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为一种腹部不适的主观感觉,是患者就诊的重要因素。
临床上一般将腹痛按起病急缓、病程长短分为急性与慢性腹痛。急性腹痛多由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扭转或破裂,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腹腔内血管阻塞等引起;慢性腹痛的原因常为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腹腔脏器包膜的张力增加、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肿瘤压迫及浸润等。此外,某些全身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腹外脏器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和下叶肺炎)等亦可引起腹痛。
腹痛可表现为隐痛、钝痛、灼痛、胀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等,可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其部位、性质和程度常与疾病有关。如胃、十二指肠疾病引起的腹痛多为中上腹部隐痛、灼痛或不适感,伴畏食、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小肠疾病多呈脐周疼痛,并有腹泻、腹胀等症状出现。大肠病变所致的腹痛为腹部一侧或双侧疼痛。急性胰腺炎常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为持续性钝痛、钻痛或绞痛,并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急性腹膜炎时,疼痛弥漫全腹,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
消除和缓解腹痛,去除病因,控制不良反应。
护理人员的语言暗示与催眠,可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指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如交谈、听音乐、看喜欢的书或电视节目、参加有兴趣的娱乐活动等,使患者忽视疼痛的感觉。病情许可则使用热敷、红外线照射、中医镇痛等方法。
病因治疗是彻底消除疼痛的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查找病因。
须在明确疾病诊断后使用药物,避免掩盖病情。目前临床按镇痛作用强弱依次分为非阿片类(如巴比妥、苯巴比妥、美索比妥)、阿片类(如吗啡、芬太尼、可待因)和其他辅助类药物。一般急性腹痛使用原则为先强后弱,视情况递减或停用;慢性腹痛则为先弱后强,依次递增。