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管蠕动增快、水分不能充分吸收,以及肠分泌增多而引起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称为腹泻。正常人的排便习惯多为每日1次,有的人每日2~3次或每2~3日1次,只要粪便的性状正常,均属正常范围。频繁的腹泻可引起营养不良。
病因包括肠道感染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分泌性因素、渗透性因素、消化吸收不良因素、胃肠动力因素等。
腹泻患者的病变如位于直肠和(或)乙状结肠,多有便意频繁和里急后重、排粪量少,夹杂少量气体和黏液,粪色较深,多呈胶冻状,可混有血液。小肠病变性腹泻患者无里急后重,粪便稀薄呈水样泻,色较淡;小肠吸收不良者的粪便常含食物残渣,夹杂泡沫,呈油腻状,伴有恶臭。霍乱患者粪便呈米泔水样。慢性疾病、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等疾病引起的腹泻,粪便常含黏液和脓血。肠结核和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
感染性腹泻常有腹痛、恶心、呕吐及发热。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及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可有严重腹膜刺激征。重症细菌性疾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食物过敏引起的腹泻往往在进食后数小时突然出现脐周剧烈腹痛,后伴水样泻。WDHA综合征(以水样腹泻、低钾血症及无胃酸症为主症的综合征)表现为突然的大量水泻,常伴有胃酸减少及低钾血症。肠易激综合征常伴头晕、失眠、健忘等神经性症状。
腹部包块常提示肿瘤、粪块、肠痉挛或炎性病变。炎性包块的质地一般比肿瘤软,但压痛较显著。腹部显著压痛见于结肠炎、结肠憩室炎、克罗恩病和阑尾脓肿等。部分肠梗阻表现为肠鸣音亢进。
在未明确病因之前,要慎重使用止泻药和镇痛药,以免造成误诊,延误病情。
针对不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可根据药物敏感性选用各类抗生素。乳糖不耐受症者不宜用乳制品,成年乳糜泻者应禁食小麦制品。慢性胰腺炎者应补充多种消化酶,如胰酶片、蛋白酶片、消化酶片等助消化药。因口服药物所致腹泻应及时停用有关药物。消化道肿瘤可手术切除或化疗。溃疡性结肠炎可选用柳氮磺吡啶或美沙拉秦。
根据脱水的性质和血清电解质状况补充液体及电解质,及时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必要时补充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剂等营养物质,选用各类肠道黏膜保护剂,如十六角蒙脱石,每次1袋,每日3次;微生态制剂,如思连康,每次2~3片,每日3次,或米雅,每次40mg,每日3次;止泻药,如碱式碳酸铋,每次1~2g,每日3次;镇痛药,如阿托品,每次0.3~0.6mg,每日3次;消炎镇痛药,如小檗碱,每次0.3g,每日3次;元胡止痛片,每次3片,每日3次;胃肠灵,每次4片,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