直至疼痛减轻或消失再移他处按压,渐至整个腹部。透过此法可使六腑通畅,六腑通畅,五脏才能藏精,生命才具有活力!

腹部的按压都为泻,是以泻为补,通过泻来实现补。以我个人的理解,虚多言五脏,实多指六腑。故五脏之虚多由六腑之实所致。以五脏藏精气,虚则不藏,故曰精气夺;六腑传化物,实则不传,不传则闭塞聚积,故曰邪气盛。

按腹琐记1

按者从手从安,安者不动也,故按者以力压之而不动也。腹部即适宜此法,故曰按腹。按压以痛为处,触及痛处以能忍受为度,不能忍受者力可稍轻,如此由浅及深,按至痛消始移按他处。余按腹第八日,每晨四时许开按,不觉即到六时。《老子》所谓“虚心实腹”于斯可见!

按腹琐记2

按腹第九日,按压腹部,其痛点会此隐彼现,此起彼伏,层出不穷。盖积聚日久,非一日而成,故按之亦非朝夕之功。以六腑通一分,五脏藏精即多一分,自然饮食日香,精力日旺。

按腹琐记3

按腹当切记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此起彼伏,此隐彼现,层出不穷。以此处之痛经按压已消,当按彼处时,此处之痛又可能浮现,然此非旧痛复发,乃深一层的病灶引现。按腹亦会波及深层脊前之疼痛,此皆阴阳相引,由浅入深,是为吉兆。只遵前述原则,持之以恒,不日必有消息!

按腹琐记4

按腹今日进入第十五日,体会到了坚持的可贵!每日仍于晨四时至五时起按,持续一小时余。按至第十五日已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按及神阙(肚脐)两侧,常能感到股股热浪流向后腰骶及两腿,温暖舒适无比。按腹要在虚心实腹,心念专注于手下之感觉,故而不唯畅腹健身,亦为禅定之一种。

按腹琐记5

按腹进入第十七日,随着力度和层次的由浅入深,渐渐感到双手齐按有些吃力,有时需要腾出一只手来助力。所以这又是一项体力活,一举而两得。一边按一边静心听腹内咕咕的流水声,有一种很有成就的感觉。陈玉琴老师甚是注重此声,认为此是积水流通和消散之声,余亦深以为然。

按腹琐记6

按腹进入第二十一日,每日皆在一小时以上。按中不同的水声,听起来甚是欣慰: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水声是玉琴老师最为关注的,可以从中听出各经的问题、畅通的程度。余则以为此关乎水气,水遇寒则积,积则不通,不通则痛;得温(阳)则流,流则通,通则不痛。斯亦按腹之本义也。

按腹琐记7

请有兴趣按腹的朋友仔细参详之前发的相关博文,这里只能给出大致原则,具体还需各自领悟。大抵次第,从上至下,从中至右,然后至左。按腹乃以痛为穴,寻找痛处按之,以能忍受为度,不宜强求!按至痛有缓解,方移他处。又,重按至痛乃泻,轻按无痛乃补。按腹系以泻为补,故以重为主。然重仍需有度,以能忍受且有舒适感为宜。套用一句俗语就是:痛并快乐着!若非如此,暂且勿施此法。

按腹琐记8

腹乃凡圣同居、真元污积同处之地,污浊积聚多一分,则真元必少一分;反之亦然。污积所居必障经脉而不通,不通则痛,故按腹之要即寻此痛结处而按之。既为污积,则非一朝一夕而成,亦非一朝一夕而可按散。需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余今按腹已二十四日,痛处仍层出不穷,是可见一斑也。

按腹琐记9

按腹第二十六日,益感经典所述不可思议。随着按压层层深入,随着痛处此起彼伏,牵拉隐痛感、放射感、温热感、消融感……亦此起彼伏。或至腰肾,或至肝胆,或至心脏,或至于肺……《内经》《难经》言五脏之积皆聚于腹,是以通过按腹,不仅畅达六腑,亦可使五脏之积消于无形。

按腹琐记10

腹为坤地,按腹手法以取静为原则,勿大幅度动作为宜。若于老人及自身力量不济者,可家人代按。代按手法重按轻揉,总以静为主,自按则只能守静。然虽是静,随呼吸起伏,力度变化,动亦在其中。

按腹以痛为腧,痛乃阴实所居,按而散之,阳气即归,于睡眠之帮助大有妙用!

按腹琐记11

所谓按腹之“虚心实腹”其实就是一个专注!心无旁骛,唯系于手下之腹内,感受腹内及由此而引发的所有反应,享受此一过程。按腹乃体力和心智禅定兼具,按后通体微微汗出,乃于床上安息一会,双手重叠置于脐上,掌心对住肚脐,男人左手在下,女人右手在下,感受片刻腹内的变化。

按腹琐记12

《灵枢·百病始生》谈到外邪致病可以通过人体皮肤、络脉、经、伏冲脉层层深入,最后留着于肠胃与募原之间的诸筋诸脉,着而成积,以成百病。于此百病,治之奈何?《灵枢》给出的原则是: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按腹按其痛处,即为知其应也。又,重按至痛乃泻,轻松乃补,是补泻亦在其中矣。

女性月经期若经量正常或偏少者可用正常的力度;若经量偏多,宜轻按为好。对于痛经,按腹有特别的意义。

按腹琐记13

《内经》将病邪大抵分为三个来源,一是风寒六淫一类;二是饮食所伤;三是情绪所感。其中情绪在树桐先生的体系被喻为“五毒”(怨、恨、恼、怒、烦)。这三个来源不同,但最后都可以聚积到腹部,从而成为百病的癥结。按腹的目的其实就是散除这些癥结!按腹反应所以各异,此亦为根本之缘由。

按腹琐记14

按腹虽有法,然又无定法,虽有次第,又无一定之次第,要在跟着感觉走。而更要者,又在乎明理。按腹在于散除腹内结聚,经云:“六经为川,肠胃为海。”腹内结聚散除,百川方能归海。故虽一按腹,六经之用在其中矣。从按腹过程之反应,时而通上,时而彻下,时而达于腰背,即能证明。

按腹琐记15

按腹第三十七日,按腹已成每晨必修的功课,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生命的奥妙。首先历经月余的训练,臂力、腕力、指力皆有大幅提升,精力较前旺盛。尤为可贵者,觉知力渐渐增强,对于能体和肉体的相互作用过程渐渐明晰。虽说渐入佳境,然亦伴随起伏和低谷,信心于此仍为决定之作用。

按腹琐记16

前面已谈及《灵枢·百病始生》篇,今日重读,益觉按腹之理事尽在其中。如篇中云积聚停着于不同部位会有不同表现,当“其着于伏冲之脉者,揣之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真是再形象不过了。再看看周围的朋友,随着按腹的深入,身心皆有不同受益,还有什么比这更乐呢?!

按腹琐记17

按腹第四十日,痛处仍然层出不穷,感叹怎么会有那么多邪气深入腹地?!回想《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今又阅《素问·移精变气论》谓:“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乃知自己这几十年都不在恬淡之中,不是烦恼即是五毒(怨、恨、恼、怒、烦),邪便得以长驱直入。

按腹琐记18

按腹第四十四日,益感奥妙无穷!古云“腹内有乾坤”,诚非虚语。按腹其实是一个寻找“痛苦”的过程,因为只有找到痛苦,才能解除痛苦!按腹由浅入深,是感受体(物)力的过程;按腹由深而浅,是感受心力的过程。重按之后,将手轻置于腹部,亦能感受腹内翻腾,甚而通天彻地。妙不可言!

按腹琐记19

按腹第五十三日,领受了刘止唐先生所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透过每晨的按腹细细感受身心的变化,其实按腹亦是一个反身而诚的过程。有条件的人想着周游世界,想着从各处的美景得到乐趣,其实真正的乐趣在自身这里,如果我们能够将关注外界的力转而向内,就一定能品味出这腹中的天地。

按腹琐记20

按腹第五十四日,痛处仍多,但渐趋深沉,很多时候都取一手助按方觉够力。俗称“心有千千结”,看来腹内亦有千千结,《神农本草经》于多处皆言“心腹结气”,心与腹之关系甚值寻味。按腹是细工慢活,切忌操之过急,对于大的硬结,有时反取轻柔之法,只需手指搭在硬结上即可,要在细细感受手下变化。

按腹琐记21

按腹的理要弄明,理明了,操作便非难事!不少人只图现成的操作方法,这样一则遇事难以变通,二则行不久远,终究难以获益。按腹若着力,乃取按而散之,按散腹内积聚结块。而积结所在多为痛之所在,《素问·举痛论》几乎将所有的痛因定义为寒,而按腹过程时有暖流温煦,即为“寒者热之”也!

按腹琐记22

明日按腹即第六十日,本月七号进入冬季。《素问·金匮真言论》有“冬不按跷”一说,既云“冬不按跷”,那按腹可以吗?冬所以不按跷,乃因冬为藏精之季,按跷(尤以头、背、四肢等阳面)可导引阳气外出,与藏精不相符合,故不按跷。而腹乃至阴之地,按通腹内阴结,可以帮助藏精,故冬亦可按腹!虽然冬可按腹,仍需避免于藏时(亥、子、丑时)按之。经云:“夫精者,身之本也。”故任何方法都要以避免伤精为前提,任何方法都以能护持精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又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如冬日伤寒用麻桂似违藏精,然伤寒若不汗解,阳气久久难归藏位。汗解寒去,阳自复藏,故虽曰麻桂,亦以藏精也!明此乃得乎!

按腹琐记23

按腹第六十九日,右腹硬结虽仍多,但确实感受到功夫的长进。这个长进,既体现在觉知的提升,亦体现在物力到心力的变化。所谓“物力”,即随压强所形成的力,压之越重力亦越大,感受亦越强,初按的一段时日基本只有此力。时稍久,心力渐现。所谓“心力”,即心意专注之力,此力无关乎压强,心力无关乎压强,手指轻触按处,力即形成,此力能透深透远,真正体现由浅入深!即轻浅触压,而能形成深入的作用。

按腹琐记24

按腹第七十二日,实际上随着按腹的深入,身体其他部位的觉知与传导亦同步增益。现每晨皆轻按膻中片刻,视为按腹前行,亦视为早朝,因膻中乃心主之宫城!当手指轻压膻中,腹内即现鸣响,然后再按压胸胁某处感觉需要的地方,其上下之畅达皆甚明显,后再移至腹部依次按压。

按腹琐记25

按腹第八十七日,近期未写琐记,一因繁忙,按腹时间略少;二则显效不著,不欲着笔。可见虽一按腹,道在其中!按腹与针道相通,亦有“粗守形,上守神”之别。所谓守形即唯以蛮力求之,欲以狠劲按散硬结,此途往往欲速不达。是以按腹仍当守神为要,力道适中,专注为要,或能事半而功倍焉。

后记

春节大家喜欢贴春联,而比较喜爱的横联是“五福临门”。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腹就是人生的重要福地,是五福之地!这块地实在值得我们好好地耕耘,耕耘好了,五福才能临门。而按腹则是我们能够方便把握的耕耘之法!

《素问·异法方宜论》云:“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这是按腹的依据所在,而按腹的归结亦在此中央。腹部的肚脐区域是我们整个人的“中央”,而任脉是我们的中线,从脐(神阙)至鸠尾则属中焦区域,这三个“中”都应是按腹的重点。只有中的问题解决了,才能产生“和”的效应。而导引和按跷必须结合! nCZy+CrejPP22nZDH7R/3cKAoAihkTg2K6nIZYU3KUu7uI2VOIW822wAWSMYld8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