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EC)是起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食管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8位,死亡率为第6位。我国是食管癌高发的国家之一,每年食管癌新发病例超过22万例,死亡约20万例。提高我国食管癌诊疗水平是艰巨而紧迫的医学研究难题。
据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统计,食管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8位,在2012年约有45.6万新发病例,占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的3%;食管癌居世界癌症死因第6位,世界范围内食管癌最主要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鳞癌多发生于食管中上段,腺癌则多发生于食管下段。食管癌高发区多属欠发达地区,鳞癌占90%以上;而在北美和西欧等发达国家,腺癌比例则超过半数,且呈持续上升趋势。
食管是由黏膜衬里的肌性管道,上与喉咽下端相连,起于环咽肌下缘,下通胃的贲门处。成人食管入口位于第6颈椎平面,贲门位于第11胸椎平面。食管平均长度约25cm,自上切牙至贲门约为40cm。食管之横径约2cm,吞咽时可做不同程度的扩张。平时其前、后壁几乎相贴。
食管可分为颈、胸、腹三段。
食管有4个生理狭窄部位:①第1狭窄是食管入口部,是各狭窄中最狭窄处,亦是食管异物最好发的部位,通常关闭,吞咽时才开放;②第2狭窄相当于第4胸椎高度,是主动脉弓横过食管前方之处;③第3狭窄相当于第5胸椎高度,是左主支气管横过食管前壁之处。因第2、3狭窄距离甚近,且第3狭窄处常不明显,故临床上亦常将二者合称为第2狭窄;④第4狭窄(临床常称为第3狭窄)相当于第10胸椎高度,是食管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为膈肌压迫处。以上这些狭窄部位是异物容易嵌留之处,食管损伤和癌肿也较多发生在这些狭窄部位。
成人食管壁的厚度为3~4mm,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与纤维层构成。黏膜层为复层鳞状上皮,黏膜下层含有腺体,肌层由内环形、外纵形两种肌纤维组成。
食管的血供十分丰富。甲状腺下动脉、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等均有分支分布于食管壁。食管上段之静脉经甲状腺下静脉汇入上腔静脉,中段回流至奇静脉,下段静脉则注入门静脉系统。当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高压时,食管下段静脉则充盈怒张。
食管是输送食团从下咽部到胃的通道。食管上段为骨骼肌,中段为骨骼肌和平滑肌,下段为平滑肌。当食团到达下咽部时,环咽肌反射性一过性弛缓,致口腔、下咽部内压升高,食团通过食管入口而下行。食团进入食管刺激食管壁,引起食管蠕动,将食团推向下。
食管与胃之间无括约肌,在贲门以上的食管有一段长4~6cm的高压区,是正常情况下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屏障。食管黏膜的感觉迟钝,轻微的病变一般无明显症状。
流行病学调查及有关的实验研究认为,亚硝胺类化合物和食物霉变有致癌作用。此外,食物灼热或粗硬、饮酒、吸烟等刺激,以及食管慢性炎症、免疫、遗传等因素,也与食管癌发生相关。食管癌的确切病因不明。据专家研究发现,环境和某些致癌物质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酒精是食管肿瘤的诸多致病因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食管肿瘤发生的危险性与每天酒精、烟草消费的量呈正比,嗜烟又嗜酒者的发病危险性比单纯嗜烟或嗜酒者的危险性高出数十倍。
现已知有近30种亚硝胺能诱发动物肿瘤。腌制和发霉食物均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在高发区的粮食和饮用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含量显著增高,且与当地食管肿瘤和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患病率呈正相关,这些物质在胃内易合成致肿瘤物质亚硝胺。
摄入动物蛋白不足,维生素A、维生素B 2 、维生素E、维生素C缺乏,微量元素钼、锌、镁、锰、钴、铁等缺少,以及新鲜水果和蔬菜缺乏者易患食管癌。
食管癌高发地区的居民有进食很烫的食物、饮烈酒、吃大量胡椒、咀嚼槟榔或烟丝等习惯,这些慢性理化刺激,均可引起局部上皮细胞增生。食管疾病以及长期进食刺激性食物可引起食管黏膜的慢性物理性刺激与损伤,为致癌物质侵入创造条件,从而促使癌的发生。在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憩室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食管癌的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据推测因食管内异物滞留而致长期的慢性炎症、溃疡,或慢性刺激,食管上皮增生,最后导致癌变。动物实验证明,弥漫性或局灶性上皮增生可能是食管癌的癌前期病变。
食管的发病常表现家庭性聚集现象。在我国山西、山东、河南等省的调查发现,有阳性家族史者占1/4~1/2,且父系比母系高。
在我国,癌症的分布在大范围里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小范围里,各种癌症也都有自己特有的地理分布。食管癌高发区主要在北方,其中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的食管癌高发区呈同心圆分布,发病率由中央区向周围逐渐降低。
1.早期食管癌:分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
2.晚期食管癌:分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和缩窄型,髓质型最多见。
3.组织学分类:病理分鳞癌、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和癌肉瘤,以鳞癌最多见,占90%以上,腺癌约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